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極簡識篆120

極簡識篆120

識義

識形

識用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出自 蘇軾 《題西林壁》

編外鏈接

甗:(yan,音演),相當於現在的蒸鍋。全器分上、下兩部分,上部為甑,置食物;下部為鬲,置水。甑與鬲之間有一銅片,叫做箅。上有通蒸氣的十字孔或直線孔。

商代甗多為圓形,直耳,侈口,束腰,袋狀腹,腹下設錐足或柱形足,器體厚重。商早期花紋簡單,晚期多用獸面紋裝飾。西周除沿襲商代形式外,還出現了附耳,有的上下部可以分開,在下半部也加附耳,同時還出現了長方形甗。春秋戰國時,器身變薄,袋足消失,許多器物不再用花紋裝飾。

甗在商代早期至西周晚期,基本上都是甗鬲合體的,春秋早期以後則多為甑鬲式。商代的甗一般甑部較深,比例上略大於鬲部,多為立耳。西周的甗則甑部與鬲部的高度相差不大,附耳較多。西周中期開始出現方甗。春秋以後,甗的甑部多為大口斜腹的式樣,即甑的底徑要大大地小於口徑。殷墟婦好墓出土的三聯甗,卻是在一個長方形鬲部上置3個甗,這僅是極個別的特例。

除實用外,西周末春秋初,甗還是禮器,與鼎、簋、豆、壺、盤等組成成套隨葬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歲月安暖2017 的精彩文章:

TAG:歲月安暖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