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你無意之間,可能就發射了小情緒炸彈

在你無意之間,可能就發射了小情緒炸彈

昨天我們分享了幾大情緒方程,今天我們通過一個小角度來討論一下情緒勒索的話題。這個小角度就是平日里無意識的責任推卸情境,俗稱「甩鍋」。這種負面情緒來源於我們潛意識裡對自己的保護,所以你很可能無意間就控制不住自己,發射了小情緒的炸彈。這裡和小夥伴們分享一下《關鍵對話》里的解決方法,希望你看完後能夠有收穫。

1

為什麼我們傾向於為自己的錯誤辯護?

受害者想法——「這可不是我的錯!」

第一種小聰明是受害者想法。顧名思義,這種想法會把我們變成無辜的受害者。可以說,此類想法基本上都是這個模式:對方是邪惡的、錯誤的、愚蠢的;自己是善良的、正確的、聰明的。總之,別人總是做出錯誤或愚蠢的舉動,結果讓我們成為代罪羔羊。

要說無辜的受害者,這種概念不是沒有——走在大街上,突然有人拿槍指著你的腦門。如果發生這種情況,那就是悲慘的事實而不是虛構的想法,這時你才是受害者。

可是,帶有欺騙色彩的故事就不是那麼回事了。在大多數關鍵對話中,當你提出受害者想法時,目的是要掩飾自己在問題中的責任。利用這種方式,你可以明智地避開自己的做法(或是不作為)造成的問題。

大反派想法——「這都是你造成的!」

在受害者想法中,我們會誇大自己的無辜;在大反派想法中,我們會過度強調對方的錯誤或愚蠢之處。我們的目光只盯著他們最邪惡的動機和最差勁的能力表現,完全忽略他們身上任何善良中立的意圖和突出的表現。在虛構這種想法時,給對方貼標籤是最常用的方法。例如:「不是吧,那個蠢蛋竟然又給我殘次的物料!」給對方貼上帶有某種「特色」的標籤,我們便心安理得地認為自己打交道的對象是個愚蠢十足的傢伙,而不是具有複雜心理情感的正常人。

虛構這種想法不但能讓我們堂而皇之地指責問題是對方造成的,而且能讓我們有充分的理由對這些「壞蛋」為所欲為。可不是嘛,既然對方是傻瓜蠢蛋,羞辱謾罵他們不是很自然的事情嗎?如果他們是具有正常思維能力和心理感受能力的人,我們肯定要小心謹慎地應對了。只要有了這種想法,我們就無法實現真正的目的,只能在錯誤的行為中掙扎了。

無助者想法——「這事我也沒辦法!」

我們總是認為自己無力做出任何積極努力或表現得有所幫助。對於在對話中遇到的問題,我們認為根本沒有富有建設性的解決方式,以此當做自己不願作為的借口。例如:我們會說:「不對兒子大喊大叫,他根本不聽你的!」或是「跟老闆說也是白說,他肯定聽不進去,所以我才不去干那種傻事!」如果說受害者和大反派想法是在為我們做過的事尋找借口,那無助者想法可以說是在為我們消極面對問題的行為尋找借口。

當我們把對方的行為視為習以為常和難以改變的習性時,無助者想法很容易就會出現。例如,當我們認為某個同事是「控制狂」時(大反派想法),我們便不願和對方溝通了,畢竟,這種人從來都不接受別人的建議(無助者想法)。因此,不管怎麼做我們都改變不了這個事實。

2

怎麼樣破除那三大錯誤的甩鍋想法

改變心智模式

上面的三種心態都是我們在為自己的錯誤行為尋找借口,這很不利於我們解決問題和維持良好的關係。改變自己首先從改變主觀臆斷開始。錯誤的想法有一個共同之處,即缺乏完整性。錯誤想法會忽略關於自我、關於他人以及關於我們的人際關係等方面的關鍵信息。只有把這些重要信息綜合起來,我們才能把錯誤想法改變成正確想法。

要想彌補錯誤想法中遺漏的細節,最好的方式是什麼呢?很簡單,把受害者變成參與者,把大反派變成正常人,把無助者變成行動者。

把受害者變成參與者

如果發現你在對話中把自己描述成無辜的受害者,可以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

·我是否故意忽略自己在這個問題中的責任?

這個問題可以幫助你面對事實,讓你意識到或許自己也是造成問題出現的一部分原因。換句話說,你並不是事件的受害者,而是問題的參與者。當然,這麼說並不表示你一定懷有險惡的行為動機,或許你的錯誤只是一種無心之失。但不管怎樣說,你多少還是有責任的。

例如,你的同事總是把難做和無聊的任務丟給你去做,你經常向親友抱怨自己在工作中被人利用。但是,你沒有提到的事實是,每次老闆誇你勇於承擔重任時,你都樂得合不攏嘴。你對同事什麼都沒提起過,最多只是暗示過幾次。

要想改變錯誤想法,第一步是在你的描述中添加重要的事實。通過分析自己的責任,你可以意識到你對問題的認識有多偏頗,意識到自己是如何忽略自身錯誤,誇大對方錯誤的。

把大反派變成正常人

如果發現你在對話中把對方視為險惡小人,對他們肆意誹謗,你應當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

·一個理智而正常的人為什麼會這樣做?

在尋找這個問題的各種答案時,我們的負面情緒會逐漸淡化,以同情感取代苛刻的負面評價。例如,平日里總是逃避困難工作的同事,最近積極伸出援手幫助你完成了工作。這個舉動讓你滿腹狐疑,認為她這樣做是想讓你下不了台。你暗自想:「她只是為了標榜自己,讓我丟臉假裝幫忙呢!」瞧,這就是你腦子裡蹦出來的最初想法。但是,如果你的同事是位理智而正常的人呢?如果她的確毫無自私目的,只是想幫你一把呢?你對她的惡意中傷不是要承擔可能傷害人際關係的風險嗎?

詢問這樣一個問題,目的並不是要為對方的錯誤行為尋找借口。如果他們的確有錯,我們可以以後找機會解決。學會把對方當做正常人對待,目的是改變我們自己的錯誤想法和情緒。這樣做可以讓我們從各種可能的角度去理解對方的行為原因,是一種有效的自我調節情緒方式。

實際上,隨著經驗的積累和技巧應用的成熟,慢慢地我們會越來越不關注對方的行為目的,不再沉浸於尋找對方邪惡動機的徒勞遊戲,而是關注其行為會對我們造成的影響。值得欣慰的是,當我們學會思考其他目的時,結果不但會消除自己的激烈情緒,而且能讓我們徹底放鬆地投入對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發現對方的真正目的。

把無助者變成行動者

把無助者變成行動者。如果你發現自己總是在對話中抱怨無力改變事實,可以通過反思初始目的的方式改變錯誤想法。你可以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

·我的真實目的是什麼?希望為自己、為他人、為我們的關係實現什麼目的?

明白了這個問題,你就能消除「傻瓜式選擇」,正是這種選擇讓你陷入要麼沉默、要麼暴力的無助情緒的。你應當進一步問自己:

·要想實現這些目的,現在我該怎麼做?

例如,你發現自己正在攻擊同事沒有在棘手的工作中積極投入的做法,你的強烈情緒和突然發作讓對方感到很吃驚,一動不動地愣在那裡。當然,你並不相信這種表象,堅信她是故意逃避困難任務,認為無論怎麼暗示她也不會做出改變。

你對自己說:「我也是身不由己,我不想發火,但不這樣做也沒辦法。」當你這樣想時,就已經偏離對話的真正目的了,即分擔工作任務以及和對方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這時,你只能做出偏激的「傻瓜式選擇」:「與其自己丟臉,還不如讓對方丟臉。」

你該怎麼辦呢?你應當公開、誠懇、有效地和對方討論問題,而不是肆意抨擊對方,為自己尋找借口。當你不再把自己視為無助者時,就可以積極承擔對話責任,而不是一味抱怨問題了。

今天就分享到這裡了,只有不斷踐行才能克服人性的弱點,那麼就在堅持計劃的過程有條不紊地提高自己吧!

如果你也想變成更好的自己

關注公眾號回復「打卡」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光會見證 的精彩文章:

關於改變這件事,總是你想慢慢來,但別人和時間不等你

TAG:時光會見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