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蝗蟲這麼奇怪?它們不離境,不吃麻,不吃豆!
這裡的蝗蟲好奇怪,不出境,不吃麻,不吃豆!糧食竟然還大豐收!
婉如清揚
王猛和苻堅,是歷史上君臣相得的一對典範。苻堅重用王猛進行政治革新,而王猛也傾盡自己所有的才能,為(前)秦帶來了嶄新的氣象。他幫助苻堅創立薦舉賞罰制度和官吏考核標準,簡單來講,有大功者大升,有小功者小升,無功甚至有過者,統統罷官,為保證薦舉官員的成果,薦舉人,也與被薦舉人密切相關,同升同降,這樣,誰都不敢亂保薦他人,官場風氣為之一變。
在保證養廉知恥的同時,皇帝與官員之間,也講究誠實制度,盡責則免責,上情下達,貫徹地非常到位。史載,(前)秦境安定清平,家給人足。自長安至於諸州,人民安居樂業。百姓有歌:「長安大街,楊槐蔥蘢;下馳華車,上棲鸞鳳;英才雲集,誨我百姓。」在南北朝紛爭數百年的亂世里,這一幕令人無限神往。王猛的功績,對於前秦來講,的確是非常之大。
可是,公元375年王猛去世後,許多事情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件小事,可見一斑。
公元382年,幽州出現蝗災。前秦散騎常侍劉蘭,奉命前去督促撲滅蝗蟲。可是,經過一個秋季的努力,毫無成效,甚至冬季都到了,治蝗還是沒有效果。蝗災和別的災情不同,蝗蟲這東西它會飛,吃光這裡跑那裡,隊伍還會不斷壯大,破壞力又強,單靠老百姓的忍讓,根本沒有辦法治得好。劉蘭是被派來治災的,可是,任他和智囊團想破腦子,也還是沒完成任務。相關單位按制度,申請把劉蘭抓回京都治罪,苻堅聽得這事後,說蝗蟲是上天降下的災禍,人力無法抵抗,這是天王的過失,和劉蘭無關。
苻堅的話,很見賢明君王的氣度。天災這種事情,不能怪在劉蘭頭上,如果非要找個人來頂罪的話,那也是他,是他治理國家有過失。苻堅能在層層奏報後不失明查之心,很難得。
可苻堅做得好,別人卻未必。
出現了蝗災,必然會減產甚至絕收,可能還不止一地。但這一年關於前秦的史書相當奇怪。史書記載什麼呢?說前秦帝國大豐收,上等田每畝收到70石,下等田每畝收到30石,蝗蟲始終停留在幽州,哪也不去,不吃麻科,不吃豆類,絕妙的是,這一帶的田產更豐,上等收割100石,下等收割50石。
按史書寫的,這必然是一群奇怪的蝗蟲,不出境,不吃麻,不吃豆!只是,我們不知道它們吃什麼。凡事反常必有妖。蝗蟲這種東西竟然出現了特例,這是要逼死動物學家的節奏。放在如今,估計也沒有人會相信這種神話。
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地方上交朝廷的檔案編寫者這樣寫了,然後這樣上報了。為何這樣寫,因為地方要上交,萬一上交的不能讓上官滿意,那下官的帽子就不好戴了。其實上官也知道——誰都不是傻子,能做到這級別,又有誰是不食人間煙火的?但是奇怪的就是這樣,下官騙上官,下官也騙下官,上下互相欺騙,好不熱鬧哇。
就這樣,雖然苻堅發了話,不能責怪相關辦事人員,但還是有了讓人噴飯的記錄。
為什麼苻堅這會兒說話沒有什麼用了?或者說等同於沒有用了呢?其實是他已經被蒙蔽了。在王猛去世後到統一中原的這幾年時間裡,前秦已經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各個民族出了自己的民族首領,苻堅只是成了「盟主」,他自己的本民族氐族,已被遷徙到各個地方,以鞏固統治,掌握兵力的是慕容垂,姚萇等人,慕容還好說,姚萇則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混蛋政客,政事被人蒙,軍事被架空,事實上,前秦的一統,內部已矛盾重重。一年後的淝水之戰,前秦一戰即潰,從蝗災這一件小事上,可見端倪。
此等怪事,不過一斑。(婉如清揚)
TAG:婉如清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