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遂良書法作品賞析
褚遂良,唐代著名書法家、政治家。他博學多才、精通文史,是初唐四大家之一,其書法在一生當中幾經變化。今晚21:30,東方衛視中心藝術人文頻道《今晚我們品畫》邀請到了著名學者丁迪蒙,帶我們一起賞析褚遂良書法藝術率性飄逸的靈動之美。
丁迪蒙、張穎
褚遂良,字登善,杭州錢塘人,唐太宗時封河南郡公,人稱「褚河南」。褚字空靈華美、細膩講究,對執筆者有極高的要求,在書寫的過程中需把握輕重、灌輸力量。他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並稱「初唐四大家」,傳世墨跡有《孟法師碑》、《雁塔聖教序》等。
褚遂良 畫像
褚遂良版《蘭亭序》
唐太宗是「二王」書法的狂熱愛好者,費盡一生搜集他們的墨跡,設弘文館的同時讓虞世南、褚遂良等大臣臨摹「王字」。在世人熟悉的唐代《蘭亭序》五大摹本中,褚遂良的摹本不是最像卻深得蘭亭神韻的:筆力輕健,點畫溫潤,血脈流暢,風身灑落。
《蘭亭序》褚遂良摹本
丁迪蒙介紹,褚遂良的摹本更好之處在於把意境都摹進去了,這個很不容易。在摹的過程當中,既要把它摹得完全像,又要把它筆劃之間的照應臨摹得分毫不差。所以從摹本上來看,很多人推崇褚遂良的摹本,他的摹本裡面有自己的東西在,但是形體也不差,這也是更高明的地方。
歐體嚴謹 褚字飄逸
就楷書而言,歐陽詢體現了嚴謹法度的理性之美,虞世南體現了溫文爾雅的內斂之美,褚遂良體現的則是率性筆意的飄逸之美。他的線條充滿著生命,體現了靈魂之魄與飛動之美。明代文學家袁中道有云:「山之玲瓏而多態,水之漣漪而多姿,花之生動而多致,此皆天地間一種慧黠之氣所成。」褚遂良的書法便有這種「慧黠」之氣。
初唐四大家 畫像
褚遂良的字在注重結構的同時,也注重線條感覺。在《雁塔聖教序》里,有些筆划下筆很粗,但是收筆很輕;或是下筆不算太重,但中間特別得細,到了最後又重按。這樣一來,在整個線條上面就有了明顯的輕重提按之分。後代的人學褚遂良的字不得神髓,很大原因就是沒有控制這枝筆的能力。他在講究結構的同時,又講究點畫的輕重緩急。力感和速度都在他的書法作品中有淋漓盡致的體現。
《雁塔聖教序》局部
《倪寬贊》和《大字陰符經》
《倪寬贊》和《大字陰符經》皆傳為褚遂良所書的墨跡,但都不能確定為其真跡。據清代《石渠寶笈》記載:《倪寬贊》帖高七寸七分,橫五尺二寸七分,字共五十行,滿行七字。卷後有趙孟堅、鄧文原等人跋記。該卷字的筆劃疏瘦,一划之間有粗有細。字的姿態翩翩自得、秀麗美妙,使人如面對一位一塵不染、清凈絕俗的高士。
《倪寬贊》局部
《大字陰符經》包括篇名和題款共計461字,風格比較接近於褚遂良晚期書法作品《雁塔聖教序》。由於是墨跡本,其筆墨痕迹、轉折縈帶的運筆著力方向,毫髮處清晰可辨。該卷具備褚遂良書法的主要特點,為此有人稱臨寫此帖是學習褚書的一條入門捷徑。
《大字陰符經》局部
丁迪蒙認為,褚遂良的字不適合初學。在學過幾年之後,如果想要改變自己的風格,可以看褚遂良的字。褚遂良的字輕盈靈動,對於以後寫行書或行草書都會帶來很大的一個筆劃之間的變化,線條之間的一種流動感,一種韻律感、節奏感。初學寫字但求平正,到了第二個階層是務追險絕,在這個階段褚遂良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範本。
孟法師碑 局部
(以上文字根據節目內容以及嘉賓談話整理)
藝術人文頻道 每晚九點半《今晚》
愛奇藝《今晚》
節目直播可登陸看看新聞網/看電視/藝術人文
TAG:星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