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臨床恆基、檢驗恆務——學醫不學醫,一起來關注

臨床恆基、檢驗恆務——學醫不學醫,一起來關注

作者:清華大學附屬垂楊柳醫院 寧永忠

健康是所有人的根本。預防疾病、診治疾病自然是所有人的矚目。就臨床醫學來講,其核心是什麼?醫生關注診斷、患者關注治療。於醫生而言,如果診斷不清楚,則沒法治療——縱使治療也只是嘗試,或者胡庸醫亂用虎狼葯。於患者而言,如果治療沒效果,那診斷沒意義——說得多了,倒彷彿閃爍其詞。

診斷的核心根本,是診斷標準——是為臨床恆基。所以對醫生而言,大部頭的內科學、外科學、專科學,其中最重要的是診斷標準(定性、定量,包括嚴重程度)。哪幾條,權重多少,如何分級——是的,就是這些,比較簡單。

?於綜合內科書而言,如果病因學、病理生理寫得太多,診斷標準太少,則是失衡;沒有診斷標準,則是失敗。筆者印象深刻的是張之南、沈悌等教授編撰的《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科學出版社,2007年第三版)。內容沒別的,都是一條一條標準(以及出處)——乾淨利落、簡潔大方。讓人愛不釋手。

?於醫生而言,首先掌握診斷標準。這些掌握了,才能擴展到之前的病因、中間的病理生理、之後的治療反應和預後。否則就跑偏了,一直跑到爪哇國。

?於患者而言,其實久病成醫。著眼於診斷標準,你會很快理解醫生的思維。上海作家陳村,自稱「彎人」——因為罹患強制性脊柱炎,久病成彎。就這個病而言,他的水平已經不在專業副高之下。難嗎?其實不難。反覆看相關書籍,抓住診斷標準這一根本,也就掌握了。所以大家有了疾病,真心關注而且有時間,那很快就會入門。不要相信太多的宣傳或忽悠,自己懂了比什麼都強。另外可以告訴周杰倫,他得多學習。

所以,於醫生於患者,最重要的是找到最好的專業書——一睹瞭然。醫學是一個與時俱進、充滿未知的領域。書籍之多是一景、內容之亂也是一景。所以找到最好專業書的最新版本,還真不是隨意說說,這是專業人員必須的經歷和眼界。

確立了診斷標準的恆基地位後,延伸的思考是某具體患者的具體結果(就是診斷證據)是否準確——是為檢驗恆務(還有另一層意思,詳後)——務必反覆檢定診斷是否成立。所有的結果都有可能不準確——醫生的聽診取決於醫生的能力、判斷;影像學取決於平台的解析度、斷層;檢驗取決於準確性、重複性......——總之,沒有百分之百。不準確性分幾種情況:

?一種是儀器正常、操作正常情況下的固有變異。注意,此時的不準確,操作者是不必受到指責的。因為無法避免。

?一種是超出常態的明顯錯誤——或人為紕漏、或儀器失靈......這種情況需要反饋溯源,避免再次出現。反覆出現則人要負責、機要下崗。

?一種是醫生主觀判斷,「與臨床不符」。這一條我想提醒各位醫生朋友,一定要慎用。越是工作時間短,越是比較陌生的領域,越要謹慎。專家誤判,太多了。而且檢查科室是客觀科學檢測,人為錯誤概率很低。無端懷疑不準,長期下去會誤入迷途(自障)。另一方面,輔助科室懂臨床,也是題中應有之義,無論醫師、技師。

診斷標準有多條,權重不同,分級有別;某具體患者某標準下的檢測結果可能不準確——這意味著分析、綜合、辨別、取捨,是臨床常態。近日看到群里有同道說,醫師質疑為什麼臨床細菌分離株要分析!這簡直是天方夜譚——笑竟不知從何而起?!各位醫生工作之難,其一即條分縷析、明辨歧義。而各位患者朋友也要理解其難——每個專業都有困境、不確定性。

從醫生的角度,處置(包括治療)是診斷的邏輯下游。所以醫生重視診斷是必然的。而診斷明確後,治療的選擇取決於兩者:經驗和循證醫學證據。

?經驗有兩層。一方面是醫生個體的經驗。醫生越老越值錢,大家都懂。個人經驗是一切判斷的基礎。另一方面是醫生群體的經驗——權威書籍的最新記錄。由此可知,醫學依然是主觀性很強的學科,不是科學。這裡筆者想提醒各位醫生朋友的是,個人經驗一定至少要經過結果的反饋性檢驗,不可過於自信。而廣大患者朋友也不要過於迷信專家的個人經驗——個人再牛,也比不了多數醫生的共同經驗牛,比不了循證醫學證據牛。另一方面,患者朋友也不要過於相信自己的感覺——主觀直覺會「騙人」,尤其是關心則亂。

?因為經驗非常主觀,所以西醫近幾十年,不斷強化循證醫學——並以之作時代冠名。循證醫學最核心的理念,就是基於一定患者群體數量,來客觀判斷某處置是否有益——最大限度避免患者個體的生物學變異、避免負責醫生的主觀臆斷。所以,循證醫學是西方醫學納入統計學、走向科學的必然階段。那些從根本上否定循證醫學的所謂驚人見解,其實恰恰是不懂西醫的自供。

經驗和循證醫學證據綜合一起,是什麼?——是臨床處置指南。指南對經驗效果、循證證據進行分級、給出推薦,由此構成了西醫的處置(包括治療)核心——亦為臨床恆基。需要注意的是,在具體應用時,一定要驗證在具體患者身上的處置效果——基於先有的經驗固然容易錯,而基於群體的指南推薦也不一定適用於此時此刻此患。由此,指南不能機械地套、不能強制性照搬——看看指南的聲明就知道了。此亦是檢驗恆務(還有另一層意思,詳後)——務必反覆核驗治療是否有效。

前面兩處提到檢驗恆務,這裡的檢驗是檢定、核驗,是泛稱。檢驗恆務還有針對檢驗醫學的專指含義。檢驗醫學有臨床的一面(故名檢驗醫學;但國內非常薄弱),也有技術的一面(名為醫學檢驗,屬於科學範疇)。檢驗醫學角度,檢驗恆務,務什麼呢?

?於書而言,明確列出某檢驗項目所在的診斷、治療標準,才是根本。寫了檢測原理、參考範圍、影響因素種種(這些本身當然也重要),卻不寫在臨床標準中的地位和價值,太遺憾了——完全丟失了根本。以此觀之,很多檢驗書籍可能都要重寫。常見的臨床意義寫法,某指標升高見於A情況、B情況......,對C疾病的診斷有重要意義。恕筆者直言,這沒有多大意義,或者說,把最重要的意義丟掉了。(忽然發現,這樣可以寫一本書了)

?於檢驗工作者而言,掌握具體項目所在的診斷、治療標準,是臨床溝通的基本前提。你和醫生、患者說質控在控、說重複性好,彷彿雞同鴨講,沒有些許效果,還有可能被誤解為心虛。針對具體患者的病情進行檢驗醫學分析,才是真正的醫檢對話,才可能「高水平地吵架」。

?於患者而言,一大堆檢驗項目結果,若干個箭頭,先不要焦慮。看看哪個有診斷意義!這裡面最有迷惑性和恐怖性的就是腫瘤標記物。很多單位查體都查——這是不準確的選擇——不惟非醫療專業不懂,很多臨床醫生也有誤區。原因很簡單,很多腫瘤標誌物是治療效果判斷指標,不是疾病診斷指標。沒有診斷,輕度升高沒有意義。也就是說,先確診腫瘤,再看腫瘤標誌物。不確診,輕度升高也只能是輕度升高,不能做推斷。

很多專業書遺漏了、很多檢驗同仁也模糊,所以此處簡單寫明,以為檢驗恆務。

一不小心學了醫,一直作檢驗醫學工作有20年了。謹以此篇小文,約束稟性,並與各位筆談。

片片素心,閱者知音。

沒有共鳴,不必勞神。

醫道淵深,

非小可幼稚能夠統攝,也非兩張紙所能透澈,

大家和大家,多多包涵,新春一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檢驗醫學網 的精彩文章:

來擺談下便便常規檢查哈!

TAG:檢驗醫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