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阜外醫院姚焰:我國每年猝死病例遠不止50萬,可能仍在快速增長

阜外醫院姚焰:我國每年猝死病例遠不止50萬,可能仍在快速增長

阜外醫院姚焰:我國每年猝死病例遠不止50萬,可能仍在快速增長

每年中國心原性猝死人數超過50萬人?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姚焰教授表示,這個數還是低估了真實的猝死率,每年猝死病例應遠超50萬,甚至可能仍然在快速增長。

他指出理由有三:

一是冠心病為首的心血管病發病率井噴,自然心原性猝死發生率也相應增加。

二是自主神經失衡在惡性心律失常發生扮有重要角色,而當前社會經濟發展帶來的生活模式的改變和心理壓力的增加,誘發了心臟病乃至心原性猝死。

第三,遺傳性離子通道病,在我國的發生率及分布情況尚不清楚。此外,雖然相關基礎研究有所進展,診療現狀有所改善,但是臨床檢出率遠遠不能令人滿意,絕大多數一線醫生對其缺乏認識而導致誤診。

一方面是心原性猝死的快速增長,另一方面當前在預防干預方面還相當「乾癟」。

姚焰介紹,目前確實存在國外已有的成熟措施未能在我國有效普及的情況。

比如埋藏式心臟復律除顫器(ICD)乃至心臟再同步化治療除顫器(CRT-D)是猝死高危患者的一線防治措施,但這些器械在我國去年的植入量僅為6 000 余例,亦即最多僅有1% 的猝死高危患者被識別並獲得可靠的猝死預防措施。

他表示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有多種,當前需要做的是儘快探索適合國情的手段。

此外,他指出,預防猝死並不意味著只有一條路——植入昂貴的器械或介入治療,加強健康宣教,推廣健康生活方式也能收到好的效果。

比如美國在健康宣教下了功夫,其冠心病在近20年持續降低,而隨之而來的事近年ICD植入率下降。

再如無論是器質性心肌病還是遺傳性室性心動過速或心室顫動,通過降低運動水平、服用腎上腺素受體抑製劑乃至阻斷交感神經等措施,均可有效地降低惡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發作乃至降低猝死發生率。不過這類低價、高效、適合國情的療法在研究或推廣都近乎空白。

總之,他強調,當前建立適合國情的惡性室性心律失常防治體系刻不容緩。

據悉,阜外醫院心律失常中心正牽頭覆蓋全國各主要區域十家主要心律失常中心的國家十三五重點科研項目,旨在明確我國惡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發生情況、建立危險分層體系並探索和推廣一系列適合國情的低價、高效的防治手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循環雜誌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循環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