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域真情︱我為什麼不殺希特勒
1891年8月30日,亨利·坦迪出生於英國沃里克郡利明頓。1910年,19歲的坦迪加入格林·霍華茲步兵團,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1918年8月,坦迪因作戰英勇被授予「優異戰鬥勳章」,之後又獲得「軍事獎章」和「維多利亞十字勳章」。坦迪是戰爭期間獲得榮譽最高的英軍士兵。然而,誰也不會想到,在如此榮耀的經歷中,他卻陰差陽錯成為「成就」希特勒的人之一。
1917年4月,美國加入協約國集團,對同盟國集團宣戰。至此,協約國集團已擴展到27個國家。戰爭局勢開始向協約國傾斜,德國的處境愈發尷尬。1918年,英法聯軍在取得一系列重要戰役勝利後,集結重兵開始將戰線推向德國本土。坦迪表現突出,在哈維林肯特戰役中,憑藉一己之力俘虜多名德軍士兵。
1918年9月28日,是一個劃時代的歷史時刻,德國敗局已定。這天,坦迪所在的步兵團一度被德軍猛烈的重機槍火力壓制。坦迪悄悄躍出戰壕,匍匐靠近德軍陣地,成功地消滅了德軍機槍手。抵達渡口時,他再次冒著密集的炮火,率先鋪設木板,使英軍衝鋒部隊得以順利沖入敵軍陣地,最終迫使人數佔優勢的德軍退出戰鬥。
兩軍的血腥廝殺漸漸平息,坦迪在與戰友們清掃戰場時,發現了一名負了傷卻掙扎著想逃跑的德軍士兵。這個一瘸一拐走出陣地的德軍士兵看到,坦迪的槍口正死死地對著他。
這個傷兵顯然已經精疲力竭,他既沒有舉槍也沒有驚慌失措,只是毫無表情地盯著坦迪,似乎在等待最後時刻。然而,坦迪有一個原則,不射殺沒有反抗能力的傷兵。這次,也不例外。於是,他示意對方離開。那名德國傷兵凝視了坦迪片刻,點了點頭,艱難地走遠了。
這是27歲的英國二等兵坦迪與29歲的德軍下士阿道夫·希特勒的唯一一次相遇。沒有誰會想到,這個名為阿道夫·希特勒的士兵會成為德國未來的元首、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頭號戰犯,在接下來的數十年,給世界帶來怎樣的災難。
之後,坦迪和希特勒各自回到祖國。坦迪成為英國家喻戶曉的英雄,希特勒卻患上嚴重的心理疾病。
1926年,坦迪退役後過起了閑適的生活,而希特勒則向著更高的權力邁進。
1940年9月,德國對英國倫敦展開了長達半年的轟炸。當坦迪得知,當年放走的就是納粹頭子希特勒後,備受打擊。年近五旬的他憤然決定再次入伍,希望在戰場上彌補自己的過錯,卻因年齡超限而被拒絕。
1977年,坦迪在考文垂去世,享年86歲。親屬在整理其遺物時發現了一個日記本,裡面有這樣一段話:「我後悔自己當時的仁慈影響了無數人的命運,也造成了人類歷史上最可怕的災難。但是,如果再次來過,面對一個身陷絕境的傷兵,我還是會選擇讓他離開。因為我只是一名士兵,不是屠夫。如果當年我開了槍,那麼我與希特勒就沒有區別了。」
歡迎關註:
作者簡介:梁水源,筆名:引水思源、原水、水刃木、隨源等。曾經:當過農民種過地,擺過地攤受過氣;上過大山養過雞,下過大海捕過魚;上過戰場殺過敵,解甲歸田靠教育。文字散見於《演講與口才》《做人與處世》《知識窗》《意林》《格言》《遼寧青年》《高考季》《花開不敗》》《思維與智慧》《特別關注》《環球人物》《求學》《當代青年》《百家講壇》《文史博覽》《智富時代》《青州文學》《廈門工人》《職業》《至愛》《少年月刊》《博愛》《啟迪與智慧》《文苑春秋》《善者》《閱讀》《農民日報》《中國審計報》《中國石油報》《廈門日報》《東南早報》《中國老年報》《老年康樂報》《家庭百科報》……公開發表數10萬字。
TAG:引水思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