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位川軍高級將領,抗戰時忠勇殉國,犧牲後為其舉行國葬

這位川軍高級將領,抗戰時忠勇殉國,犧牲後為其舉行國葬

亂世出英雄,尤其是在抗日戰爭中湧現了不少愛國英雄。無數的革命烈士雖已經長眠於地下,但他們的英雄事迹卻不能被埋葬和遺忘。今天我們我要給大家介紹一位在抗日戰爭時期忠勇殉國的愛國將領。

李家鈺,生於1892年,字其相,人稱綽號李矮子,是四川省蒲江縣大興鄉人一戶殷實農民的家庭。早年的時候隸屬川軍鄧錫侯部,是四川軍閥中最小一個派系的首領。幼年時期曾在多處私塾求學,後來棄筆從戎,一心想要為國上陣殺敵,他曾因為與一些進步同學反對依附於北洋軍閥而被迫離開學校。

於是進入南京陸軍軍官預備學校,後又四川陸軍軍官學校第三期畢業。在校期間的李家珏表現出色,多次受到表揚。他被分配到川軍第四師劉存厚部鄧錫侯部服役。自此真正開始了他建功立業,上陣殺敵的一代名將之路。1915年袁世凱復辟帝制,他參加護法戰爭,1924年的北洋軍閥戰爭中就擔任了邊防總司令一職,1925年更是一路壯大,佔領多個地方,被稱為「遂寧王」。當時的李家珏早已鋒芒畢露,在跟隨鄧錫侯的一路中大顯身手後來又在山西抗戰中屢立戰功。但最終致使他成為一代名將的是後來的「豫中殿後」事件。

當時抗日戰爭已經全面爆發,正值中共合作共同抗日時期,當時聲勢浩大的「豫中會戰」中,四十萬國民革命軍在十萬日軍面前一觸即潰,民國政府的嫡系部隊及雜牌軍們緊急撤向豫西。但此時的李家珏並沒有像大多數士兵將領一樣爭先恐後的逃竄,李家鈺的慨然說:「如果明天繼續西進,竊願殿後,以免擠在一起,彼此都不好辦」。

為了避免遇到日軍的突然襲擊,減少損失,於是李家珏選擇率部掩護友軍後撤。給其他撤退部隊贏得更多撤退機會和時間,李家珏與眾多戰士在四面受敵的情況下浴血奮戰,奮力抵抗。但最終因日軍強大的火力和連續數日的作戰消耗了大量兵力而被日軍擊敗,全部總部官兵200餘人全部殉難,李家鈺頭額及左腋被子彈和槍榴彈破片擊中終因流血過多而犧牲,戰死後被國民黨政府追贈為二級陸軍上將,准入祀忠烈祠,舉行國葬。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李家珏無疑是對這句話的真實寫照。在和平年代的我們一定要記得無數革命先輩的英雄事迹,學習精神,更好的報效祖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部落 的精彩文章:

他是蔣介石眼中的奇才,但誓死不從蔣,1955年被授開國大將
張子強伏法後,他的女人結局如何?被警方釋放還得到了賠償

TAG:歷史部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