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抗日戰爭初期中日實力差距如此懸殊,為何會有速勝論的觀點

抗日戰爭初期中日實力差距如此懸殊,為何會有速勝論的觀點

毛澤東的《論持久戰》之所以成為中國抗日戰爭期間最具影響力的著述,重要前提是其產生的時代背景以及深刻的歷史針對性。

中國的對日作戰已歷時近一年。在這段時間裡,日本侵略者以極快的速度佔領了中國的大片國土。

巨大的疑問由此瀰漫在國人的心頭:中國會不會亡國?抗戰是否有勝利的希望?

如果勝利的希望還沒有最後破滅,那麼,中國抗戰的正確道路是什麼?

這些疑問不僅產生於中國軍隊節節敗退和國土迅速淪陷的嚴酷現實,更是流行於國內的各種觀點和言論所造成的認知混亂。

此時在中國,關於對日戰爭,至少有兩種觀點極其危險,有可能致中國陷於萬劫不復之地。

觀點之一是「速勝論」,也稱為「高調理論」。

「速勝論」的核心內容是:中國可以在短時期內打敗日本侵略者,戰爭很快就會以中國的決戰勝利而宣告結束。

這種觀點在戰爭爆發之日就已出現。

國內許多人曾經表示,日本不具備吞併中國的能力,如果日軍向華北進攻的話,其軍隊前鋒不可能越過長城,更不可能攻入山西。

在淞滬會戰初期,當中國軍隊抗擊日軍登陸並堅守上海外圍陣地時,日軍一度舉步維艱,於是又有國人宣稱,只要中國堅持三個月,形勢一定會發生變化,國際會幹預蘇聯會出兵,中國軍隊很快就能把日軍趕下海去,甚至預言中國軍隊將乘勝追擊奪回失去的東北。

「速勝論」在台兒庄戰役後達到高潮,不但認為中國軍隊的勝利是日軍崩潰的標誌,而且認為接下來的徐州會戰將是一個「准決戰」,日軍將在這樣的決戰中面臨「最後掙扎」。

如果「速勝論」為一般民眾和社會輿論所持,或許在某種情境下情有可原;但是,如果為中國決策層中的人所持,就會導致不顧一切乃至賭上國家命運的「戰略決戰」,這對中國的抗戰前途將是一種危險。

親愛的朋友,如您喜歡本文,請關注大鵬微信公眾號「大鵬說書(賬號dapengshuoshu)。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鵬說書 的精彩文章:

TAG:大鵬說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