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讓孩子能夠愉快的和你聊天?
我相信,作為我們這一代人都會有這樣的體驗:特別討厭放學回家,爸媽沒完沒了的問在學校里發生了什麼;或者旅行,遊玩回來,還需要和父母巨細靡遺的回想和彙報整個過程怎麼樣。而隨著我們有了孩子,很多人會發現,自己也不自覺的成為了那個自己所不喜歡的父母的形象,但心中的焦慮卻不斷的推動自己去孩子那邊尋求解答的釋然。
其實我們是可以有更好的路徑的,但在這之前,我們需要先剖析一下我們自己。我們為什麼會情不自禁的需要了解孩子不在我們身邊的時候,發生了什麼?我們從孩子的答案之中能夠獲得什麼?
我有想過,孩子回來後,她需要怎麼樣的回答我才會滿意。然後,我大致寫了下來:
親愛的爸爸,我今天在學校裡面很開心,也很想你和媽媽,學了很多新知識,沒有人欺負我,我也沒有做什麼壞事情。中午飯吃得飽飽的,還添了一碗飯,老師都有表揚我。。。等等。
我們可以看到,這段話裡面,我們希望看到孩子表現出對父母的尊重,希望孩子心情愉快,希望她能夠與我們有情感的聯繫,希望她積極的發展,不被欺凌,道德上良好發展,身體健康,強壯,獲得社會的認可。。。。。
但寫完之後,我想像了一下那個場景,然後,我就笑了好久,這還是一個正常的孩子么? 所以,去要求孩子做到父母滿意的要求來彙報她的生活,其實是一件並不現實的事情。
而且,對於我們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說,被要求彙報自己一天怎麼過的,並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試想,我們上一天班回來,家裡有個人問你:今天上班幹了些啥?有沒有和同事好好相處?中午飯吃好沒有?領導有沒有批評你?有沒有表揚你?早上出門說的升職相關的考核完成得怎麼樣?什麼感受?你會覺得這個人對你是真愛么? (如果你回答是肯定的,我祝你天天被真愛環繞。:))
所以,設身處地的為孩子想想,孩子回來的時候需要的是一種什麼樣的父母?我相信不同的孩子,不同的階段,都會有不同的需求,好好的思考這個問題,是唯一能夠讓孩子和你達成一個良好溝通的路徑。
我沒有辦法說別人的例子,所以就拿自己來舉例吧:
幼兒園
在孩子幼兒園時期(這是最早孩子會有大半天時間與父母分開的時候。),孩子看到我就已經很開心了,而且這個時候孩子並不具備完善的語言溝通的能力。讓他回答:今天過得怎麼樣啊?有沒有聽老師話啊?等等問題(並且 有些家長會以連珠炮式的頻率來問孩子。)其實並不能獲得滿意的回答,也起不到太大的語言學習的作用(因為語言體系的構成還很初級,完整的描述這個能力其實需要一系列相關的能力配合)。更多是在提問的過程之中,家長釋放了憋了許久的情緒(對孩子的擔心,對孩子動向不明時間段的焦慮等等)。其實很多家長也不是非要一個答案,更需要的是自己「問爽了」。而這樣做的後果就是容易造成孩子對於這些問題的麻木和無視。
這就是我提到的為什麼教育需要有長遠的眼光。 當我們在幼兒園時期問痛快了,孩子也習慣了「其實家長就是習慣這麼問,我恩恩啊啊的其實也就會過去了」這麼一個概念。那麼,孩子到小學,中學,乃至更大的年齡段,你真的需要實際的反饋的時候,你再要去刪掉孩子從幼兒園已經根深蒂固的概念,我只能祝你好運了。(不是不可能,只是從一開始就太不上心的父母,真的到了那個時候,他們要解決的也肯定不止這一條概念的問題。)反之,如果幼兒園能夠開個好頭,後面做好的概率也自然會提高。
這個年齡段,孩子放學的時候,很多是已經迫不及待的等家長來了。這個時候陪著孩子找個地方玩玩樂樂,或者一起回家(一個共處的時間)。關注好當下的孩子,剋制住自己問孩子這個那個的心理,就是很好的選擇。但是,這並不代表就沒有一點方法可以知道孩子在幼兒園裡面過得怎麼樣,孩子年齡在上中班大班的時候,和你玩得開心,自然會陸陸續續的說幼兒園裡發生點啥的,這種機會也可以創造。比如可以和老師了解一下,新學的歌,新學的舞,新做的手工等等,然後自然點和孩子說。(不要那種:你們今天新教一個歌?唱給我聽聽。)很多時候,事情要你先做。比如,今天聽說你們教新歌了?這歌爸爸小時候也學過,然後balabala的唱。這就是和自家孩子「搭訕」的技巧了。如果這之中唱錯了,孩子說要糾正,那就正好順其自然,讓她發揮,如果唱完了孩子不接這茬,我們還可以唱唱別的以前小時候學過的歌(這次沒用,也許下次小朋友就會跑來說:爸爸,你上次唱的歌我們老師教啦。這就是留著「讓子彈飛一會」)。這樣的機會要去思考、設計和創造。並不複雜,但是增加孩子主動與你交流的機會。這和被父母「逼問」下的被動交流,在孩子成長和發展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
另外,「套話」的意圖不要太明顯,要真誠。否則你的「套路」會越來越不好使喚。讓孩子自然的表露,也不用刻意的激勵,因為孩子還有一種特徵,就是會順著父母的喜好說話,而罔顧了真實性和合理性。這方面呢,大致的概念就是和孩子之間有一種接近正常成人之間的對話。但對於其言語中過分誇張和明顯邏輯缺失或者混亂的部分,不要去做是非評判或激勵。(簡單來說就是,當孩子說:「我今天有多厲害,吃飯吃好多,連碗我都是一口吞掉了。」的時候,不要去說:「你瞎說,你說謊」,或者說:「你真的一口吃掉一個大碗啊,真厲害啊。」。遇到這種情況可以選擇不回應或者轉換話題,其實在無形之中就是給予孩子一些潛在的溝通規則。有些內容會激不起話題高潮,這其實等效於孩子在玩「我比你厲害,我比你更厲害」這類遊戲的時候,你去打斷和禁止,但這個更為緩和。)當然,這是我針對我女兒,每個人自己的孩子,和自家的教育風格,依舊需要自己調節和把握。
小學階段
孩子到了小學,可能很多父母對於孩子的溝通的期望會呈現指數級的增長。有這樣的想法也很正常,孩子的確會在這個階段有非常大的智力的飛躍,但不幸的是,通常是跟不上爸媽的期望的:)。很多孩子對於父母放學回來的問話格式可以說了如指掌。「作業做完了嗎?」「上課表現好嗎?」「課聽懂了嗎?」而這「回家三問」背後還關聯著挨打挨訓前的「暴擊三問」:「你不是說你作業做完了嗎!」「你不是說上課表現挺好嗎!」「你不是說你上課聽懂了嗎!」
其實為啥不要這麼和孩子說話道理和幼兒園差不多。本質上還是父母自己在消解自己的緊張,但孩子並不喜歡這樣。而對於我女兒來說,我們通常是以一種「交換狀態」的模式在交流。我告訴孩子我這一天做了些啥,其實就是給孩子一個可以學習和模仿的樣板。同時也是很好的去感受和思考孩子在想什麼的模式,如果光是報流水帳,孩子也會煩,那就需要和孩子講講今天遇到的一些趣聞。久而久之,孩子也會習慣性和你說說今天學校裡面的趣聞,並隨之也會帶出更多的私貨。
而這之中,有些原則也是需要注意的。
第一,不嫌棄。孩子的有些事情可能在你覺得很無足輕重,或者很幼稚。請即使不喜歡也記得聽完。在聽到你真正想聽的內容之前,聽幾年這種是必須的。
第二,保密原則。對話的內容有保密需求的,就是絕對需要保密,沒有人會把真心話說給一個大嘴巴或者出爾反爾的人的。
第三,真誠。 對於沒聽懂,或者不理解的內容。就直接說沒搞明白,沒聽懂。不懂裝懂是一件非常「不酷」會掉粉的事情。同時,要真覺得孩子不錯的,也真誠的表揚,不要去擺家長的威嚴,諸如「好是應該的,壞就該罰」這種古板的思維方式並不是一個好的教育思路。
第四,交流情感優先。不要總是想著糾正孩子,告訴孩子一個正確的真理。這種行為就和談戀愛的時候,對女朋友說多喝開水治感冒一樣。孩子很多時候就是因為信任你才會分享給你一些特別的事情。如果聊天聊到最後都變成了「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這個聊天對象如果不是親爹我一定和他絕交。
當能夠把握好這些原則。對於和孩子日常聊天也會更多的分享出父母所真正在意的信息。
初中,高中
我女兒還沒有到這個階段,我也只能給出一些建議。
到了這個年齡段,如果前期建立的好,也依舊不可以掉以輕心哦。因為生理上的變化也是伴隨著心理上的巨變的。不是說,我們從來就是溝通無障礙的,就可以太隨意了。放學的交流,或者說,住宿,周末回家的交流。更多的應該是投入到「珍惜當下共處的時光 」這個主題。
當然,這個階段的確需要做各種的風險控制,但這些預防工作都是需要建立在良好的溝通這個大背景下的。
而同時,這一階段的很多信息也不應該僅僅來自於老師和孩子本身。同學之間信息也是很重要的。如果有可能,積極的參與到班級活動或者周末寒暑假的聚會活動。父母實在很忙的,與那些在班級活動參與度高的父母保持良好的溝通也是一種很好的解決方案。
以上這些內容,很大程度上也是基於我個人的感受和經驗,所以只能作為參考,真正運用到自己家孩子的時候,還是需要回到文章開頭那樣,多思考,自己的孩子是什麼樣的。怎樣組織教育方式,對自己的孩子是有效的。養好孩子需要不斷這樣的多多思考和設計:)
可能又有人會說,養個孩子至於么?
我只能說,人生相處最久的幾個人不去投入,那還有什麼事情?什麼人?值得去投入呢?
TAG:西西爸聊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