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蕭何的三度釋疑

蕭何的三度釋疑

做人和做文章有一個天大的差別。做文章講究開篇,有勁一定要使在前頭,開篇令人驚艷的文章,結尾稍遜點也沒有關係。做人則正好相反,做人做得成功與否,要看他最終的結局,前半生轟轟烈烈未必成功,有個善終的結果才是好的。

最近讀《史記·蕭相國世家》,對此深有感觸。

其實不只是蕭何,任何一位名列史冊的人物,不管留的是芳名還是罵名,都有著可圈可點的過人之處,無論德行功業,總有值得史官書寫一筆的東西,但千差萬別就在各自的結局之上。有的人不得善終,前半生再輝煌的成功也只能讓人嘆息感慨。所以中國人講究留後路,得意的時候不能把路走絕了,要考慮自己將來的路怎麼走。

從蕭何的傳記中來看,他的前半生主要干一件事:輔佐劉邦成事;後半生也主要幹了一件事:打消劉邦懷疑。蕭何輔佐劉邦成事的功勛,在論功行賞的時候,安平侯鄂千秋已經說得很透徹了:曹參的攻城野戰是一時之功,蕭何的幕後經營才是千秋之業。

功勞大的臣子,主子肯定是要猜忌的,尤其在叛服不常的改朝換代之際。蕭何本身沒有野心,但是他要想有個好結局,必須主動消除劉邦的懷疑。所以,《蕭相國世家》的後半部分就記錄了他三次「釋疑」的經歷。

第一次釋疑的時候,項羽還沒死。劉邦率領部隊在對抗楚霸王,蕭何留守關中大後方。在前線作戰之餘,劉邦時常派出慰問團返回關中去慰問蕭何。關中有個鮑生,覺察出了這裡的反常之處。漢王領兵在外打仗風餐露宿的,反而頻繁慰問留守家中的蕭何,這不是顛倒了嗎?於是他向蕭何進言:漢王這是對你不放心啊!你還不趕緊把你的親屬送到漢王帳下隨軍以示忠誠?蕭何聽從了,史稱「漢王大悅」。

第二次釋疑,發生在更為敏感的時候。陳豨反叛,劉邦親征。在此期間呂后和蕭何定計殺了留在京城的韓信。在外的劉邦聽說韓信被殺後,特意下旨給蕭何晉官位、增食邑,尤其值得玩味的是派了一個500人規模的警衛團保衛相國大人。有明眼人看出反常來了,提醒蕭何:皇帝在外平叛,你留守看家,卻忽然就給你一大筆賞賜,這很不正常。尤其是這個警衛團,你以為這是榮譽的待遇嗎?這還是懷疑你啊!蕭何聽從了建議,堅決推辭一切賞賜,還把自己的財產捐了出來。史稱「高帝乃大喜」。

第三次釋疑,發生在不久之後。黥布反叛,劉邦前去平叛,在外行軍期間,劉邦還是玩老花樣,時常派人回去打聽蕭何在幹什麼。蕭何也學乖了,勤勤懇懇地安撫百姓、主動把自己的財產捐作軍費。然而,有人提醒蕭何:你這樣做還遠遠不夠啊。如今皇帝對你的疑心,已經不是單純地表忠心可以釋懷的了。你的功勞聲望已經高到無以復加的程度了,物極必反,唯有自我貶損降格,才能保全。於是,蕭何開始買房買地、與民爭利,通過故意的腐敗,來向劉邦展示自己別無異志。史稱「上乃大悅」。

蕭何三度釋疑,劉邦三度大悅。從最開始的派遣家屬隨軍,再到捐出家產助軍,再到最後的以腐敗自污……從蕭何的角度來看,滿是無奈。但是站在劉邦的角度上,他的懷疑也可以理解,從起事以來,經歷的背叛太多了,不得不防啊。

這種懷疑發展到了後期,就不是懷疑你的實力,而是懷疑你的聲望,臣子在民眾當中的影響力太大,這甚至要比擁兵自重還可怕。所以,蕭何只有自我污染,毀壞自己的形象,才能讓劉邦放心。

劉邦平定黥布之後,在返回都城的路上接到了老百姓的舉報信,舉報相國蕭何與民爭利。此時的劉邦心情是愉悅的,所以見到蕭何之後還跟蕭何開玩笑,甚至把百姓的舉報信交給蕭何自己處理。一個有名聲污點的人,在劉邦這裡是安全的。可是蕭何卻犯了一個錯誤,他請求皇帝把上林禁苑開放,允許百姓耕種。這一下子觸怒了劉邦,將蕭何打下了監獄。

劉邦生氣的原因不是蕭何的腐敗,也不是捨不得禁苑的土地,最主要還是因為:蕭何為民請求開放禁苑,老百姓就會買他的好,而反過來怪皇帝小氣。劉邦稱這種行為是「自媚於民」

這就是大是大非的問題了。皇帝懷疑你本身就是因為你的社會影響力太大、太得民心了,現在你還要為民請命,這不是找死嗎?

修德,是永遠正確的事情。但是君主在上,臣子修德修得太純粹、太完美了,也是有問題的,你自己成了道德聖人,那皇帝往哪裡擺?商紂王時期,還是西伯侯的周文王就是因為德行太過於突出,才被囚禁起來。後來逃出羑里之後,西伯侯開始「陰謀修德」。初看的時候我覺得挺搞笑,修德這種美好的事情,竟然也得跟「陰謀」搭配起來。可現實就是這樣,做好事也得偷偷摸摸,如陰謀一般,為釋疑也。

為了釋疑,修德就得如陰謀一般,那麼做壞事就得公開了。蕭何自污這就是一個例子,貪佔了百姓的田產,非但不能捂著,還得想辦法讓皇帝知道。唐代的郭子儀也是如此,晚年盛列歌姬舞女,汾陽王府大門永遠敞開著,過路行人誰都能看見,絲毫不以窮奢極欲為恥。所以才能「功蓋天下而主不疑,位極人臣而眾不嫉,窮奢極欲而人不非」,最後滿門富貴、高壽而終。

這就是現實的無奈,也是現實的深刻之處。瓜田李下,如何在嫌疑之地自處,是一門學問。自己做到問心無愧當然是首要的,但是如何讓別人也能夠不生疑心,則是君子的修養。

所以,君子之行,首先不要讓自己虧心,其次不要讓別人疑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多睡善飯 的精彩文章:

TAG:多睡善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