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這四支軍隊讓八旗軍和起義軍膽顫,卻依舊無法拯救衰落的明朝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共傳十六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明朝是繼漢唐之後的黃金時期。可以說明朝是非常特殊的,不僅僅是因為它是唯一一個由南方向北方統一併取得成功的朝代,同時明代,無漢之外戚、唐之藩鎮、宋之歲幣,廢千年丞相制,鄭和七下西洋,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一件件顛覆之前傳統觀念的事件都在明朝奇蹟般地發生了。然,物極必反,盛極必衰,如此一個輝煌的大明依舊免不了朝代興衰的規律,最終這個龐然大物在各地起義軍和清軍的內外征伐下轟然倒塌。
明故宮
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明朝經歷了兩百多年的沉澱,雖然在末期被魏忠賢搞得烏煙瘴氣、民不聊生,但終究還是有所底蘊的,特別是明末四大軍,皆是獨當一面、所向披靡的精銳,殺得起義軍和八旗軍聞風喪膽、丟盔棄甲。只可惜的是終究外強中乾,哪怕這四支軍隊再強悍,依舊無法阻止明政府的腐敗,到最後也只能有心無力、扼腕嘆息。
袁崇煥
明天啟七年5月,皇太極領著百戰精兵來到寧遠城下,在寧遠外圍紮下九座大營,形成了對寧遠的包圍之勢。三聲號炮響起,數萬八旗騎兵如同決堤的洪水一般,直向寧遠城下衝去。戰鼓咚咚,馬刀閃閃,喊聲震天。大炮在城上轟擊,炮火硝煙中殺出一支幾萬人的馬隊,馬上士兵手持三眼鐵銃,離八旗軍百八十米就開始射擊,鉛彈如狂風般向八旗軍掃來。八旗軍還沒等明白過來,明軍已經衝到近前,把三眼鐵銃調過來,掄起如鐵鎚似的槍把便向後金軍頭上砸來。一場短兵相接的大混戰,從早晨一直持續到了中午,八旗軍的屍體鋪滿了曠野,寧遠城外血流成河。眼見著傷亡越來越大,皇太極只好下令撤軍。這就是關寧鐵騎的成名戰,殺得皇太極無可奈何。
三眼火銃
其後關寧鐵騎一直都是八旗軍難以逾越的鴻溝——到死都未變過,皇太極也因此特意避開這支軍隊直接殺向北京城,卻同樣被這支軍隊攔在城外。關寧鐵騎與八旗軍在北京城下拉開陣勢,這決不是一場勢均力敵的戰鬥。一邊是皇太極親自指揮的數萬八旗大軍,兵精糧足;另一邊,則是袁崇煥和他的疲憊之師關寧鐵騎,人數只有九千。但是經過四個時辰的激戰,八旗軍終於支撐不住開始退卻。皇太極再一次敗在關寧鐵騎手下。九千關寧鐵騎打敗了數萬的八旗軍,完成了一次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大明王朝因此而延續十多年。
盧象升
有一支軍隊,由於都是老鄉、朋友、兄弟、家人等等,往往一個人戰死,就可以激發大部分人的憤怒,所以戰鬥精神極強,一旦遇上敵人,就緊緊咬住打到底,不脫層皮沒法跑。但是如果只要有一個人逃跑,就會有很多人逃跑,導致戰鬥潰敗,如後期的曾國藩部隊。然而它卻沒有這個顧慮,因為它的領導者盧象升每次打仗都身先士卒,與士兵同甘共苦。有次軍隊缺糧,士兵三天沒吃飯,盧象升同樣三天沒吃飯,甚至連水都不喝:「軍中嘗絕三日餉,象升亦水漿不入口,以是得將士心,戰輒有功。「因此總體戰鬥能力很強大,當時人稱「天雄軍」。
天雄軍
兩千的天雄軍能夠擊敗上萬的重甲騎兵——用強弩的天雄軍,殺死重甲騎兵千餘人(高迎祥軍)。之後高迎祥攻擊南京,攻擊失利,轉戰滁州,天雄軍將其擊潰,追出五十餘里。可是如此勇武之師,如此愛國驍將,最後卻不得善終,死後更是蒙冤——當天子厭棄(由於盧象升反對楊嗣昌攘外必先安內與清議和的主張)並奪其兵權,友軍見死不救(被十餘萬清軍包圍,太監高啟潛所率十多萬大軍在聽的見炮聲的二十多里外寸步不進),又被敵軍重炮轟擊(清軍動用紅衣大炮)之時,他仍然苦戰,戰死後,高啟潛和楊嗣昌為推卸責任逮捕天雄軍殘部,嚴刑逼供嫁禍盧象升,一代忠臣陣亡後因此竟毫無追贈。
孫傳庭
《明史》稱「傳庭死,而明亡矣」。孫傳庭(1593年—1643年),字伯雅,崇禎十五年(1642年)任兵部侍郎,總督陝西。次年升為兵部尚書(改稱督師)。其帶兵鎮壓李自成、張獻忠民變。但由於時疫流行,糧草不足,兵員彈藥缺少,朝廷催戰,無奈草率出戰,後兵敗,在陝西潼關戰死,馬革裹屍,年約51歲。這位被清廷追謚「忠靖」的名臣手下有一支極其驍勇的軍隊——秦兵。
潼關之戰
孫傳庭到陝西以後,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按照"以秦兵衛秦地,以秦地養秦兵"的理念,實行屯田,發展經濟。經過治理,年收稅銀14.5萬兩,米麥1.35萬石,孫傳庭以此招募訓練了一隻勁旅。或許是受了大秦嶺的豪氣影響,這支軍隊骨子裡就秉承著一種彪悍的個性——關寧鐵騎之所以強悍,因為機動;天雄軍善戰,因為團結;而秦兵的戰鬥力,因為個性。這支彪悍的軍隊,曾經讓不知情的兵家吃盡了苦頭。最為突出的例子就是闖王高迎祥,他甚至因為無知還在子午谷中丟了性命。
潼關之戰
崇禎九年(公元1636年)7月,闖王高迎祥率領全部主力進入子午谷,企圖偷渡這裡,然後奇襲西安佔領陝西。當他艱苦行軍終於到達子午谷黑水峪的時候,卻發現早已有兩萬秦軍埋伏在此。秦軍之所以在子午谷的黑水峪耐心等待,是因為統帥孫傳庭知道,艱苦跋涉完子午谷之後,出現在他面前的高迎祥和他的部隊都是十分脆弱的。最終,雙方激戰四天,縱橫世間七年的闖王高迎祥被俘,就此結束了他的一生。秦兵也因此聲威遠播。
秦良玉
第四支軍隊乃是明末石柱土司馬千乘 、 秦良玉夫婦所統的部隊。軍隊所用長矛皆以白木為桿,不加裝飾,因號「白桿兵」。東北告急,明朝在全國範圍內征精兵援遼。秦良玉聞調,立派其兄秦邦屏與其弟秦民屏率數千精兵先行。之後瀋陽之戰中,秦氏兄弟率"白桿兵"率先渡過渾河,血戰八旗兵,大戰中殺八旗兵數千人,終於讓一直戰無不勝的八旗軍知曉明軍中還有這樣勇悍的士兵,並長久為之膽寒。由於眾寡懸殊,秦邦屏力戰死於陣中,秦民屏浴血突圍而出,兩千多白桿兵戰死。但也正是由此開始,秦良玉手下的石柱"白桿兵"名聞天下。
※中國歷史上的五大刺客!全都不得善終,卻又全部名留青史
※牽動所有國人興趣:中國歷史上的五大未解謎案!你的心神又在哪裡
TAG:問年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