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康熙:下次去徒步的時候再也不要叫上我!

康熙:下次去徒步的時候再也不要叫上我!

在養生日益成為潮流的時代,拿腳丈量城市成了新的潮流。

於是西安古城牆,蘇州環古城河健身步道,南京城牆徒步路線都成了熱門線路。

看著這張小夥伴發來的徒步路線圖,小編不禁陷入了沉思:數百年前,清朝的皇帝們需要徒步嗎?

印象中,皇帝出行的正確打開方式是這樣的。

▲乾隆南巡圖 清 徐揚繪 圖片來自《神遊盛清的黃金年代——讀乾隆南巡圖》

或是這樣的。

▲乾隆南巡圖 清 徐揚繪 圖片來自《神遊盛清的黃金年代——讀乾隆南巡圖》

皇帝騎著白色俊馬,或乘著八人抬敞篷大轎。有人為他撐著象徵身份與地位的晴雨兩用小黃傘。

一個擁有寶馬香車的男人,在那個不流行健身的年代,大概每天的微信步數都是50以下吧?

好奇的小編去查了一下文獻,驚訝的發現:原來皇帝有時也拿腳丈量城市。而且這段距離單程約4.5公里,來回約9公里,正適合初級徒步愛好者小編。

徒步路線:從紫禁城到天壇。

如果清代的北京也分環的那它應該有四環:第一環是宮城,第二環是皇城,第三環是內城,第四環是外城。

只是外城城牆先從南邊開始修築,修著修著發現費用太大,無法完工,因此只修了南半邊然後將其接在內城東南與西南角上。形成了北京城「凸」字形狀。因此清代北京城只有南四環沒有北四環。

皇帝這次的徒步路線要從一環內徒步走到南四環內。

皇上從宮城出發出午門就到了皇城的範圍。沿著午門前的路走左邊是太廟右邊是社稷壇。

▲京城內外首善全圖

走過端門、出了天安門便進入了一個丁字形廣場。左右兩邊為東西長安門,通向內城。皇帝沿著丁字形的豎划走,兩邊的兩排長廊叫千步廊。在北宋,廊房由商業性質的市廊轉化成御廊,後被元、明、清所沿用。成為宮前的一種格式和定製即千步廊。

沿著御道出了大清門,就到了內城。大清門前的這條街叫棋盤街,與宮城皇城內莊嚴肅穆不同,這裡非常接地氣。平時範圍狹小的棋盤街上擠滿了商販。

再往前走出了正陽門過了門前護城河上的橋就是外城了。城門處自古都是交通要衝,政府在城門處張貼告示,發布政令,商人在這經商,最是繁華熱鬧。

▲正陽門 乾隆南巡圖 清 徐揚繪

走過高大的牌坊,正陽門大街就到了。中間為馳道即皇帝的專用御道,兩側為棚屋,正陽門前搭蓋棚房居之為肆,其來久矣。

光看它的地名珠寶市、肉市、布市、瓜子店、鮮魚口、糧食店、果子市就知道這一帶是熱鬧的商業區,各種商品應有盡有,歷史悠久的老字號均在此設店。

▲京城內外首善全圖

正陽門大街平時人聲鼎沸,皇帝出行時用步障將行人隔開。

▲圖中橫在路中央的即為步障,雖然設了步障還是擋不住好奇群眾暗中觀察 乾隆南巡圖 清 徐揚繪

▲正陽門大街 康熙南巡圖 清王翚、楊晉等繪

再往前走,過了珠市口(豬市口)就是永定門大街了,永定門大街北部有一座天橋。

天橋南北,地最宏敞,賈人趁墟之貨,每日雲集,今日天橋左近亦無酒樓,但有玩百戲者,如唱書走索之屬耳。

▲京城內外首善全圖

過了天橋,建築物變得稀少。向南遠遠地就能看到永定門,出了永定門過了護城河就是城外了。天壇就在永定門內不遠處。永定門附近又是另一番景色,這裡人煙稀少,植被茂盛,視野開闊。

▲永定門 康熙南巡圖清王翚、楊晉等繪

徒步主題

皇帝徒步一般是帶著皇親國戚文武百官一起走在大街上,那場面應該頗像今天的城市馬拉松。

史書記載康熙帝徒步紫禁城天壇線共有兩次,徒步的主題與今日略有不同。

1

下雨吧、下雨吧!

康熙皇帝帶領著諸王,貝勒、貝子及文武百官等一行人,浩浩蕩蕩的走在大街上。天上下著大雨,地面濕滑,康熙皇帝鞋中灌滿了水,衣服也都濕了。但皇帝的臉上卻透著喜悅。

幾天前,康熙因為天氣乾旱十分憂慮,若是再不下雨的話,今年農作物的收成怕是不好。百姓的糧食、國家的穩定都與下不下雨息息相關。

為此康熙已在宮中設壇祈禱,長跪了三晝夜,這三天他只吃淡食,不御鹽醬。今天一大早便率領著群臣徒步從紫禁城走到天壇。邊走邊虔誠的祈禱上天能夠普降甘霖。天壇那邊幾天前已經修剪了壇內的雜草,置辦好了祭品,擺好了祭器就等皇上親自來參加雩祀典禮。

雩祀是中國古代祈求降雨的祭祀典禮。漢代鄭玄稱:「雩,吁嗟求雨之祭也。」東漢時,雩祀被列為國家祀典,並為以後的許多朝代所沿襲。

清代除了定期的雩祀外。天旱時也舉行不定期雩祀,皇帝親自或派遣官員舉行求雨典禮。皇帝有時會「步詣天壇」以示虔誠。

這一次,也許是上天被康熙的精誠所感動。當一行人到達天壇的時候,忽然大雨如注。等祭祀完畢,從天壇回紫禁城的路上,雖然淋著雨,趟著水,康熙卻沉浸在求雨得雨的滿足當中。

後來各省的人進京,從他們口中才知道皇帝徒步去天壇祭祀求雨那天「雨遍天下"。

▲祈雨地點天壇圜丘壇

說到這兒,小編忍不住爆個料:後世的皇帝們紛紛延續了求雨的傳統,那皇帝的虔心祈禱真的那麼有效嗎?

史籍記載:

順治十四年「祭未畢,大雨如注。」

順治十七年「是日早四際無雲,頃刻之際,陰雲密布,甘霖大霈。」

康熙十七年「行禮時甘霖大沛。」

康熙十八年「讀祝畢,甘霖隨降。」

這祈雨效果可以說是很立竿見影了,搞的小編都想邊徒步邊許願去開啟新的一年了。

然而小編眉頭一皺總感覺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

翻閱文獻發現康熙帝一語道破了其中的玄機:

諭曰:禮部於各寺廟祈雨所用僧人道士,但務虛文,殊無實意。大約每月十八、二十、二十二、二十四等日,往往有雨,人多言宜及此數日祈禱。朕以為既知有雨何乃禱為。若知有雨而後禱此心便已不誠矣。

原來你們都知道這幾天要下雨了才祈禱的啊!

朕走過最遠的路不是紫禁城到天壇的路,而是你們的滿滿的套路啊。

2

好起來吧、好起來吧!

康熙二十六年。

康熙帝再次徒步從紫禁城走到天壇時面色凝重,心事重重。他無暇顧及道路兩旁的風景。

一直以來仰承上天的庇佑,祖母太皇太后雖然年紀大了所幸身體沒有大恙。今年突然病來如山倒,不到一年,病竟越來越嚴重了,隨時都可能棄我而去。我日夜陪在她的身邊、廢寢忘食、到處求醫、專心的熬制湯藥竟然沒有一點作用。

想到我從小失去父母,在祖母的身邊長大。三十年來,正是由於祖母的教誨,才有了我今天的成就。祖母的恩情,我用一輩子也無法報答。每每想起祖母的病情我就不知所措。如果能用我的壽命換祖母多陪我幾年的話,玄燁也是願意的!

▲電視劇《康熙王朝》中的康熙與孝庄形象

昨天我輾轉反側無法入睡,今天從紫禁城出發,徒步走到天壇祭祀為祖母祈福。

想到之前走這條路的時候求雨成功,康熙鬆了一口氣。只要我的心夠誠懇,上天也一定會保佑我皇祖母渡過難關的。

在天壇祭祀時康熙讀著祝版上自己親手寫的祝文,想到小時候與祖母相處時的種種,不禁涕泗橫流,在場的諸王大臣無不動容。

▲《孝庄文皇后像》故宮博物院藏

祭祀完之後,康熙不敢多做停留,馬上趕回慈寧宮侍疾。

無奈這種苦行僧般的祈福還是沒有留住皇祖母孝庄。這年太皇太后崩於慈寧宮。

康熙十分悲痛,呼天搶地,哭無停聲。

因為第二次徒步不美好的經歷,康熙帝報痛於心,自此,再也不願意走這條路。每遇要到天壇祈雨,康熙帝只在宮中齋戒,不再親自前往祈禱,怕是害怕再走這條路,觸景傷情。康熙在晚年提起自己不再親自祭祀的個中原委,仍流涕嗚咽,不能自止。

康熙帝不願再踏足的傷心之路是明清許多皇帝的祭祀之路。

他們或走、或騎馬、或乘輦往來於紫禁城與天壇之間,為國、為家、為親人、為新的一年祈福。

雖然故事中的人已不在,在這條路上曾發生過的許多瞬間也已無從得知。但好在,這條路及沿路的標誌性建築物還在。

走著這條御用的徒步線路,沿途經過故宮、天安門、國博、正陽門、大柵欄、天橋,自然博物館、天壇。你會不會想起康熙皇帝和他的兩次徒步呢?

喜歡拿腳丈量城市的小夥伴可以選擇在這條路上逛吃逛吃感受古今交錯。

▲康熙畫像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歡迎來到朕的城市走過朕來時的路。

參考文獻:

唐曉峰:《明清北京城的中軸線與百姓》,《文史知識》,2003年09期。

林徽因:《談北京的幾個文物建築》,《林徽因講建築》,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16年。

武裁軍:《明清皇帝天壇祈雨》,《紫禁城》,2004年第3期。

王宏鈞:《神遊盛清的黃金年代——讀乾隆南巡圖》,《紫禁城》,2014年第4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熙 的精彩文章:

TAG:康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