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汧渭之會與周邊出土的青銅器

汧渭之會與周邊出土的青銅器

廣播寶雞為您呈現寶雞之「寶」

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器(二)

播講:林梅

汧渭之會與周邊出土的青銅器

汧渭之會—秦人立國後的第二都邑

西周末年,秦襄公護送周平王「東徙雒邑」(洛陽)以避犬戎之難有功,周平王封襄公為諸侯,並把岐以西之地賜給了秦國。但當時襄公才剛剛把都邑由隴西的西犬丘東遷至關中西部的汧邑,岐西之地和那裡的老百姓都在犬戎手中。所以秦國只有靠自己的力量把那些土地和老百姓奪回來,才能真正算得上是「授國授民授疆土」的封國諸侯。這也成為秦人向東發展的借口,從此秦國便打著國王的旗號積極向東,與犬戎展開了爭奪戰。為此文公三年以兵七百東獵,四年就把都邑遷至汧渭之會。汧渭之會是秦人立國後的第二都邑。

文獻記載,從秦文公四年(前762)到「汧渭之會」起,至秦憲公二年(前714)徙居平陽,秦曾以「汧渭之會」作為其都邑共48年。在這個範圍內,也發現了許多秦人墓葬,出土了大量青銅器。

孫家南頭秦人墓地

孫家南頭墓地地處汧河的下游,東北距鳳翔縣城15公里,其墓葬的基本結構、器形風格及時代與汧河中游的邊家莊墓地接近。總面積約70萬平方米。考古人員共發掘清理歷代古墓葬近200座,其中有先周、西周墓葬37座,秦墓100餘座,並發掘與墓地相關聯的先民聚居遺址350多平方米。在清理的31座秦人墓葬中,既有平民墓,也有身份較高的貴族墓。特別是發現了一座中型墓葬,墓內有五個殉人,還有一座陪葬車馬坑。可以看出絕非一般人的墓葬,當為大夫級的墓葬。考古人員研究認為,孫家南頭村秦墓的上限年代為春秋早期晚段到春秋中期,其下限年代當在春秋末期,說明該墓地曾有過一定時期的延續。此外還發現了震驚考古界的西漢時期的大型古倉儲建築基址和皇家水陸物資轉運站。孫家南頭墓地為進一步研究周秦文化的關係,尤其是早期秦文化的布局、區域特徵、分期、葬式和秦都邑的遷徙路徑等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孫家南頭村出土的青銅器)

1973年11月鳳翔縣長青公社馬道口大隊平整土地時,發現羽陽宮銅鼎四件青銅器。羽陽宮銅鼎為附耳,三蹄足,腹中部有一道凸棱,口沿上有榫口,應有蓋,出土時未見蓋。口沿下有三段銘文。

有趣的是鼎上三段銘文是三次刻寫的,不僅內容不同,編次不同,書體筆法也不同。《漢書·地理志》記載,羽陽宮在陳倉縣,是秦武王建造的。陳倉縣境,約相當於現在的寶雞市區和原寶雞縣西部。羽陽宮究竟在陳倉縣內什麼地方?《地理志》沒有詳細記載,後世說法不一。羽陽宮鼎在鳳翔縣長青馬道口出土,對研究羽陽宮的地望提供了重要資料。

1980年千河鄉馮家嘴村村民馮川省在這裡取土時發現了先秦的青銅盤、壺、甗等遺物;魏家崖六組村民王志斌在這裡取土時曾發現了極為珍貴的春秋時期金虎、金鋪首等遺物;1991年千河鄉魏家崖村群眾在生產勞動中又發現了一座春秋墓葬,出土壺、簋、盤、匜、鼎等八件青銅器。

(金虎)

(金鋪首)

平陽與太公廟出土的青銅器

如果說秦文公經營汧渭之會的48年是秦穩住腳跟、立足防禦,繼而為秦人東進奠定基礎的時期,那麼,秦憲公徙都平陽,不但是秦人由戰略防禦轉入進攻、橫掃戎秋、取得奪取關中全面勝利的輝煌時期,而且是秦人奠定國家基礎,實行郡縣制的初創時期。平陽在今陳倉區虢鎮東楊家溝至寧王一帶的塬腳下。秦憲公、出子、秦武公三代國君先後在平陽執政37年。經過上述四代國君近百年的奮爭,秦國終於奪回了被犬戎侵佔的岐以西之地,並牢牢地控制了關中西部地區,而且勢力還東達關中以東的華山一帶。毋庸諱言,只有這時,進入寶雞境內的秦人才真正站穩了腳跟,走上了新的歷程。

根據考古資料記載,在西起今陳倉區虢鎮,東迄今陳倉區寧王村一帶,東西長約30里、南北寬約2里余的這一台地範圍內的陽平、秦家溝,洪塬村、大王村、南陽村、窯底村、太公廟村、東高泉村、西高泉村、李家堡、賈家崖、虢鎮等地,均有堆積豐富的新石器時代遺存以及春秋戰國、秦代的遺存。

1978年1月,寶雞縣楊家溝太公廟村發現春秋早期青銅器窖藏,出土秦公器一組8件,其中編鐘5件、編鎛3件。從秦公鎛的銘文可知這套器物的主人應是秦武公,這對春秋時期秦國的銅器斷代有著重要意義。秦公鍾出土地位於陽平鎮之西,處在寶雞、眉縣和岐山相鄰處,千河渭河在其西交匯。它的出土為春秋早期秦都平陽的地望考察提供了重要線索。秦武公死後,其弟德公繼位,並將都城由渭河川道的平陽遷徙到塬上的雍(今鳳翔縣城南)。

(秦公鍾)

(來源:《后土吉金》作者陳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播寶雞 的精彩文章:

西周青銅器(下)
寶雞︱一夜讀懂八千年,醒來又遇一座城

TAG:廣播寶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