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次!我國科學家成功用細胞「種出」人類耳朵
中國科學家結合3D列印技術和細胞培育技術,為5名先天性小耳畸形兒童種植了新耳朵。這是一項開創先河的研究!
圖片來源:EBioMedicine。
30個月後,種植的耳朵與健康耳朵十分相似
這一成果已於本月發表在《EBioMedicine》雜誌上。科研人員在發表的論文中描述了如何從患兒耳朵中收集軟骨細胞,並用這些細胞來培養新的耳狀軟骨,新生軟骨主要基於患兒另一隻健康耳朵的3D列印模型。科研人員將新設計的耳朵移植至患兒身上,並進行耳朵重建。
這項研究對每名患兒都進行了2年半的隨訪。科研人員表示,「我們能夠成功地設計、製造和再生患者特異性外耳。儘管如此,仍需進一步努力以將這一研究成果轉化為常規的臨床實踐。未來,軟骨特性和臨床結果的長期隨訪(長達5年)將至關重要。」
參與這項試驗的5名兒童年齡在6歲至9歲之間,全部患有單邊小耳症。研究人員使用CT掃描和3D列印來構建可生物降解的支架,這些支架可用於複製患者健康耳朵的精確3D結構。研究人員從每位患者的小耳軟骨中獲取軟骨細胞後,將這些細胞接種至支架上,並培養三個月。
一旦形成特定的耳朵形狀,研究人員便將其植入5名患者身上,以重建耳朵。他們發現,在所有病例中,4例在新生耳植入術6個月後軟骨形成明顯,其中3例患者新耳朵的形狀、大小和稜角與另一隻健康耳朵匹配度高。進一步隨訪發現,「種植」的新耳朵保持完好,不過其中兩例在手術後出現輕微的扭曲。
圖片來源:EBioMedicine
小耳畸形是一種先天性結構異常,患者甚至完全缺失耳朵,導致聽力受損。據估計,基於種族背景,每5000名活產兒中大約有1名患有此類缺陷。一般來說,小耳畸形的治療主要包括重建手術,例如,雕刻附著於人體的人造「塑料耳朵」或使用患者的肋軟骨來製造耳朵。
這項研究是組織工程臨床應用中的重大突破。未參與該研究但專研3D列印耳朵的科學家、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生物醫學工程與航天工程教授勞倫斯·博納薩爾表示,利用軟骨來重建小耳已經成為組織工程界的一個目標,這項研究清楚地表明,重建耳朵和其他軟骨組織的組織工程方法將很快成為臨床實踐。
未來面臨的挑戰
其實這項研究所使用的概念並不新奇,但它的新穎之處在於同時在5個病例中開展研究,並且具有長期的隨訪結果。這種方法在廣泛進入臨床應用之前,還需開展更深入的研究。我國科研人員指出,他們計划進一步開展間歇性隨訪,並在後續報告中公布所收集到的新數據。
早在1997年,科研人員就已經使用軟骨細胞培育出了人耳形狀的組織工程軟骨,然後將其植入老鼠背部。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試圖從人體中提取細胞,並將這些細胞放置聚合物支架中進行擴增,使其發育成為新結構或新組織。科研人員已經在動物身上開展了大量的研究,有些研究在美國也已經獲得了批准。
雖然我國科學家開展的這項研究獲得了突破性進展,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波士頓馬薩諸塞州耳科醫院面部整形和重建外科主任特薩·哈洛克博士認為,這項新研究存在一定的風險。當將從人體中獲取的細胞進行體外培養,必須使用刺激化合物來促進細胞分裂,然而這些化合物可能會給細胞正常分裂帶來一定的影響。
分析人士還認為,這種方法的廣泛使用面臨著製造和監管方面的挑戰。製造或創建新組織的方法非常複雜,涉及到多種不同的生物材料,還囊括了細胞培養和擴增等,新生組織植入體內後還需進行長期的監測……
儘管還存在一定的挑戰,但人們已經看到了曙光!
參考資料:
In Vitro Regeneration of Patient-specific Ear-shaped Cartilage and Its First Clinical Application for Auricular Reconstruction
TAG:博雅幹細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