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好萊塢工廠的複製大片依據的是哪些規則,你知道嗎?

好萊塢工廠的複製大片依據的是哪些規則,你知道嗎?

?首先需要聲明一點,就是這裡所提到的電影類型,僅僅只局限於好萊塢影片。我們既然是在講好萊塢的隱形規則,那麼拿好萊塢的商業電影來做分析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我們在第一篇文章《國產喜劇類型片的故事套路有用嗎?》里講國產喜劇片的故事套路,提到無論是好片還是爛片,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喜劇電影之所以能夠佔據市場的一大半利潤,就是因為他是受大眾所歡迎的一種類型。同樣的,受觀眾歡迎,既代表著受製片方和投資方的歡迎,那麼既然受歡迎了,自然上座率也不會少的可憐,票房也不可能低。

所以我們看像是《死侍》、《王牌特工》這樣的片子,利用類型雜糅的方式將喜劇類型和動作類型結合到一起,效果不是一般的好,而是非常好。

《死侍》:投資5800萬美元,票房7.83億美元。

《王牌特工》:投資8100萬美元,票房2.23億美元。

鑒於《死侍》改編自漫威旗下同名英雄漫畫的因素,影片能夠取得如此高的票房也是情理之中,相比之下,《王牌特工》的票房則更加理性,也能夠反映出正常的喜劇與動作類型雜糅電影所表現出來的票房凝聚力。

早期的好萊塢喜劇電影,最形象的莫過於金凱瑞的《變相怪傑》和《阿獃與阿瓜》,再者就是《土撥鼠之日》和《奇幻人生》、《人生遙控器》這樣的奇幻喜劇電影,當然,這還不是全部。無論是喜劇類型還是其他類型的好萊塢電影,都有一個很明顯的共同之處,就是——符合當下人們所崇尚的品質和迫切需要的某種力量。

有些電影是具有時代性的,比如《阿甘正傳》,比如《辛德勒的名單》。

這些電影擁有一定的受眾,且能夠給人帶來一些正面的影響,像是《阿甘正傳》的出現,是對新生文化的一種有力的抵抗,有文章將這種抵抗認為是保守主義的展現,我覺得很有道理,阿甘的生平非常平凡,然而正是因為平凡的一生,才讓他的事迹如此震驚著我們和他身邊的人。

《辛德勒的名單》嚴格意義上來講並不是一部傳統上的好萊塢電影,它講述了一段簡簡單單的歷史,但是這段歷史承載著的,卻是一個民族的夢魘。所以實際上來說,這是一部非常沉重的電影,對於以盈利為目的的好萊塢製片工廠來說,做這樣的舉動顯然是不合邏輯的。

所以,如果你要仔細看一下《辛德勒的名單》的製作人的名字的話,你就知道為什麼這部電影會由Universal發行——事實上,這部電影的製片人正是導演斯皮爾伯格本人,也就意味著這部電影的改編主動權是在斯皮爾伯格手上的。

再去看一些類似的電影,雖然沒有商業潛力,但是這些電影無論是導演還是製片人,都不必擔心錢的問題,像是我最喜歡的電影之一《潘神的迷宮》導演是當時名不見經傳的陀螺,但是這部電影的製片人里,就有一個很響亮的名字存在——就是全能的電影天才阿方索卡隆。

或許是同是墨西哥人的緣故,卡隆愛才,而陀螺確實是電影奇才,所以這樣的資助就顯得很正當合理了。

但是,回到現實中來看的話,並不是每一位導演都能有這樣的機會,也並不是每一位導演都有足夠的實力包攬一部大製作影片。所以好萊塢的大部分電影仍然是要走商業路線的,而且對於新人和小導演來說,製作一部商業片,很可能會名利雙收。

舉一個耳熟能詳的例子,呂克貝松打入好萊塢的第一部片子,就是《這個殺手不太冷》,這就是一部名利雙收的電影,既能在電影劇情上緊緊抓住觀眾的情緒,又能在意識形態上強化電影的思想。再如《諜影重重》系列電影里,一個簡單的失憶的故事情節統領了電影的全部故事,不斷的揭開真相,引導、啟示觀眾發掘主人公的謎底,外加上有力的動作橋段和明星大腕的加盟,使得電影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說到這裡,我們可以試著總結一下好萊塢工廠的一些入門規則了,這幾項規則就包括:

1、一個有效的、大眾化的、情緒化的開頭設定

2、動作題材或喜劇風格明顯,或者兩者兼具

3、明星大腕的主演或參演

斯科塞斯只有一個,諾蘭也只有一個,科波拉更是如此,所以,他們能創作《計程車司機》、《敦刻爾克》、《現代啟示錄》這樣的遊離於主流院線電影之外的獨立電影,是因為他們不需要擔心資金的問題,而更重要的一點則是,他們對於自己作品的質量的把握要比大部分導演都要強得多。

我們熟悉的導演李安憑藉他的的第一部好萊塢作品《理智與情感》而躋身於好萊塢一線導演之列,而李安精湛的手藝,並不是天生就有的,在這部作品之前,著名的家庭三部曲就已經問世,成功的作品帶來了成熟的手藝,也讓李安更加理解如何來糅合藝術性和商業性這兩種複雜的元素。

所以,商業性的妥協,實際上並不是妥協,而是取捨。

這些有過自己的獨立電影的導演(李安最新的一部作品《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算是一種技術上的嘗試),一開始踏入好萊塢工廠的時候,都是沒有資格也沒有能力去創作一部大製作的獨立電影的,為了有能力製作一部獨立電影,他們就必須要去對好萊塢的隱形規則妥協,這個隱形規則,也就是我在上面提到的三點。

其次,除了這三點以外,好萊塢最臭名昭著的,應該就是複製了。

簡單來講,複製就是拍續集、玩老梗、跟主流。

《諜影重重》系列就是一個例子,五部電影五個故事,而這些故事則都是由動作戲碼所穿插起來的——所以這幾部電影可以說是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的,普通觀眾看得是電影的動作和特效,而影迷和影評人所看的則是故事的結構以及將故事的方式等等一些深入的東西。

這算是一個正面的例子。

再說《王牌特工》系列,好萊塢善於打保守牌,第一部給你一個大驚喜,後來統統都變成了愛與和平,妄圖用這個大主題來籠絡一群觀眾,老梗玩的不好,主流也跟的差勁——保守主義成了自嗨主義,徹底砸了《王牌特工》的招牌。

這個例子,就是負面的。但是片子本身要比我說的要好很多,這裡只是我的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再者,跟主流其實也是挺明顯的。

近些年來的傳記類電影比往年多了不少,從講金融危機的《大空頭》,再到將社會事件的《聚焦》、《薩利機長》,還有現在2016年上映的《第一夫人》...比比皆是,很多電影對於我們來說很遙遠,但是對於當地人或者本國人來說則非常熟悉,所以電影在本土的知名度還是不錯的。

那麼自然好萊塢也有自己的傳記電影咯,只不過這類電影改編成大製作風險還是很大的,所以除了一些我們所熟知的,比如《薩利機長》、《血戰鋼鋸嶺》這樣的片子以外,好萊塢很少投入大量的資金製作一部傳記電影。

如果當前的主流是喜劇和動作(事實上也確實如此),那麼好萊塢關於喜劇和動作的片子將佔到出片量的絕大部分,而如果主流類型發生更改的話,那麼好萊塢的規則也將會更改。所以說好萊塢的隱形規則影響著電影的類型,倒不如說是,市場的選擇影響著好萊塢的規則。

所以總結一下影響好萊塢規則的因素,大概有幾下幾點:

1、市場的選擇

2、主流類型

3、製片風險的大小

根據這些來定製規則,而又用這些規則去製作類型電影,進而贏得絕的票房利潤,之後再根據成功典型重新修整規則,再去製作類型電影——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閉環,通過這樣的調整,來讓電影的類型化之路走得更加穩妥,也讓投資電影的風險降低。

說了這麼多,其實還是說了一些皮毛,好萊塢的隱形規則每天都會因為上映的電影而發生細微的更改,與其是去研究好萊塢工廠的隱形規則,倒不如去研究一下市場對於各種電影的反響來的容易。

畢竟了解大部分觀眾喜歡看什麼樣的電影,才是最重要的。

下篇文章里,我會就喜劇類型片中的法國喜劇片寫一篇文章,聊聊那些法國喜劇片中的諷刺元素是怎樣和喜劇元素結合的?

最後,謝謝觀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散落在巴黎時尚 的精彩文章:

今年最流行的8款首飾,送老婆第3款手鏈,情侶款,她笑眯眼

TAG:散落在巴黎時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