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楊守敬翰墨三境界 之三

楊守敬翰墨三境界 之三

楊守敬

境界三:《學書邇言》,評書家之絕唱,論千古之美文。

尊碑崇帖書論,是楊守敬翰墨的三個境界。晚年正是爐劍純青,1911年73歲時,十月應日本學生水野疏梅之請,作書論《學書邇言》,系統精論碑帖及諸家書法。老人幽憂積月,遂suí不能成寐,俯伏床褥,但憑記憶,隨意隨錄。自稱語無倫次,必多遺漏,以草稿付小野歸日本。細讀《學書邇言》,我們可以看到老人書論的歷史文化觀和藝術的審美精神。

第一,在幾千年的歷史大背景中論書法。他說:三代古文高古絕倫,變化無方,今不適用;秦之小篆,漢之八分,各臻極則;魏晉行草代興,篆分遂微;晉行草代興;南朝至齊、梁,北朝至魏、齊、周,具體分書,或雜篆書;隋開唐之先聲,遂為楷法極則;宋、元行草、楷書風格自立面目;唐人分書,以整齊為工;故楊以唐人為斷楷書。元明篆分寂jì然,明人工行楷。清行草不及明代,篆分超軼(yì,古同「溢」),前代,直接漢人。以上可見楊氏以歷史論書法,依書法記歷史的觀念。

第二,無論各種書藝,在比較中論書法。如右軍之草隸,所云隸者,即今之楷書,而世傳《樂毅論》、《黃庭經》、《東方象贊》、《曹娥碑》等小楷,結構與分書迥異。今以晉之《爨cuàn寶子》、劉宗之《爨龍顏》,前秦之《鄧太尉》、《張產碑》觀之,明是由分變楷之漸,而與右軍楷書,則有古今之別。《宣示》、《賀捷》又似有分書遺意,則右軍手跡,當必有合……未可盡嗤為偽。

第三,個人學書法有「五要」。學書有三要:「天分第一,多見次之,多寫又次之」。楊守敬「增以」二要:一要品高,品高則下筆妍雅,不落塵俗;二要學富,胸羅萬有,書卷之氣,自然溢於行間。古之大家,莫不備此,斷未有胸無點墨而能超軼等倫者也。嘗見博通金石,終日臨池,而筆跡鈍樨dùnxī,則天分限也;又嘗見下筆敏捷,而墨守一家,終少變化,則見少之蔽也;又嘗見臨摹古人,動合規矩,而不能自名一家,則筆力之疏也。」

第四,以審美的視覺和美感的情緒觀察書法史的全過程。中國書法是一個歷史過程,是歷史所創造,又為其記錄歷史。如對《南北書論派》、《北碑南帖論》,在理論和方法上,對書風的演變作歷史的考察,推進了書法史的研究;在帖學和碑學興衰中,客觀、全面對待碑帖,站在歷史的山峰上觀察時俗;聯繫不同時代碑帖用筆、結體、風格、繼承、演變,逐作品的評述轍跡;對名人或不名書家,亦唯求其是,是楊氏治學品格的可貴之處;不拘一格評書,評品書藝與考據學問相結合;感情洋溢,終身熱愛祖國書藝,並在一生中以貧困治碑帖而不悔,且痴以苦為樂,以祖國傳統書法傳世而樂,其審美與美感的觀念及情趣,世所難匹!

附:一、五代楊凝níng 式的《韭花帖》。  楊凝式是五代時梁、唐、晉、漢、周五朝元老,官至太子太保,一生狂傲縱誕,人稱「楊風子」。有一年秋天,楊凝式一覺醒來,已是午後。楊凝式覺得有點餓,這才想起中午沒有吃飯。恰在此時,宮中給他送來了一盤韭花,不知是餓了還是韭花做得地道,吃起來特別美,格外難忘。為表達感激之情,楊凝式當即寫了一封謝折,其中有「當一葉報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然後派人送往宮中。

本是一封不經意寫就的手札,連楊凝式自己也未在意,哪知後來竟成為傳世之寶,是為《韭花帖》。同王羲之《蘭亭序》、顏真卿《祭侄季明文稿》、蘇軾《黃州寒食詩帖》、王徇《伯遠帖》並稱為「天下五大行書」。因為一盤韭菜花而成就了一篇絕世之作,大概也與他的「瘋」勁有關。

二、鎮江焦山江心島《瘞yì 鶴銘》摩崖石刻。瘞,埋葬。一個書法家,家養的鶴死了,埋了並寫了銘文。凡是歷史上有名字的書法家都在這裡留下了書法摩崖石刻,並拓了此銘而去。後來遭雷擊滑坡,碑文下半截落入江中,再後來,上半段也消失了,傳世的拓片多為偽作。

楊守敬故鄉——宜都夜景(杜選奉攝)

作者簡介

楊世燦,男,宜都人,楊守敬族孫。副研究員,副處。代表作中華書局出版《水經註疏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