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梅清與清初宣城雅集(一)

梅清與清初宣城雅集(一)

原標題:梅清與清初宣城雅集(一)



《宣城歷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223期


梅清與清初宣城雅集


章建文 談家勝

摘 要:


雅集即古時文人名流之間的聚會唱和,是一種高雅的文化活動。明末清初,宣城的雅集頗為繁興,其中梅清參與或主導的雅集即達數十次。本文從有關文集中梳理、輯錄出梅清與清初宣城雅集的相關史料,從中既可以發現宣城文人雅集活動內容的嬗變,進而窺探清初宣城的文學文化生態;從文化史的角度審視,清初宣城的雅集不僅培育與促成了宣城詩派的形成與發展,其詩畫的互動也推動了宣城旅遊的興起與旅遊文學的發展。


關鍵詞:


梅清;宣城;雅集;詩;畫


梅氏乃宣城大族,自梅堯臣「以詩名家」之後,文風蔚起,歷代名家輩出,故有「宣城梅花遍地開」之說。明清時期是宣城梅氏宗族發展的鼎盛期,不僅考取功名者達百餘人,而且不乏精通經史子集、詩詞、書畫、戲曲、歷算等各方面的大家。梅清便是集詩、書、畫之長於一身,領袖「宣城詩派」、「宣城畫派」的人物。


梅清(1623—1697),原名士義,後改為清,字淵公,號瞿山、梅痴、柏梘山人、敬亭山農等,安徽宣城人,宋代著名詩人梅堯臣後裔。其自幼聰穎好學,文才不凡,但幼年喪父,青年時又逢明清易代,兄長死難,家道中落,遂棄舉子業,屏跡家園,竄身岩谷,鬱鬱寡歡,後無奈出而應舉,順治十一年(1654)中舉,但順治十二年、十五年、十六年和康熙六年四次禮闈均落第。此後,寄情山水,詩畫自娛,在當時頗負盛名,「名公巨卿無不推轂」,「朝士爭與之交」,《清史稿?列傳》、《宣城縣誌?文苑》等史志文獻均有其傳。



今天,在文學藝術史的視域下,梅清在繪畫藝術上的貢獻與影響要大於詩歌,所以學界對其繪畫多有研究,但是對其詩歌卻少有關注。其實梅清「幼時便操觚與天下人士交結,有所吐著輒能傾動天下人士」, 他是宣城詩派重要作家和後期的領袖,尤其是他的詩與畫的互動,有力地推動了宣城詩派的發展與傳播,這無疑有著重要的研究價值。特別是梅清留存的詩集,有著重要的史料價值,「讀其詩可以考其時、征其地焉」 ,也能考證其人其事,所以我們想從清初宣城雅集這一視角,梳理梅清與清初宣城雅集的相關史料,以此來窺探清初宣城的文學文化生態,進而探討其文化史意義。



梅清《〈瞿山詩略〉自序》說:「余之學詩也,斷自方子嵞山始。嵞山論詩,喜吟詠有一唱三嘆之致。余聞之,恍然得其大意。」 而桐城方文(字爾止,號嵞山)於壬午(1642)三月乞食於宣城,在宣城盤桓三個月,與宣城麻三衡(字孟璇)、蔡蓁春(字大美)、顏庭紹(字庭生)、梅磊(字杓司)、梅朗中(字朗三)、梅超中(字季升)等結詩社,相唱和,梅清也參與其間 。檢索梅清的《天延閣刪後詩》、《天延閣後集》和《瞿山詩略》等詩集,收錄的詩歌也始於壬午(1642),《天延閣刪後詩?稼園》中有《春日同方爾止、麻孟璇、蔡大美、家季升諸子泛舟響山兼家杓司別業》一首,梅清參與的雅集,有據可查的也始於此。


由此可知,文學史視域下,梅清的學詩與作詩應始於文人雅集。雖然於明末時,梅清就參與了宣城雅集,已初露頭角,但其時梅清年齡尚輕,參與雅集的時間不長,影響不大,在其詩集有關雅集的詩篇較少,所以我們以入清以後梅清參與的宣城雅集為考察對象。現將梅清詩集中其參與的重要的宣城雅集其人其時其地可考者輯錄如下:


1


順治十四年丁酉(1657)


春,梅清與諸子於敬亭宴集,作《春日同劉楚白、郭元冶、劉漢長、郭大赤、鄭朋玉、茆思皇、馮天貞、張清源、阮伊弁、王湛斯、袁於磐、徐若彝、陸在璞、陳介立、茆百一、黃文在、唐寅清、張萼公、陳元士、詹旦公暨家素五弟敬亭春宴分得青字》。劉澍,字楚白,邑庠生。茆士楨,字思皇,官溧水訓導,未任卒。張湛逢,字清源,號浣州,順治十六年進士。王露,字湛斯,號翥鶴,工畫。陸之珍,原名之瑜,字在璞。張時英,字萼公,康熙三年進士。比照《瞿山詩略?宛東》同題詩,茆百一應是茆薦馨,字楚畹,康熙十八年進士。加上梅清、梅素(字素五,梅清弟)、鄭朋玉(見順治十六年條),至少有10位是宣城人,其他籍貫不詳。這次敬亭春宴共有22人參與。


七月七日,梅清與宣城諸子集於宛溪書屋,作《七夕同孫直公、詹幼清、王湛斯、陸在璞、集詹百一前輩宛溪書屋得群字》。孫曰繩,字直公,貢士,官豐縣學訓導。詹有望,字幼倩(幼倩即幼清),順治十四年舉人。


2


順治十五年戊戌(1658)


是年梅清作《北歸舟泊黃池同詹幼清、汪發若、屠維周、張萼公飲五舍弟書屋》。汪燦,字發若,順治三年舉人,宣城人,後改名如龍,號健川,官淄川知縣。屠維周籍貫不詳。黃池在宣城城北。


3

順治十六年己亥(1659)


是年,梅清作《墨溪社集懷古》。墨溪應在梅清居所魯墨附近,參與社集的文士不詳。


五月,梅清作《五月十三日同王湛斯、鄭朋玉晚坐拈得虹字》《次晚倪方公至,與湛斯、朋玉又分前韻》。此詩收錄在《天延閣刪後詩?休夏》,《休夏》詩均作於里門。王露《休夏詩原序》云:「丁酉歲,瞿山梅子休夏里中,則相與修河朔故事,而日招二三知已者為高會賦詩,王子翥鶴其一也。」 結合前文「丁酉年」條,鄭朋玉也參與了是年雅集,應為宣城人。倪正,字方公,號觀湖,宣城人,精天文歷算。


4


順治十七年庚子(1660)


秋,梅清、施閏章、張湛逢、李龍沙(寧國郡丞)等人游玉山寺,施閏章作《庚子秋日同郡司馬李龍沙暨張清源、沈調萬、梅淵公游玉山寺即席和答淵公一首》,而梅清詩其集中沒有收入。


5


康熙四年癸卯(1663)


春夏時,梅清與諸子泛舟響山,作《同陳珏庵、於子先、顧赤方、胡省游、唐祖命、張清源、王湛斯泛舟響山,分得游字》。陳聯璧,字孚尹,號珏庵,湖廣廣水人,官知府,長吟詠,有《珏庵集》行世。於覺世,字子先,山東濟南新城人,順治十六年進士。顧景星,字赤方,號黃公,湖廣蘄州人,工詩,受施閏章器重。胡阮,字省游,湖廣竟陵人,工印學。唐允甲,字祖命,號耕塢,宣城人,早年受湯賓尹器重,有文譽。


五月初五日,梅清作《午日同施愚山、唐恥莪、劉峙三、家桐崖泛舟城南並懷半公二首》。施閏章(號愚山)、唐恥莪、劉峙三、梅鋗(字爾止,號桐崖,官左都御史。梅清從侄孫)都是宣城人。半公即半山,俗名徐敦,出家後改名在柯,號半山,宣城人。

6


康熙五年甲辰(1664)


姚江蘇萬民作《甲辰立秋後一日梅淵公招同竟陵程文琰,新城耿承喆,毗陵陳邰公、黃雲孫、屠渭綸,宛上王安又集天延閣,酒半召吳門女史蕊珍至,歌以記之》 。王期齡,字安又,宣城人,順治十五年副榜。


7


康熙六年乙巳(1665)


秋,梅清與諸子敬亭雅集,作《同鄭魯庵、嚴坡亭、王丹岩、程晴田、陳善伯、史永言、王湛斯、家耦長敬亭二首》(《瞿山詩略》將這首詩編入《阮余集》癸卯甲辰,有誤,陳世祥的《宛東詩原序》說:「余與瞿山梅子別二十年余矣,今年秋仲復過敬亭」,序尾署「乙巳秋仲」 ,由此斷定這首詩應作於乙巳年)。嚴翼王,字坡亭,湖廣武昌人(梅清詩集中注為毗陵人),順治十二年進士,官山東滋陽知縣。王士羽,字丹岩,山東新城人。陳世祥,字善伯或善百,號散木,通州人。明舉人,入清官新安知縣,工詞。


八月十二日,梅清、陳世祥、王露、沈泌(字方鄴,宣城人)、鍾允諧(字予夔,宣城人,工畫)、梅素、梅庚(字耦長,宣城人)諸子集天延閣即席聯句,集成《天延閣聯句唱和詩》一卷。


冬,梅清招檇李朱萬錡(字潔湘)、楊自發(字天培),五琅陳世祥(號散木),雲間蔣平階(字大鴻)、蔣無逸(字左箴),丹陽賀宿(字天士),毗陵鄒祗謨(字程村,順治十五年進士)、白彥良(字祗常,康熙三年進士),廣陵汪懋麟(號蛟門,康熙六年進士),宣城唐祖命、沈泌、梅庚、梅素共14人於敬亭山宴集,宿巢雲樓,詩酒唱和。後刻《敬亭唱和集》,收詩35首、詞9首:五古梅清原唱2首,蔣平階和2首,鄒祗謨和2首;七古陳世祥原唱1首,梅庚和1首;五律沈泌原唱2首,汪懋麟和2首,賀宿和1首,梅素和1首;七律朱萬錡原唱1首,白彥良和2首,楊自發和1首,蔣無逸和1首;五排蔣平階原唱1首;七排鄒祗謨1首;五絕蔣無逸原唱4首,陳世祥和2首,梅清和2首,七絕賀宿原唱4首,梅素和2首;詩餘陳世祥原唱3首,鄒祗謨和3首,梅清和3首 。


8


康熙十年辛亥(1671)

春夏,梅清與梅鋗、梅庚、施閏章、沈泌等有多次雅集唱和,他作有《上元前一日同漪若、爾止、耦長飲九兄懷謝樓醉步宛津橋即事分得留字》、《蔡玉及招同諸子栩園看牡丹限韻》、《施愚山招同袁中淵、徐雨蒼、劉岵瞻、蔡滄洲、家桐崖飲牡丹花下兼懷唐輔宸西秦》、《蔡曉原城南栩園同陸在璞、吳雨若、聖飛、耕夫分韻》、《同王莪懷、張又嚴、施愚山、許子柔、沈方鄴、家桐崖、耦長泛青溪即事和莪懷韻》、《初夏同王莪懷、張又嚴、許子柔、施愚山、沈方鄴、家桐崖、耦長泛舟青溪兼訪半山》等詩 。施閏章作有《諸公過集牡丹花下有懷唐輔宸秦中同袁中淵、徐雨蒼、蔡滄洲、劉岵瞻、梅瞿山、桐岩》(桐岩即桐崖)、《游響山潭得斜字梅瞿山、桐岩招王莪懷、沈方鄴、梅耦長》 。蔡芝春,字玉立,號滄州,宣城人,曾官渭源知縣。吳肅公,字雨若,號晴岩、街南,宣城人,治古文直逼左史。蔡瑤,字玉及,一字曉原,刻有《曉原詩留》,即景生情,詩中有畫。


九月,梅清招同張羽皇(字菊水,營山人)、唐恥莪、高詠(字阮懷,號遺山,中舉博學鴻詞)、丁宣(字聖音,康熙九年進士)、梅庚宴集敬亭山,集成《敬亭唱和詩》一卷,收張羽皇詩1首、高詠1首、丁宣1首、梅庚1首、梅清1首。



9


康熙十二年癸丑(1673)


春,梅清與施愚山、劉岵瞻、劉澍(字楚白)、張延世(字子尉)、劉汝鳳(字景威)、屠轂(升公)、徐肇伊(字程叔)、劉堯熙(字緝生)、梅文鼎(字定九,號勿庵)在宣城相互唱和,當時正在修《寧國府志》,梅清作有《署樓對月同施愚山、劉岵瞻、劉楚白、張子尉、劉景威、屠升公、徐程叔、劉緝生、家定九限韻》 ,施閏章作有《署樓對月次韻,時同岵瞻、楚白、景威、緝生、子尉、升公、瞿山、程叔分修郡乘》 。


10


康熙十三年甲寅(1674)


春,梅清、施閏章、梅鋗陪高晫(字元中,號蒼岩,山西襄陵人,順治十五年進士,時由新安司馬升蘇州知府)游宣城,梅清作《陪高蒼岩刺史泛舟響潭同施愚山、趙旵麓、家桐崖和韻》 ,施閏章作《陪高使君游響山,高將之官蘇州,同趙考叔、梅淵公、爾止》 。


春,沈泌招同梅清、施閏章、吳肅公、梅庚等人致爽軒宴集賦詩,梅清作《沈方鄴招同錫山顧來玉、仍玉,新安汪扶晨,姑孰張若思,同里施愚山、吳晴岩、貢鼎夏、王綏士、家耦長移具致爽軒限韻》 ,施閏章作《方鄴移樽致爽軒同限軒字》 。

冬,沈泌邀同梅清、姜安節(字學在,工書畫)、葛又超(字非班)、蔡曉原、梅庚送餘生生赴吳門花社,並分韻賦詩,梅清作《沈方鄴邀同姜學在、葛非班、蔡曉原、家耦長送餘生生赴吳門花社之約即席分賦》 。


11


康熙十四年乙卯(1675)


秋,梅清與江注(字允凝,新安畫家)等人在宣城吳聖飛之南岡宴集,梅清作《同江允凝、吳驚遠、汪東大、吳晴岩、蔡曉原、家耦長飲吳聖飛南岡》 。


12


康熙十五年丙辰(1676)


秋,梅清與施閏章陪鄧琪棻(字偉男,廣西全州人,涇縣知縣)游敬亭山,梅清作《同施大參愚山陪鄧明府偉男敬亭山即事》。秋盡時又與梅以俊(字子彥)等人游敬亭山,遇施彥恪(字孝虔,一字少恭,號遜岩,施閏章次子),分韻賦詩,梅清作《秋盡同家子猶、子彥偶入敬亭,時施少恭同雪懷諸子先已攜樽閣上分得螯字》 。


13


康熙十七年戊午(1678)


正月十五,梅清在宣城同施閏章、梅直(號木山)、沈泌、梅庚等夜集賞月賦詩,梅清作《戊午上元夜同愚山、闇昭、木山、方鄴、耦長步月限添字》 ,施閏章作《上元夕同木山、闇昭、瞿山、耦長》 。

14


康熙十八年己未(1679)


秋,梅清招梅文鼎等諸子飲天延閣,送施閏章游天台。


15


康熙二十二年癸亥(1683)


梅清與宣城諸子延修郡縣續志,其間相互唱和,梅清作有《太守王公、邑令袁公奉檄延修郡縣續志,同屠升公、劉景威、徐程叔、張子畏、唐朕虞、詹在周、家定九、耦長分賦》 。唐益,字朕虞,唐允甲從弟。詹宇,字在周,宣城人,康熙十四年進士。張子畏即張子尉。


16


康熙二十四年乙丑(1685)


立夏後一日,梅清邀同宣城袁啟旭、尤書、梅以俊飲天延閣,限字賦詩,梅清作《立夏後一日邀同袁中江、尤二酉、家子彥小飲天延閣限真字》。袁啟旭,字士旦,號中江,詩與書法皆警邁,與同邑施閏章、梅庚負盛名都下。尤書,字二酉,號雪浦,宣城人,工寫山水花鳥。


夏,梅清應寧國府同知鄭載揚之招,與諸子宴集文昌台,限字賦詩,梅清作《郡司馬鄭公瑚山招同王爽之、姚松檀、葉漢章、葉乘吾、鍾渭占、王兆魚、鐘有錫、王左星、蔣季虎、家勿庵諸子宴集文昌台限台字二十四韻》。鄭載揚,字元闇,號瑚山,浙江處州人,寧國府同知。鍾銘文,字有錫,宣城人,康熙三十九年進士。蔣典,字於學,一字季虎,宣城人,工書,名擅一時。

夏,梅清與諸子夜泛宛溪,同游者有沈泌、袁啟旭、蕭卧子、王雨仁、施閏毓(字汜郎,號慤坪)、王素霖、施彥恪、王須俟、陳同若、沈力仁、張子蔚(子尉)、尤書、梅紹開(字美公)、梅子彥、梅季周、梅季蔚、梅彪、梅約,十八人即席賦七言短古一章,梅清賦《宛溪夜泛》。


七月六日,施彥恪招梅清、王期齡、沈泌、姜茲山、張允中、鍾銘文、沈力仁、施閏毓、梅蔚(即梅季蔚,梅清之子,宣城畫派骨幹)宣城諸子寄雲樓(施閏章讀書處)看建蘭,梅清作《七夕前一日施孝虔招同王安又、沈方鄴、姜茲山、張允中、鐘有錫、沈力仁、施汜郎暨兒蔚寄雲樓看建蘭》。


秋,施閏毓招天都孫秉鈞(字巨衡)和宣城梅清、沈泌、沈廷璐(字元珮,號惠舫,沈壽民孫)、施孝虔諸子集寄雲樓,梅清作《施汜郎招同孫巨衡、沈方鄴、元珮、劉右枚、令侄孝虔集寄雲樓下,時海棠茉莉盈幾》。


九月九日,梅清與諸子宴集賦詩,作《乙丑重陽張拔甫、湯希白、尤二酉、侄奇雨中小飲用十灰》、《九日雨中郡司馬鄭公瑚山招同諸子鼇峰登高時新構培風閣落成即席限游字》。湯逸,字希白,號鶴仙,工吟善畫,耽情風雅,譽重一時。


重陽後五日,宣城諸子社集鰲峰培風閣,同社者有梅清、沈泌、吳肅公、蔡瑤、袁啟旭、陳同若、徐雲生、仲謙吉(字六皆,號北村)、沈力仁、高師道(字履公,高詠子,善詩與畫)、尤書、湯逸、詹御公、沈典臣、梅文鼎、梅允開(字中伯,號石坪)、梅庚、梅完璞、梅蔚十九人,梅清作《重陽後五日同里中諸子社集鼇峰培風閣韻用七陽》 。



作者簡介:


章建文(1967— ),男,安徽貴池人,池州學院中文系教授、皖南民俗文化研究中心民間戲曲研究方向學術帶頭人。

談家勝(1966— ),男,安徽東至人,池州學院歷史與社會學系教授、皖南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民間習俗研究方向學術帶頭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宣城歷史文化研究 的精彩文章:

「宣州老兵」姜埰及其《自著年譜》

TAG:宣城歷史文化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