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最愛國的「賣國賊」——歷史可能和你想的不太一樣

最愛國的「賣國賊」——歷史可能和你想的不太一樣

李鴻章,創辦了亞洲第一,世界第七的北洋水師,掀起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洋務運動,是晚清歷史上有名的重臣,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稱其「清帝國唯一有能耐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和張之洞、曾國藩、左宗棠並稱「中興四大名臣」。

1895年,日本春帆樓,清朝大臣李鴻章坐在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對面,經過一番唇槍舌劍後,簽訂了《馬關條約》。時年62歲的李鴻章坐在回國的輪船上,悲憤交加,發誓此生永不踏入日本一步。

《馬關條約》、《越南條約》、《中法簡明條約》、《辛丑條約》等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的簽訂者,都是李鴻章,教科書中的李鴻章,更是苟且、屈服、懦弱、賣國的代名詞。

1896年,李鴻章奉命訪美,回國時需要在日本橫濱倒換輪船,為了履行誓言,李鴻章無論如何都不同意踏上碼頭,工作人員無奈下,只好在兩艘輪船之間搭上一塊木板,年邁的李鴻章就是憑藉這塊,一不小心就能掉進大海的木板,顫顫巍巍地踏上了回國的輪船。

定遠號

談判,是要以國力為後盾的,弱國無外交,面對日本早已擬定好的條約,李鴻章只有兩種選擇:要麼現在簽,要麼出兵打到你簽。

李鴻章在各個外交活動中,無不竭盡全力維護中國的利益,為此他興辦北洋水師、倡導洋務運動、鎮壓義和團運動、平定捻軍,面對清政府內腐朽的頑固勢力,提出「內需和戎,外需變法」的洋務總綱領,堅持以夷制夷的外交手段。

客觀地講,當時的清政府危若累卵,這些條約李鴻章不簽,也會有別的代表去簽,將這些沉重的歷史都扣在李鴻章一人頭上,未免有失公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