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事來則應 事去則靜 坐禪品(二)

事來則應 事去則靜 坐禪品(二)

善知識。若修不動者。但見一切人時。不見人之是非善惡過患。即是自性不動。善知識。迷人身雖不動。開口便說他人是非長短好惡。與道違背。若著心著凈。即障道也。師示眾雲。善知識。何名坐禪。此法門中。無障無礙。外於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

各位有緣人,各位善知識,大家早上好!

如果你想修所謂的「不動」的這種方法,真正的不動,就是見一切人事物的時候,不見這些人事物的是非善惡乃至於有什麼過失禍患。為什麼呢?因為一切善惡是非乃至於過錯禍患,都是人的過後思量、對比,並非當下的真實。當下只可證不可得,妄想執著都是由各種想像對質而引起的。

如果我們能在與人相處中,放下對是非善惡的執著,這就是在與自己的圓滿自性同行。因為圓滿自性就如同鏡子一樣,雖能照見一切、顯化一切,卻如如不動,不會被任何外境所染,事來則應、事去則靜,這就是自性的如如不動。

各位善知識,辨別這些迷惑的人、還在虛妄中修行的人,很容易。為什麼很容易呢?這種人一開口便說他人或者情景的是非長短,或者自心裡的喜好厭惡,這種表現與真正的道或者自性都是相違背的。自性如明鏡一樣,又如投影幕布能顯萬物,但不是萬物,又不離萬物,離了電影兒或者情景,幕布就沒用了。幕布如同我們心的本質,我們心的本質,也是能顯萬物而非萬物,但又不離萬物。

能看到自己本來清凈的心,不用去護持它,它本來就清靜,若護持即是多此一舉,反倒障礙自己修道。這個世間沒有一處是錯的,不信你自己看窗外,自然中所見的山山水水,哪一顆草長錯地方?哪一顆樹長錯地方?那一條魚遊錯地方?哪一隻鳥飛錯地方?一切都剛剛好。

所以各位善知識,六祖大師說:什麼是坐禪?坐禪這個法門無障無礙,並非身體的坐或者卧,而是對外在一切善惡境界、美醜境界,都心念不起,以平等心、平穩心看待所遇見的一切,這才能稱為「坐」。不是說身(怎麼)「坐」在那裡,而是指心不動,不被外境所牽擾牽纏,這樣才是坐禪的坐。

內在能看見自己的自性本來就不動,它能照顯萬物卻不是萬物,但也不離萬物。能認識到自己如如不動的本心,知道疼、知道癢、知道善、知道惡的那個東西,它既不疼也不癢,即非善也非惡。如果沒有認識、沒有回憶,這個東西也等同於無,它本來就很清靜。人生是一場夢,看到這一點,才能是活潑潑的禪者。禪者是很活潑的、很隨性的,但是這需要自己實證、實修、實悟,開示悟入就在瞬間。祝福大家,感恩大家!

後評

此一段經文,主要幫我們分辨真修與假修、實修與妄修。真正的修行,實實在在的修行,就是「對境心數起」,你對境心雖然起來了,但是沒有跟著這個起心動念走,只是用覺知者——覺性,在觀看內心以及外在的起起落落,而不跟隨。只是守在當下,這是真修。如果開口便講他人是非對錯以及外在的美醜善惡,乃至把自己的見地宣示於人,這都是假修。

如果說我們認為自己內在的那個如如不動的是個寶貝,還去專門兒守護它,這也是障道的因緣,這也是假修,迷惘,這叫妄修,本來清凈有什麼守護?不用守護也是清凈,只需見到、認識這條路,直奔那個清靜的路去走,到了還用守嗎?你就在其中。所以這一點非常重要,萬不可守凈,自是,自以為有所得。有所得心一起即是妄修。佛法無所得,但有所證(至少在沒有爐火純青之前)。

第二點關於坐禪,這也是修行人中,大多數人會迷誤的地方,以為要坐多麼好,坐多久,甚至對於壽命有多長(健不健康)都很執著。此處描寫得明明白白,對外在一切善惡是非如如不動,什麼是善惡是非?什麼是外在?包括自己的身體都是外在,不計較活多長時間,心解脫不是身解脫,心解脫的人,前面所造的身(口意)業還要受,身體的苦還要受。內在觀到自性不生不滅,這是禪,莫錯會意啊!

以上所說純屬分享,不一定適合您的觀點,望各位自證自悟。回到覺知當下的自身感受,選擇可以使自己良性循環發展的解釋和行為,讓喜悅暢通、慈悲與愛帶著勇氣感染到周圍的一切。

給予和接納都是生命溫馨的綻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方醫道心理 的精彩文章:

《六祖壇經》定慧品(二)
生命自由的展現

TAG:明方醫道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