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大佬們口中的「苦掉渣的歲月」,已經是我們夢想中的人生巔峰
前段時間網上有個經典段子:
如果馬雲沒有創建阿里巴巴,今天的他會是這樣
這個姑且算是惡搞吧,我們就不計較了
但是下邊這些故事相信很多人耳熟能詳了 :
2次求職,因相貌「超丑」被拒
馬雲第一次高考落榜後的夢想是去酒店做服務員,也夢想做警察,統統因為外貌被拒絕。
搞「翻譯社」生意慘淡,靠賣襪子補貼
翻譯社是馬雲初次創業,當月營業額是200多塊錢,可光房租就要700元。
總之,很多人相信,因為他的相貌拖了後腿,如果沒有生活在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如果馬雲創業沒有成功,那麼他應該和我們身邊的很多人都一樣,甚至還很慘。
不過我們一查馬雲的簡歷,就能看出這個絕對不可能是事實
1988年,馬雲畢業於杭州師範學院外語系,聽著好像也沒什麼了不起
但是,1988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55.4萬人,這是包含所有學校,而馬雲可是佔了降分的便宜上的本科。
而1964年,中國出生人口是2700萬,以後的幾年也差不多是這個數
即使馬雲是那一年所有大專生中的最後一名,那麼在學習這一塊他已經幹掉了同年齡98%的人。
這個比例已經足夠在我們這個時代輕鬆讀一個211大學了,不知道一個211大學畢業的大學生在這個年代會不會因為長的丑而找不到工作?更何況還是那個大學生還是天子驕子的年代。
不過我們這個顧慮顯然多餘了,那個年代工作還是分配的,所以馬雲根本不用忙著去找工作。
緊接著:馬雲很快成為杭州優秀青年教師,發起西湖邊上第一個英語角,開始在杭州翻譯界有名氣。
剛入職既成為杭州優秀青年教師,在杭州翻譯界有名氣。。。。。。
不知道我們周圍多少人在25歲達到了這個成就,他們後來的生活過的怎麼樣
然後:1991年,馬雲初次接觸商業活動,創辦海博翻譯社。頭一個月,收入700元,房租高達2000元。他於是利用轉手小商品交易的方式,從廣州、義烏等地進貨,養活翻譯社。
700元看來真不是很多,不過我想知道1991年的全國平均工資是1700元,而且還是在那個商品經濟極端不發達的時代。
然後到了1996年,上央視了。
多少年後,這還成為了一個新聞,題目叫:
1996年央視紀錄片:書生馬雲,那些苦掉渣的歲月
事實上在這個苦掉渣的歲月,他的公司「中國黃頁」的收入已經超過了500萬。
即使在二十多年後,如果一個32歲的人擁有500萬身家,我們也會高看他一眼吧。
這就是馬雲回憶中的那段「苦掉渣的歲月」。有沒有人給我贊助500萬呀,我也想體驗一下那些「苦掉渣的歲月」。
至於另外幾個大佬,我已經不想舉例子了,因為他們的履歷實在比馬雲牛逼太多了。
馬雲是靠降分上的本科,而馬化騰是實實在在的深圳大學。
許家印就更嚇人了,1978年周口市的高考第三名,而當年的周口市人口也已經接近一千萬了。
許家印343歲時已經成為了管理幾百號工人的廠長,多少年後許家印曾經多次回憶起自己合租創業的艱苦時光,其實已經是在那之後的事了。
馬化騰29歲時QQ已經開始進入我們第一代的電腦桌面上,33歲已經成為了央視年度十大經濟人物。
記著當年「年度十大經濟人物」頒獎典禮時,馬化騰向張瑞敏推薦他的QQ,被張瑞敏婉言拒絕,得到場內外一片笑聲。一些別有用心的網友就把這件事編成了一個屌絲被鄙視然後逆襲的故事。
而事實上那一年馬化騰已經悄然進入了中國富豪榜的前一百位,而張瑞敏也是第一批擁抱互聯網的老一輩企業家。
王健林這個年紀還在從政,32歲擔任大連市西崗區人民政府任辦公室主任,可能很多人感覺這個「八品官「沒什麼了不起,我想從事第二產業的人應該很理解這個職位的份量。
如果我們周圍有一群40歲的人,他們有的是某城區的辦公室主任,有的是某個年入千萬企業的老闆,有的是個幾百人工廠的廠長,有的還上過央視拿過獎。我們感覺他們已經夠成功了吧,甚至已經算得上是人生巔峰了吧。
而文中的這些人,完成這些成就時統統只有三十齣頭。
我想說的是,不要被那些雞湯騙了,以為那些大佬們曾經有多慘,然後憑藉著一個機遇完成了逆襲。
其實他們口中的那些「苦掉渣的歲月」,已經是我們普通人努力終身也無法達到的巔峰。
新公眾號,前100位關注者將會獲得VIP稱號
TAG:這很重要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