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 > 濱水景觀都設計什麼?附經典方法和案例

濱水景觀都設計什麼?附經典方法和案例


ps:拾光君在後台看到一位小夥伴連發四條消息,內容關於

【濱水公園】,

還記得以前拾光君說過,凡是各位小夥伴要求的,我們都盡量滿足,所以我們今天就學習學習濱水公園的相關知識吧,當然文末會附案例哦。



濱水景觀的主要類型


1

生態保護型規劃


對於這種城市濱水景觀的規劃理念不應是高密度城市建築或人工景觀的大量堆砌,而是朝著建築量小的「非建築化」「非城市化」的方向發展,體現生態優先的原則。



 


2

生態修復型規劃


生態修復既有利於減少人力、財力、物力的投資,又能避免過多的人為干預給生態系統造成過大的負面影響。


生態修復是現代濱水景觀規劃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如何在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的濱水區規划出具有生態修復功能的濱水景觀已成為各國景觀規劃師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

 


3

旅遊遊憩型規劃

隨著科技的進步,經濟的發展,人類社會發展的節奏越來越快,在高度信息化的現代社會,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們普遍感到生活壓力不斷增加,放鬆身心,緩解各種壓力是現代城市居民的共同願望。


城市濱水地帶以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特色鮮明的自然景觀,比其他地區擁有更為有利的娛樂遊憩環境。




濱水景觀設計要點



ps:我們總不是不喜歡看太理論的東西,說實話,拾光君也是。但是,理論是基礎,沒有基礎談何生長。


專業的景觀設計師和不專業的景觀設計師區別就在於:專業的設計師用專業的知識評判景觀,不專業的設計師用感覺評判景觀。









1.濱水空間特徵



濱水空間是城市中尤為重要和獨特的組成部分,主要為人們提供一個舒適、安全、怡人的親水環境,增進市民之間的人際交流。


1)水體造就的自然資源特徵


生態多樣性:濱水空間是典型的生態交錯帶,是人們觀賞、考察的特殊區域。


濱水小氣候:當水體達到一定數量、佔據較大空間時,水域附近常常呈現出宜人的小氣候。







2)濱水區獨特的人文特徵



水乃生命之源 ,人類觀水、近水、親水、傍水而居的趨水天性是歷來已久的。在古代人們就有水上遊覽、曲水流觴、釣魚等親水活動; 在當代,有划船、漂流 、游泳、水邊冥想 、瑜伽等活動。






3)濱水空間固有的景觀特徵



河道景觀屬於典型的帶狀空間,帶狀空間因其水流的作用,形成蜿蜒河道、緩坡岸堤等特殊空間形態; 具有較強的導向性和內聚力,其空間秩序較強,有利於沿岸形成序列的空間節點。





2.人的行為特徵


人們的活動是城市濱水開放空間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因素,它構成了濱水開放空間的人文特徵和價值基礎。正如C·M·迪西所說,規劃和設計的目的不是創造一個有形的工藝品,而是創造一個滿足人類行為的環境。


在景觀設計的過程中應該考慮到空間屬性與人的關係,從而使人與環境達到最佳的互適狀態。在個人的空間環境中,人需要能夠佔有和控制一定的空間領域。


1)個人空間


1959年霍爾把人際交往的距離劃分為4種:


親昵距離(0m~0.5m),如愛人之間的距離;


個人距離(0.5m~1.2m),如朋友之間的距離;


社會距離(1.2m~2m),如開會時人們之間的距離;


公眾距離(4.5m~7.5m),如表演者和觀眾的距離。


人際交往的距離直接決定了不同對象需要的空間規模。






2)觀察尺度


①角度:D/H=1:當處於45°仰角時,是觀賞任何景物細部的最佳位置; D/H=2: 當處於27°仰角時,既能觀察到景物的細部,又能感覺到對象的整體性,進則觀察細部,退則觀察整體,乃觀察景物的最佳觀察點。D/H=3: 當處於仰角18°時,能感覺到以周圍景物為背景的十分清楚的主體對象( 見圖 ) 。



② 距離: 研究表明人的心理安全距離為L=3.0m,而人交流談話距離為L>0.7m。觀察事物的距離在6m左右可看清細部(如花瓣) ,在20m~25m可看到人的面部表情,因此這一範圍通常組織為近景,作為框景,導景,增加景深層次;觀察事物的距離在70m~100m時,可看清人體活動,適宜設置為中景,同時作為主景,要求能看清景觀全貌;觀察事物的距離在150m~200m時,可看清建築、景觀群體與大輪廓,通常設置遠景,作為背景起襯托作用。


3)行為習慣


① 步行模式:調查表明,一般情況下的適宜步行距離是400m~500m,持續步行時間是15min~30min。景觀設計中往往在距離400m~500m之間會設置休憩節點。



②活動群體: 使用帶狀濱水空間的活動群體相對較多且呈小組分散。





4)人的活動類型


對於人們在公共空間中的活動,丹麥建築師揚·蓋爾將其簡化為三種類型:必要性活動、自發性活動、社會性活動。另外,根據人們不同的行為目的,又可以把這種流動性的活動分為:具有明顯行為目的的點對點移動、伴隨其他行為目的的隨意移動、移動過程即行為目的的移動,流動中的停留狀態。


結語:人性化的設計是需要設計者能夠對人們的需要,做出最為敏銳的洞察和最為敏感的反應。建立一種設計者和使用者之間的互動機制,無論是有形的互動還是無形的互動,而這種機制的根本則來源於用行為理論支持的景觀設計。






我們在設計濱水景觀時在設計什麼?




我們在設計濱水景觀時


我們究竟在設計什麼?


簡單地說,


我們是在設計水陸之間的景觀界面


而這種景觀界面可以歸納為


一系列空間類型





▲ 

濱水景觀

水陸界面處理的26中空間類型




下面來具體看看這些空間類型


tips:可以將它當作空間「

辭彙表

」,


組合成各種方案






1 空間類型




   A 讓自然做功   



自然駁岸應成為濱水區域的主要空間類型


自然生態是其最重要的景觀特徵










   B 碎石護岸處理   


具有很強的可塑性


碎石間縫隙利於動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長








   C 平行曲線路徑   


曲率平緩,與河岸線關係很協調










   D 波動折線路徑   


具有強弱對比的力度感


注意節奏及其與地形的關係








   E 波動曲線路徑  


力度感稍弱,但同樣具有張力









   F 打斷路徑   


可切割出一系列的次級空間


結合高出處理設計,效果更佳











   G 路徑與岸線重疊   


與水體直接發生聯繫,城市內運用較多


其他區域局部運用也不錯










   H 單個水邊構築物   


供人停留休息的水邊庇護空間








   I 路徑局部放大   


作為較長濱水路徑的打斷


可以是路徑的放大,也可以是獨立空間











   J 重複路徑   


結合地形和生態功能設計更有意義









   K 路徑分叉成廣場   


  分叉的空間成為可參與的濱水廣場











   L 低於水面的廣場   


出人意料、直面水體,慎用








   M 內凹空間   


使水體主動與岸邊對話的空間











   N 伸出水面的平台   


使陸地主動與水體對話的空間


與N類型相反而為之











   O 貼近水面的出挑路徑   


可以是碼頭可以是垂釣空間


或其他......











   P 成組的臨水構築物   


與平台相比,使人停留更久的空間









   Q 完整圖形疊加   


強調節點空間的常用手法


可單一使用也可組合使用









   R 伸出的臨水平台   


除了基本景觀


可以注入更多的主題活動









   S 水邊台階廣場   


濱水高頻空間,用了肯定不會錯









   T 階梯狀綠化   


軟化的台階廣場


不錯的折中手法









   U 凸出水邊的綠地   


常與濱水舊碼頭改造結合,慎用









   V 多層次立體平台   


使濱水空間酷炫的必備把戲


也可以是立體路徑











   W 線狀台階廣場   


空間狹窄時的常用對策











   X 網狀高差路徑   


關鍵是高差跌落,而不是網狀











   Y 交錯重疊的濱水平台   


可使親水空間更有趣更好玩











   Z 插入水中的斜面廣場   


常與臨水建築結合設計


或用在主要節點廣場









2 靈活應用




   空間類型的自由組合  




把26種空間類型當作辭彙


把場地條件、設計要求看作語法


試驗實例如下:








Case study 1








Case study 2












Case study 3










   偷偷告訴你  




tips1:

先做好總體空間布局和序列設計可提高組合的可控性。


tips2:

把路徑當作主語、節點空間當作

謂語

、事件當作

賓語

,再進行組合,看是不是更有趣(也可以加入自己的邏輯)。


tip

s3:

26個空間辭彙直接組合能產生合格方案,但基於直接組合的衍生組合則能產生創意方案。


tips4:

我們在設計濱水景觀時,我們不只是在設計水陸界面。




ps:以上總結來自自組空間,也許有人說這是篇老帖啊,對啊,就算時過境遷、經典不變。




濱水景觀設計案例




首爾 · ChonGae運河修復項目




這條7km的綠化長廊位於韓國首爾市中心一個商業區,其開頭的2.25英畝的區域經歷了大轉型。ChonGae運河的修復是首爾市政府振興當地水路計劃的一部分。




這個曾經被污染的水域,已經成為一個有價值的城市開放空間來滿足城市公共景觀的需要。這裡經常用於慶祝重要事件,如傳統的新年節日,時裝表演和音樂會等。











可持續發展城市的典範——


斯德哥爾摩 · Hammarby生態城





這座臨海而建的城市位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城區東南部,這裡過去曾是一處非法的小型工業區和港口,有許多搭建的臨時建築,垃圾遍地,污水橫流,土壤遭受嚴重工業廢物污染。




現在,它被設計成一個經過高度規劃的、功能複合的新型社區,擁有高循環、低耗費、和自然環境和諧共存的特點,因其成功的環保理念,它也成為全世界建造可持續發展城市的典範。












城市生態與可持續設計的創新實踐——


紐約 · Hunter』s Point South Waterfront 公園





項目展現了全新的濱水公共空間景觀體驗,整個設計以公園景觀、街道景觀為設計主體,營建了一個兼具創新性與靈活性的理想化城市基礎設施系統,利用基地的工業遺產和壯觀的景觀建立起富有彈性、多層次的休閑和文化目的地。並整合基礎設施、景觀、建築、碼頭等元素,將基地轉換成一個新的生態走廊。該項目獲2014ASLA綜合設計專業獎。











城市地標的絕佳伴侶——


辛辛那提 · 菲利斯·W·斯梅爾濱河公園





項目位於辛辛那提市中心,沿俄亥俄河建造,佔地約0.13平方公里。作為沿河公園群中最大的一座,這座公園緊密地與周圍宏大的城市地標聯繫在一起。




通過河岸通道的建設,濱河公園如項鏈般串聯起了河畔的公共空間,它將遍及全州的休閑小道和自行車系統拉攏過來,並重新將辛辛那提市中心與俄亥俄河連接起來。羅布林大橋是一座充滿歷史印跡的建築符號,在公園上進行的設計與羅布林大橋簡直是絕佳伴侶,二者之間的區域布置著一系列大型聚會場地、靜態休憩場所和規劃項目供人使用。









重拾芝加哥河的城市生態與休閑效益——


芝加哥 · 芝加哥河濱河步道





芝加哥河主幹有著悠久且豐富的歷史,它在很多方面呈現了芝加哥城市本身的發展。芝加哥河以前是一條蜿蜒的沼澤,後來被硬化改造為工程河道以支持城市向工業型轉換。近年來,通過水質處理與合理規劃,芝加哥河的城市生態與休閑效益功能得以重新發揮。




概念性規劃框架中建立全新聯繫的步道系統,為公園遊客提供不間斷步行體驗,推動一系列與河相連的全新功能,使得濱河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全文完






查看更多景觀意向圖


盡在拾光景觀QQ空間





3170235127











拾光景觀


公共空間/住宅商業/別墅庭院/公園景觀/旅遊度假/



長按二維碼,快速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光景觀 的精彩文章:

就知道看書看書,你倒是出去轉轉啊?

TAG:拾光景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