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維度看懂印度的「小國外交」
南風窗
「
就印度對中東地區的外交而言,務實心態起著主要作用。不過,莫迪的戰略思維也滲透其中。尤其是美國在中東影響力的下降,被印度視為填補真空的絕佳機會。
」
國際社會對印度「大國雄心」認知的源頭,來自印度首任總理尼赫魯「做有聲有色的世界大國」這個定位。如何開展大國外交,無疑是衡量印度大國雄心的重要風向標。但印度針對「小國」的外交,某種程度上說更能體現印度對外戰略的本質及其動向。
當然,這裡的「小國」既指領土、人口上的絕對小國,也指區別於美國、中國、俄羅斯、日本、歐洲主要國家等的相對小國。
印度的「小國外交」,主要著力點在三個方向:一是南亞周邊國家,二是東面的東盟國家,三是西邊的中東國家。在這三個方向,印度的「小國外交」呈現不同的特點。
在周邊地區,印度的「大國情結」體現得最為明顯;在東盟地區,戰略思維的特點更為突出;在中東地區,務實心態起著主要作用。當然,這三個維度之間並沒有明顯的地域界限,往往是相互交織而非相互排斥。
1月25日,東盟十國領導人齊聚新德里,參加首屆印度·東盟峰會。
大國情結
1月10日,馬爾地夫外長阿西姆訪問印度。這個陸地總面積不到300平方公里的小島國(亞洲領土面積最小的國家),其外長對陸地總面積近300萬平方公里的印度的訪問,或許最能突顯印度「小國外交」中的大國情結。
從2014年5月就任印度總理迄今,莫迪遍訪南亞周邊國家,唯獨沒有訪問馬爾地夫。有分析稱,這是莫迪在給馬爾地夫下馬威,因為近年來馬累在外交上「獨立」傾向愈發明顯。2014年9月中國國家元首首次到訪馬爾地夫,印方甚至擔憂中國在馬爾地夫建軍事基地。
據印媒報道,阿西姆此訪意味著對此前一度冷淡的馬印兩國關係按下「重啟鍵」。但重啟的前提,是馬爾地夫政府重申外交上繼續奉行「印度優先」(India First)政策。
明確要求周邊小國在外交上保持「印度優先」,可能是印度外交的一大特色。這種奇特的大國情結,在印度與不丹的關係上體現得尤為明顯。印度是不干涉內政原則的堅定擁護者,但多年來新德里卻通過《永久和平與友好條約》,事實上「接管」了不丹的外交。
莫迪上台後提出「鄰國優先」(Neighborhood First)外交戰略。把周邊放在「優先」位置。其實質是或明或暗地要求周邊小國堅守「印度優先」政策,把印度的利益關切放在「優先」地位。
當然,是否做到了這一點,衡量權掌握在印度手中。而且,一旦感覺到偏離「印度優先」軌道,新德里就會直接或間接地介入小國的國內政治和外交政策。
2015年9月,尼泊爾就新憲法進行表決。印度認為尼南部的馬德西人(歷史上移民到尼泊爾的印度裔)的權益,在新憲法框架下未獲得充分保證,隨即通過發政府聲明的形式要求尼推遲憲法草案表決。
在該要求遭到加德滿都拒絕後,新德里實施「非正式禁運」,幾乎切斷了與尼泊爾的燃料、食品的貿易,導致該國經濟一度陷入混亂。當年尼泊爾修憲後上台的總理奧利,也不是印度所「中意」的人選,尼印關係因此急轉直下。
大半年後,親印的尼泊爾大會黨上台,撤回了尼政府與中國企業簽訂的尼最大水電站項目,這之後尼印關係有所升溫。但在2017年底尼泊爾大選中,大會黨慘敗,預計親華的左翼聯盟將完成組閣。這又成了莫迪的一塊心病。
類似的干預手法,印度對不丹也使用過。2013年7月不丹大選,在投票前幾天,當時的印度辛格政府突然停止對不丹的能源補貼,以表達對由王室精英組成的尼執政黨「親近中國」的不滿。
這招很「奏效」,經濟上高度依賴印度的不丹人,投票讓在野的親印度政黨上台。但今年不丹大選,經歷了洞朗危機的不丹人會作何選擇?
再看2015年1月斯里蘭卡大選,原本選情不錯的拉賈帕克薩總統,在投票中以明顯差距落敗。有斯里蘭卡媒體指責,在整個競選活動中,新德里幾乎全程參與了「倒拉賈帕克薩」的政治操作。
「這無異於政權更迭」,有分析人士這樣評價印度的所作所為。印度尼赫魯大學教授哈皮蒙·雅各布曾寫道:如果說新德里在加德滿都的代表是一個失敗者且不招人待見,那麼印度對斯里蘭卡大選的「微妙介入」則樹立了一個危險的先例。
「尼泊爾、馬爾地夫和斯里蘭卡帶來的教訓是顯而易見的。新德里的行為方式不應像現代版的國王,派駐到這些國家的印度外交官不能再有當代總督的想法。」
「現代版的國王」,可謂對印度「小國外交」中大國情結的形象描述。古印度孔雀王朝時期的名臣考底利耶有句名言:你的近鄰即是你的天然敵人,鄰居的鄰居則是天然盟友,因為它可能侵佔你鄰居的領土但不會侵略你,直到它也成為你的鄰居。
考底利耶是印度現實主義戰略思想的祖師,被稱為印度的馬基雅維利。從尼赫魯到莫迪,印度對待周邊小國的政策,為何控制慾望強於平等合作,或許可以從考底利耶那裡找到思想源頭。
莫迪於去年9月赴華出席杭州G20峰會。
務實心態
印度的「小國外交」,有時「古典」得與現代國際政治不相容,有時卻呈現極具現代感的務實心態。
2014年5月就任總理後,莫迪首次外訪的國家是不丹。緊接著的8月,莫迪訪問尼泊爾,成為17年來首位訪問這個近鄰的印度總理。
在這兩次訪問中,莫迪都有一個較為低調但卻極為重視的任務,就是加強與這兩國的水力資源開發合作。喜馬拉雅山脈南麓的不丹和尼泊爾,都是水利資源極為豐富的國家,對於能源匱乏的印度來說價值不言而喻。
務實心態在中東外交上體現得更為明顯。1月14日,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訪問印度,莫迪親赴機場迎接,並全程陪同整個訪問過程。兩國在能源、太空、軍事、網路安全等領域,達成多個合作協議。內塔尼亞胡受到如此高規格的接待,鋪墊是去年7月莫迪成為歷史上首位訪問以色列的印度總理。
「它(以色列)是如何克服種種困境,在沙漠上創造奇蹟的?」莫迪還是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長時發出的這個感慨,或許是他強化對以外交的原始動機。另外也不可否認,莫迪和內塔尼亞胡都有著對待穆斯林極端分子「嚴苛」的名聲。
將巴以問題與對以外交「脫鉤」,是莫迪不同於其前任之處,也是其務實外交的體現。事實上,這種務實也是莫迪整個中東外交的底色。2015年8月,莫迪把阿聯酋作為其中東外交的首站,他是34年來首次訪問這個中東小國(阿聯酋現為阿拉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GDP超過以色列)的印度總理。
2017年7月訪問以色列前,莫迪不僅訪問了沙特、伊朗等中東區域大國,也到訪了巴林、阿曼、卡達、科威特等中東小國。也就是說,莫迪以務實為導向,外交上跨越該區域內部「敵友」界限。
一切皆為發展經濟。莫迪上台之初,就被外界認為將是「經濟優先」總理,發展經濟是其主要戰略目標之一。在這一點上,中東地區對印度的重要性自不待言。長期以來,以色列不僅是印度軍火的重要來源,也是先進技術的主要提供者之一。
莫迪讓印度經濟騰飛的願景,離不開中東的能源。印度每年石油進口的58%,天然氣進口的88%來自中東地區。僅卡達,就貢獻了印度天然氣總進口量的86%。
多年來,印度龐大的海外勞工每年向國內的匯款(約700億美元),是新德里財政、匯率政策的一個重要穩定器。在中東地區(主要是海合會成員國),有近800萬印度海外勞工,佔印度海外勞工總數的64%。
沙特、阿聯酋、卡達等中東國家所擁有的巨額主權財富基金,對急於吸引外資的莫迪政府來說是個巨大的誘惑。2015年莫迪訪問阿聯酋期間,阿布扎比承諾對印度基礎設施投資750億美元。
「我們不僅將致力於改變認知,還會改變我們關係的現實狀況」,去年莫迪曾這樣談及中東外交。事實上,莫迪是印度歷任總理中,對中東外交投入最大的一位。
務實心態是這種「改變」的主要驅動力。在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印度問題學者蘇密特·甘古里看來,莫迪外交的最大變化之一就是更加務實。他認為,務實的印度將把焦點放在物質利益上,把握物質實力在國際政治中的重要性,追求快速發展經濟、增強國家實力。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訪問印度,莫迪全程陪同。
戰略思維
1月25日,東盟十國領導人齊聚新德里,參加首屆印度﹣東盟峰會,並出席次日的印度「共和國日慶典」。毫無疑問,這是莫迪政府提升印度與東盟關係的重要舉措。
1990年代印度開始經濟改革之時,就提出「向東看」(Look East)戰略,經濟因素起初是印度東南亞外交的首要考慮。如今,莫迪政府把「向東看」升級為「向東干」(Act East),經濟因素依然重要,卻增加了更多的戰略思維。
莫迪在多個場合都強調過「互聯互通」的重要性。從地理位置上看,印度實現區域經濟融合,最可行的方向就是「東面」。這個方向也是世界上經濟最活躍、最具潛力的區域。
但同時也應看到,東盟目前只是印度第四大貿易夥伴(排在中國、美國、歐盟之後),而且在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承接製造業轉移上兩者存在明顯的競爭性。因此,莫迪強推東盟外交,戰略考量就更加突顯了。
印度的「東面」經濟活躍,但同時戰略競爭也密集。目前印度與東盟建立了30個對話機制。新德里還出資設立了「印度﹣東盟基金」、「印度﹣東盟科技發展基金」、「印度﹣東盟綠色基金」等多個專項基金。
對於資金算不上雄厚的印度來說,這些都是「戰略凈投入」。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學者德魯瓦·賈伊尚卡爾認為,「向東看」本質上著眼於經濟,但莫迪政府的「向東干」更具綜合性,包括安全、戰略上的考慮。
戰略思維,是莫迪外交的另一明顯特徵,而且他並不諱言戰略競爭。印度加大對東南亞的「投注」,某種程度上說是對中國影響力擴張的戰略性回應。新德里對斯里蘭卡國內政治的深度介入,重要的原因在於前總統拉賈帕克薩對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積極態度。
在與孟加拉國的爭議領土問題上,莫迪所屬的人民黨向來主張寸土不讓。但在2015年6月,莫迪政府卻以事實上的讓步為代價,換取了兩國領土問題的解決。這背後都有戰略性的考慮。
當然,印度「小國外交」中的戰略考慮也不全都是針對中國,也有其自身「大國雄心」的一面。隨著能源結構以及進口來源的多元化,印度對中東的能源依賴正在降低。
2006年,印度石油進口的74%來自中東,近年來已下降到58%。所以,僅從能源安全上已無法解釋莫迪密集的中東外交。布魯金斯學會學者卡迪拉·佩西亞戈達認為,美國在中東影響力的下降,為其他大國創造了空間,印度正將此視為填補真空的絕佳機會。
圖片 網路圖片
排版 Lucky
TAG:南風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