孩子不想吃飯?不要怕!
小兒厭食症的簡介
小兒厭食症是指小兒較長期食慾減退或食慾缺乏為主的癥狀。它是一種癥狀,並非一種獨立的疾病。小兒厭食症又稱消化功能紊亂,在小兒時期很常見,主要的癥狀有嘔吐、食欲不振、腹瀉、便秘、腹脹、腹痛和便血等。這些癥狀不僅反映消化道的功能性或器質性疾病,且常出現在其他系統的疾病時,尤其多見於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或精神障礙及多種感染性疾病時。因此必須詳細詢問有關病史,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對其原發疾病進行正確的診斷和治療。
GIF
小兒厭食症的原因
1、全身性疾病的影響
許多急、慢性感染性疾病都有厭食的表現,其中消化道疾病尤為明顯,如消化性潰瘍、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腸炎、長期便秘等都可引起厭食。
2、藥物影響
許多藥物尤其是抗生素容易引起噁心、嘔吐,如紅霉素、氯黴素、磺胺類藥物等也可導致厭食。維生素A或維生素D中毒也表現有厭食。一些抗癌藥物更容易引起厭食。
3、微量元素缺乏
鋅缺乏常表現有厭食,某些內分泌素如甲狀腺功能低下、腎上腺皮質激素相對不足也可表現厭食。
4、氣候影響
如夏天炎熱也是引起厭食的原因。
5、餵養不當
這是當前最突出的原因,城市尤為明顯。原因是家庭經濟改善、市場兒童食品供應增多,獨生子女嬌生慣養,家長缺乏科學餵養知識,亂吃零食,過食冷飲,亂給「營養食品」,一些高蛋白、高糖食品(如巧克力等),反使食慾下降。
6、神經性厭食
僅指由於精神因素引起的一類厭食。發病因素與臨床表現如下:
6.1、急性精神刺激 如小兒受到強烈驚嚇之後,精神萎靡、活動受抑制,食慾降低。這種厭食,往往時間不會太長,恐嚇心理過去食慾也就會恢復。
6.2、亞急性或慢性精神刺激 離開親人及熟悉的環境進入託兒所或其他新環境時,對新環境不適應,情緒低落,食慾降低,有時飯後出現嘔吐。家庭不幸或父母離異等。
6.3、錯誤教育的影響
6.3.1、家長對兒童要求過高,限制自由,阻止與其他兒童玩耍,或限制他想去的地方,影響其情緒,使食慾降低。
6.3.2、家長過分注意兒童進食,反覆誘導或以威脅手段致反感而厭食。
6.4、頑固性神經性厭食 個別女孩神經性厭食可十分嚴重,病人極度消瘦,無力,與嚴重營養不良有類似之處。如體溫偏低,怕冷,心率減慢,血壓偏低,肢端發紺,年長女孩有閉經,貧血,並有維生素、蛋白質缺乏的特徵。
小兒厭食症的危害
1、碳水化合物進食過少對身體的危害
碳水化合物進食過少會導致口渴、食欲不振、噁心、疲乏無力、頭暈頭痛、心煩、嗜睡、尿床、口臭、皮膚乾燥、缺乏彈性血壓下降、全身疼痛。
2、蛋白質攝入不足對身體的危害
當蛋白質攝入不足 特別是優質蛋白攝入不足時 小兒出現活動減少 精神倦怠 肌肉逐漸柔軟無力 形體消瘦食慾減退生長發育遲緩 對疾病 抵抗力下降而很容易患各種感染 疾病 智力發育亦受影響嚴重者還可患「蛋白缺乏綜合征」而出水腫、貧血、毛髮脫落及皮色發紅等嚴重癥狀。
3、脂肪攝入不足對身體的危害
3.2、膳食脂肪缺乏可以導致人體必需脂肪酸的缺乏最終會出現各種生理障礙。脂肪,如果缺了它,就會出現各種生理障礙。
3.3、脂肪對人體起著保護作用人體內一部分脂肪是用來作為人體的保護層和填充襯墊的,它像減震器一樣,保護和固定一些重要器官免受機械摩擦和移位。在髓鞘神經纖維周圍的脂肪具有絕緣作用,協助神經脈衝的傳導。手掌、足掌、臀部都有脂肪作襯墊,使這些部位更好地承受壓力。脂肪還是熱的不良導體,皮下貯存充裕脂肪,阻礙體表散熱,有助於抵禦寒冷。皮下脂肪可使身體出現柔和的曲線。
3.4、食慾減退,脂肪有利於提高食品的香氣和味道用油炸食品或炒菜甚至涼拌菜,也要澆上油,這樣才能提高菜肴的風味。食品中產生香味的一些芳香物質,大多是脂溶性的。只有加入了油脂,這些香氣才能保持。另外,脂肪能刺激唾液的分泌,使人未食而先垂涎三尺,可增加食慾。如果脂肪攝入不足可以導致食慾減退。
4、維生素攝入不足對身體的危害
指甲出現深刻明顯的白線、頭髮枯乾、皮膚粗糙、記憶力減退、心情煩躁及情緒低落、失眠、對音響有過敏性反應、小腿有間歇性的酸痛、嘴角破裂潰爛、出現各種皮膚性疾病、手腳有灼熱感、對光有過度敏感的反應、舌頭紅腫、口臭、口腔潰瘍、嘴唇浮腫、頭皮特多、口腔黏膜乾燥、行動易失平衡、身體時有間歇性不定位置痛楚、手指及腳趾酸痛、傷口不易癒合、虛弱、牙齒出血、舌苔厚重。
小兒厭食症的高發人群
3~6歲幼兒
小兒厭食症的預防方法
1、合理餵養,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從小抓起。
2、培養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
3、要保持輕鬆愉快的進食情緒。
4、父母是孩子的好榜樣。
5、積極治療引起厭食症的根源。
小兒推拿治厭食的手法
厭食是小兒常見的脾胃病證,以長期食欲不振,厭惡進食為特點。厭食以1~6歲小兒最為多見,長期不愈者,可日漸消瘦發展成為疳證,影響生長發育,或導致體弱多病。專家表示,使用小兒推拿可治療寶寶厭食症。小兒推拿具有消食導滯、和胃健脾、疏通經絡、調和氣血、調整臟腑等作用。主要手法有:
1、推脾土
脾土穴位於拇指橈側面。操作時,沿拇指橈側緣從指尖推向指根,連續100~300次。有健脾胃、進飲食、除濕熱之功效。
2、清胃經
胃經穴位於大魚際外側,赤白肉際之間。操作時,沿赤白肉際,自腕橫紋推向掌指橫紋,100~500次。具有調胃、和胃、化積清熱之功效,能治療食少,腹脹,泄瀉、嘔吐胃痛等。
3、揉脾腧
脾腧位於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旁開1.5寸。操作時,用拇指或中指點揉此穴10~50次。可調理脾氣,治療食積、痰飲等證。
4、揉胃腧
胃腧位於背部第十二胸椎棘突旁開1.5寸。操作時,用拇指或中指點揉此穴10~50次。可和胃降逆,治療呃逆、嘔吐、胃痛等。
5、運內八卦
以內勞宮為圓心,以圓心至中指根橫紋約2/3為半徑,所形成的圓圈。運300~500次,能寬胸和胃,調理升降,對治療咳嗽、厭食、腹脹有良效。
6、揉四橫紋
為食、中、無名、小指掌面第一指間關節橫紋。操作時,掐揉四橫紋從食指紋至小指紋,每揉3~5次掐一次。具有化積消疳之功效,能治療胃痛、腹痛、厭食、消瘦等。
推拿是一種既無痛苦,小兒又容易接受的方式。家裡寶寶厭食的話,可以試試以上的推拿方法,讓小兒的脾胃功能正常,從此遠離厭食症。
二、治療小兒厭食症的偏方
1、飯鍋巴蓮子
【功能主治】健脾醒胃,消食導滯。主治小兒厭食。
【偏方組成】飯鍋巴、面鍋巴各154克,淮山藥15克,蓮子、薏苡仁、白朮各10克,山楂、麥芽,建粬各9克,砂仁6克,甘草3克。
【用法用量】每天1劑,水煎服。5天為1療程。
【病例驗證】吳某,男,6歲,患兒因春節期間過食瓜果肥膩之品,逐漸出現厭食、身體消瘦,經中西醫多方治療,未見好轉。刻診:面色萎黃,脘腹脹滿,食少納呆,尿多便溏,舌淡、苔薄膩。此乃飲食不節,食滯中焦,寒溫不當,脾困濕阻。予此方進5劑,患兒飲食倍增,精神好轉。效不更方,更進5劑,飲食如常,面色紅潤。
2、蒼朮雞內金
【功能主治】運脾開胃。主治小兒厭食症。長期食欲不振,而無其他疾病;面色少華,形體偏瘦,精神尚好,無腹膨;有餵養不當史。
【偏方組成】蒼朮6克,炒雞內金6克,莪術6克,山楂10克,神曲10克,党參10克,麥芽15克,茯苓12克,陳皮8克。
【用法用量】諸藥水煎取汁150毫升,分3次服,每日1劑。6夫為1療程。
【病例驗證】費某,男,4歲。形體瘦弱,面色蒼白少華,精神尚好,三餐納食較少已3年,肝功能、胸片等檢查無異常,血色素略低,平素易感冒,多食即易嘔吐,大便軟不成形。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細弱。診斷:厭食症,脾胃氣虛型。用本方加黃芪,配合隔日針刺四縫穴,治療6天,患兒食慾增強,食量增加,精神好,大便成形,無嘔吐。隨訪近1年,納食佳,極少感冒,兒體壯實,體重增加。
3、黃芪白朮
【功能主治】健脾益氣,和胃消食。主治脾虛厭食。證見病程較長,多伴有面黃,發枯,肌肉不實或消瘦,大便不調,舌偏淡,苔薄白,指紋淡或脈沉弱,身高體重低於正常兒童或伴有多汗,易感冒等。
【偏方組成】黃芪、白朮、茯苓、黃精各3克,陳皮、青黛各2克,炙雞內金、炙甘草各1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分2~3次服。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小兒厭食101例,痊癒率為82.8%,有效率為96.6%。
三、應對小兒厭食有妙方
許多小兒面對美食的誘惑卻是沒有食慾,一點都不想吃這是怎麼一回事?專家稱這是小兒厭食症,小兒厭食怎麼辦呢?不要急,小兒厭食有妙方。
1、不要在孩子面前談論他的飯量,不要議論他愛吃什麼不愛吃什麼,更不要用許願講故事來引小孩吃飯。不要使吃飯成為小孩的思想負擔。當然,如果小孩正正經經吃飯了,要加以表揚和鼓勵。
2、不要打罵孩子、強迫孩子一定要吃多少飯,特別不要強迫孩子吃高級營養品,要設法解除孩子的緊張情緒,讓其輕鬆愉快地進食。要允許他們吃些清淡的東西。這樣就可使消化系統不會受情緒的影響。
小孩的脾氣往往是這樣的:你越要他吃某樣東西,他越是不願意吃;你越是不讓他吃某樣東西,他偏要吃。故此,父母不必把食物都擺在他面前或堆在他碗上,只有把營養良好的食物放在桌上,並且告訴他,這些東西不能多吃,更不能偷吃。效果往往很好。
3、飲食定時、定量,不吃或少吃零食、甜食和肥膩、油煎的食品,不要吃得太飽。若要小兒安,留得三分飢與寒。這話是很有道理的。此外,還要吃一定數量的蔬菜水果。食品要多樣化。
4、以上的方法還不見效的話,可用雞內金9克,炒麥芽9克,生甘草2.5克水煎作茶飲。還有一種辦法,可用兩塊中藥六神曲,置瓦片上放在爐子上煅成炭,研成細末,這種細末毫無藥味,可把它加入飲料中給孩子飲用,胃呆的人胃口可以大開。
胃口不好吃什麼開胃?
1、藕
藕是東方蔬菜之王,清熱疏郁,含鈣、磷、鐵及豐富的維生素C,富含多酚類物質,可以提高免疫力,還可抗衰老。把藕加工至熟後,其性由涼變溫,雖然失去消淤、清熱的性能,卻變為對脾胃有益,有養胃滋陰、益血、止瀉的功效。新鮮蓮藕榨汁加蜂蜜,有助解除煩悶口渴。煮熟之後健脾開胃,適合脾胃虛弱的人滋補養生。
2、小米粥
《本草綱目》說,小米「治反胃熱痢,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而中醫亦講小米「和胃溫中」,以為小米味甘咸,有清熱解渴、健胃除濕、和胃安息等功能,內熱者及脾胃衰弱者更得當食用它。有的人胃口欠好,吃了小米後能開胃又能養胃,具有健胃消食、防備反胃、吐逆的功能。
3、白蘿蔔
因為蘿蔔纖維素含量較高,因此能夠順利幫助人體進行腸胃的蠕動和食物代謝,從而漸漸調節好「受傷」的腸胃。白蘿蔔的吃法在這裡我們向大家推薦一種味道超級鮮美而又有營養的——蘿蔔絲湯。白蘿蔔擦絲,生肉做成丸子,將白蘿蔔絲、生肉丸和粉絲、木耳等一同煮熟加多種調料,做好後,一開鍋點上幾滴香油,那噴香的味道立馬就會讓你忍不住來上一大碗,再加上熱辣辣的胡椒味讓你吃出一身小汗,既排出了身體里的寒氣和濕氣,又調和了腸胃,可謂一舉兩得。
4、葡萄
把葡萄製成葡萄乾後,糖和鐵的含量會相對高,是婦女、兒童和體弱貧血者的滋補佳品。從中醫的角度而言葡萄有舒筋活血、開胃健脾、助消化等功效,其含鐵量豐富,所以補血。葡萄含多量果酸能幫助消化,清理腸胃垃圾,並對大腸桿菌、綠膿桿菌、枯草桿菌均有抗菌作用,葡萄中還含有維生素P,可降低胃酸毒性,治療胃炎、腸炎及嘔吐等。
5、柿子餅
柿果味甘澀、性平,無毒;柿蒂味澀、性平,入肺、脾、胃、大腸經;有清熱潤肺,生津止渴,健脾化痰的功效;用於治療肺熱咳嗽、口乾口渴,嘔吐、泄瀉。柿子還有美容減肥的特效。常食鮮柿子,可以養顏、治療黃褐斑。
6、橙子
橙子性味酸涼,具有行氣化痰,健脾溫胃,助消化,增食慾等藥用功效。在發達國家追求天然食品,不添加任何水分,講究原汁原味,常把橙子製成果汁,是每餐必備的上等飲品。一個中等大小的橙子可以提供人一天所需的維生素C,提高身體抵擋細菌侵害的能力。橙子能清除體內對健康有害的自由基,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
7、番茄
西紅柿則備受推崇,而今亦蔬亦果,所含的蘋果酸、檸檬酸等,可以增加胃液酸度,調整胃腸功能,對胃熱口渴、食欲不振有輔助食療作用,也可以降低膽固醇的含量,食用應生熟搭配。
可以健脾開胃的食物還有很多,下面小編為你繼續介紹。
8、檸檬
別看檸檬食之味酸、微苦,不能像其他水果一樣生吃鮮食,但檸檬果皮富含芳香揮發成分,可以生津解暑,開胃醒脾。胃口不佳喝一杯檸檬泡水,清新酸爽的味道讓人精神一振,更可以打開胃口。在西餐中多用檸檬作海鮮的調味,除去腥味異味,東南亞菜則用它來直接烹煮,以突顯其酸甜的食味。中國南方人愛吃的烤鴨、燒鵝中,也少不了檸檬這一調味品。
9、甘草杏
甘草杏比較大的作用是生津止渴,尤其是對於口乾的人,吃後馬上就會有效果。但是甘草多生長在荒漠或者是比較乾旱的地區,所以也有潤肺解毒的功效吃的時候可以選擇在早晨,其酸甜的口感可以使人神清氣爽,而且還有彈性的杏肉,在口感上也不會有感覺太酸,其對牙齒還有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10、桂花
桂花性溫味辛,具有健胃、化痰、生津、散痰、平肝的作用,能治痰多咳嗽、腸風血痢、牙痛口臭、食欲不振、經閉腹痛。由桂花蒸餾而得的「桂花露」,具有舒肝理氣、醒脾開胃的功效,能治口臭、咽乾等病,是上等的飲料。將桂花、純藕粉加白糖沖調,就成了桂花藕粉,味美且開胃。取上等小棗,加糖煮,湯將盡時,加入桂花,即成健脾開胃的桂花蜜棗。
11、山楂片
山楂片含多種維生素、酒石酸、檸檬酸、山楂酸、蘋果酸等,所含的解脂酶能促進脂肪類食物的消化,有促進胃液分泌和增加胃內酶素等功能。中醫認為,山楂具有消積化滯、收斂止痢、活血化淤等功效。主治飲食積滯、胸膈痞滿、疝氣血淤閉經等症。此外,吃山楂片還能減肥、降低血脂。
12、獼猴桃
獼猴桃可以通便,富含維生素C,被稱為「水果之王」,獼猴桃也有消渴健胃的功效,《本草綱目》稱:「其形如梨,其色如桃,而獼猴喜食,故有諸名」。但獼猴桃屬寒性,過食損傷脾胃的陽氣,會產生腹痛、腹瀉等癥狀。
13、酸梅
酸梅所含的有機酸主要是檸檬酸、蘋果酸、單寧酸、苦葉酸、琥珀酸、酒石酸等,具有生津解渴、刺激食慾、消除疲勞等功效,尤其是檸檬酸含量在各種水果中含量最多,檸檬酸是人體細胞物質代謝不可缺少的重要酸類,它能促進乳酸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體外,恢復疲勞,且有益於鈣的吸收。酸梅能中和酸性食物(肉、糧穀類等),促進新陳代謝和消化,改善腸胃功能。
一般人多吃以上食物可以開胃,而針對小孩及老人這些人群,要採用特殊的開胃方法,下面小編為您介紹。
幫助老人保健開胃的小妙招
1、勾芡淋汁好味道。一般來說,老年人的飲食應該少鹽少糖。老人開胃在這樣的原則下,做菜時,先以少許的糖和鹽調味,然後把調味較重的湯汁淋在菜上,或勾芡;也可以在水煮的食物上淋上汁再入口。這樣甜味和鹹味只淺淺鋪在食物表面,不但可以滿足舌頭的慾望,也不必擔心攝取過量的鹽和糖。
2、趁熱食用味正香。食物香味的控制也很重要,因為香味有刺激食慾的作用。控制食物的溫度,是鎖住香味的重要步驟,所以食物必須趁熱吃,或者上桌時才澆上熱湯汁,都可以取得相當不錯的效果。
3、代糖代鹽保健康。另一個方法是以代糖和代鹽取代白糖和食鹽。這樣既可滿足甜食慾望,又不會威脅身體健康,其法也適用於有糖尿病毛病的老年人。此外,也可採用低鈉鹽和低鹽醬,不過腎功能較差的老年人則不適合。色澤誘人的食物可以刺激人腦,引發進食的慾望,幫助老人開胃。
幼兒健脾胃的三個常規方法
1、小兒捏脊,從三個月開始就可以做。在尾椎末尾將脊椎兩邊的皮膚捏起來,通過食指與拇指輪換的轉動,從下往上一直捏到大椎穴(低下頭,頸椎最突出的那個位置),動作重複十次,記得每次都是從下往上捏,從上往下捏是不對的。接下來可以再做十次,但動作有所變化:捏三下提一下。這樣捏共二十次,為一次完整的捏脊。
2、揉搓足三里。足三里為脾胃的要穴,位置在膝蓋下面四橫指,然後旁開一點五寸(即手指的一個指關節長)處,每天揉搓五十至一百下,大人小孩均可用。
3、推脾土。推孩子的大拇指,方向是從大拇指指尖內側往指關節推,每天推兩百到五百下。這個方法很容易,抱著孩子看電視時都可以做。另外,在拇指指尖順時針旋轉地推一百到兩百下,力度適中,也可以用於日常保健。
健脾養胃三妙招
1、調暢情緒。中醫認為惱怒抑鬱,導致氣鬱傷肝,肝失條達,橫逆犯胃,就會出現食慾減退、腹脹疼痛、腹瀉或便秘交替等消化系統癥狀。所以日常工作學習時,要及時調整自己的計劃和生活節奏。業餘時間聽聽音樂、想想美好的事情,或去公園散步、郊遊,儘可能地讓機體和精神獲得充分的放鬆,俗話說得好:「心靜自然涼」。
2、起居規律。保持充足的睡眠對於促進脾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意義。除了充足的睡眠與規律的作息外,午睡在保障身體健康、減少某些疾病的發生方面起著關鍵的作用。中午呆在室內睡一覺,可以補足精神,保證下午正常工作生活。但午睡時間不宜過長,半小時到一小時為宜。
3、運動養胃。最好保證每天早上或晚上半小時至一小時左右的緩慢運動。因為適當的體育鍛煉能增強胃腸功能,使消化液分泌增加,促進食物的消化和營養成分的吸收,並能改善胃腸道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推遲消化系統的老化,例如游泳、散步、瑜伽等「輕運動」都是不錯的備選方案。
TAG:獃獃說娛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