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山西晉城:文化之花葳蕤盛開

山西晉城:文化之花葳蕤盛開

車還沒進村,叫好聲、笑聲、掌聲就傳到了耳朵里。冬日裡的一天,陵川縣潞城鎮庄頭村熱鬧得和過年一樣。在村民文化廣場,晉城市「新時代講習快車」活動正在舉行。「咱老百姓常說,吃不窮、穿不窮,計劃不到一輩子窮。黨的十九大就是咱國家的大計劃……」陵川縣鄉賢代表焦書文簡單幾句話,引來村民們一片叫好。

「我們缺什麼,這個快車給補什麼,真是太及時了。」庄頭村支書張忠文笑著說,「俺們庄頭現在還建起了晉城第一家『新時代農民講習所』,以後這就是講習快車的停靠站了。」

近年來,晉城市大力實施文化自信提升、文化服務提質、文化產業培育等工程,堅持「送文化」和「種文化」相結合,搭好平台,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不斷滿足了群眾求富、求知、求樂、求美的需求。

新時代鄉村文化春風化雨

「別看在農村,那生活也是有滋有味」

冬日的陽光,灑在陵川縣庄頭村7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上,讓村民倍感溫暖。剛到村委會,赫然映入眼帘的就是庄頭村的洗浴室、衛生所。「東邊還有理髮室、廚房和餐廳呢。」剛剛卸任庄頭村「第一書記」的侯志強介紹,「目前,這四個生活場所已經開始使用了,來看看這個理髮室。」

走進理髮室,65歲的王虎法正在理髮,他洗了一把臉,立馬站起來拉起侯志強的手就說:「以前,一年也洗不了一次澡。這麼老了,沒想到還能趕上不出村就洗洗澡、理理髮的『好事』,你真是讓我們說啥好呢……」

出來,再往前走,就到了農家書屋和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據侯志強介紹,前不久,農家書屋和文化服務中心都已經投入使用。「文化服務中心有乒乓球、羽毛球,村民隨時都能來鍛煉。還有投影儀、數字電視和音響等,基本上,村裡每禮拜播放一次電影或者其他科普知識。」

理完髮出來的王虎法大爺專程跑到文化服務中心告訴侯志強,「免費給安裝的數字電視,我已經看上了。」他高興地說,「前兩天,我還在這裡聽了上黨梆子呢。現在,別看在農村,那我的生活也是有滋有味。」

近年來,晉城市委、市政府在持續推進文化惠民工程的同時,進一步完善基層公共文化基礎設施,補齊短板,投入資金打造文體活動場所。據統計,晉城市共建成84個鄉鎮綜合文化站,2197個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和文體廣場,實現了農村文化活動場所、農家書屋和文化信息資源共享村級服務站點全覆蓋。

古村落文化延續有方

「能讓大傢伙記得,家以前是什麼樣了」

「良戶,北枕鳳翅山,南聳雙龍山和虎頭山……」一走到邵保屯的家裡,他就嘮起了良戶村的「家常」。自從2009年開始,他就著手收集饊子、小車舞、笤帚等村裡的一些老物件,「有了這些東西,就能讓大傢伙兒記得,家以前什麼樣了。」這位71歲的老人高興地說。

良戶村,位於山西省高平市原村鄉的西部,是一座保存完整的歷史文化名村。「為了保留良戶的文化,把鄉村記憶和傳統村落保護結合起來,2016年投資150餘萬元,在村裡建起了良戶歷史文化展示中心,另外投資建設磚雕、木雕、石雕3個博物館,科學保存和開發了良戶的『三雕』藝術。」高平市良戶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建新介紹。

「剛開始,老物件少,年輕人又都不知道。幸虧,我家裡還有老豆腐磨、鐵具幾個老物件。」邵大爺坦言,慢慢地,良戶的旅遊發展起來,收入增加了,收集物件的隊伍才壯大起來,「我和老哥幾個一起行動,在旅遊公司的支持下,後來還編纂了《良戶村村志》,就在展示中心放著呢。」

冬日的餘暉普灑在良戶的紅牆綠瓦上,讓人倍感有幾分詩意。透過窗戶,看到歷史文化中心擺放的物品琳琅滿目。「現在,光村裡的鐵具、飾品、彩布這些老物件,就有1000多件,都放在這集中管理。」楊建新興緻勃勃地介紹,這些老物件收集起來以後,還要讓它發揚光大,「這不,小車舞每年過年都要亮亮相,今年肯定還能吸引不少人來看嘞。到時候你過來,還能吃到高平名吃『燒豆腐』呢。」

楊建新說,在對良戶進行了保護性開發以後,悠久的歷史文化、美妙絕倫的「三雕」藝術,吸引了不少遊客慕名而來。他拿起計算器大致算了一下,2017年良戶共接待遊客20萬人,綜合收入達400多萬元,全村老百姓的收入大幅提高。

據晉城市文化局公共文化科工作人員介紹,2015年至今,晉城市分三批確定了55個鄉鎮先後開展鄉村文化記憶工程。對鄉村的歷史脈絡、文化烙印、歷史街區和鄉風民俗等文化資源進行調查、梳理、建檔、展示。目前,陵川縣、陽城縣已經建成了鄉村文化記憶工程縣級示範基地。還有很多村級展館與當地的人文歷史相結合,頗具特色。

「小」技藝非遺傳承晉城文脈

「我有責任讓這個技藝得到傳承……」

走進澤州縣大陽鎮,大街小巷都能聽到「小小鋼針做得精,賣遍天下四大京……」循著聲音,就能找到大陽手工制針技藝第八代傳人裴向南。

「大陽手工制針有大大小小72道工序,是山西明清時期冶鐵技術發展的典型代表。2006年,『大陽傳統手工制針技藝』成為山西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裴向南介紹,他16歲開始拜師學藝,潛心專研,2014年還自籌資金創建了手工制針展覽館。「現在,這個手工制針展覽館也成了大陽的一個招牌了,」裴向南笑著說,「我們家世代制針,我有責任讓這個技藝得到傳承和壯大。」

2017年9月,澤州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在大陽鎮古法制鐵館掛牌。據了解,大陽鎮目前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大陽上黨八音會,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大陽制針、大陽饌面、大陽麵塑,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大陽剪紙、大陽二鬼扳跌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消費日報 的精彩文章:

消費升級給2018視聽業帶來新生機
51Talk在線英語——做一個教育平台應該做的事情

TAG:消費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