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中的中國裝備系列7:一炮乾死日軍中將 抗日戰場上稀缺的重火力
20式迫擊炮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和日本軍隊相比,在火力上處於極大的劣勢。在抗日戰場上經常出現中國軍隊人多但卻一路潰敗,日本軍隊人少反而難止其鋒芒,火力上的差距便是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而火力上的差距除了體現在輕、重機槍方面,更突顯在在火炮裝備數量上。輕、重機槍數量雖然少,但絕大部分部隊都有配備,但是火炮在中國軍隊中顯然就是個稀罕物件,除了繳獲取得,真正配發火炮的部隊少之又少,只有極少數精銳才能夠擁有專門的炮兵部隊。
但是話又說回來,雖然裝備數量少,但並不代表著不裝備,今天就為各位介紹中國軍隊主要裝備的迫擊炮——20式82毫米迫擊炮。
博物館中的20式
20式82毫米迫擊炮是中國以法國布朗德1930式81毫米迫擊炮為藍本的仿製型號(終於不是德國了),由於是在民國20年,也就是1931年測試通過後委託南京金陵兵工廠生產,所以命名為20式迫擊炮。
說到這裡可能就會產生疑問說,為什麼法國原型是81毫米,國產過後就變成82毫米了呢?據說是因為當時日軍裝備的迫擊炮口徑為81毫米,為了讓彈藥不至於被日軍繳獲後使用,所以增大為了82毫米。不過這個說法也只是傳言,真正的原因是否如此也難以考證。
介紹一下20式迫擊炮的基本參數:
炮長:1.3 m
炮重:69 kg
射界:45-60度(高低);18度(方向)
口徑:82 mm
炮口初速:196 m/s
我軍發射迫擊炮
迫擊炮是一種重要的步兵火力支援武器,其最早發明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其曲線彈道可以有效地打擊戰壕中的敵人。而且其重量比較輕,結構簡單,便於攜帶,可由步兵班拆分攜帶作戰,需要時為步兵提供快速的火力支援。
20式迫擊炮也是一款典型的迫擊炮,相比於榴彈炮、加農炮等火炮,其製造工藝更簡單,以當時中國薄弱的工業基礎都可以進行生產。而且其作戰靈活性也非常好,可以快速展開提供火力支援,需要轉移陣地時也可較快轉移。20式迫擊炮的射程在1000到2800米之間,每分鐘射速可達20到30發,可以為中國軍隊提供近距離的炮火支援。
20式迫擊炮
20式迫擊炮雖然性能不錯,但還是受限於中國的產能,1935年到1947年間僅生產了11211門,只有部分部隊的團、營一級才裝備有20式迫擊炮。也就是說這種一般配備到步兵排的基層火力支援武器,對於中國軍隊來說已經算是"重型武器",一般會進行集中使用,以發揮更大的火力效果。
不管怎麼說,20式迫擊炮畢竟是中國自己製造,也有一定的數量,其當之無愧為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的主要壓制武器。其最著名的戰績應該是在1939年11月7日,晉察冀的一支八路軍部隊在伏擊日軍時發現了正在觀察地形的日本軍官,於是命令迫擊炮進行炮擊,成功命中日軍觀察所、指揮部,日軍獨立混成第二旅團長阿部規秀中彈斃亡,日本國內哀嘆"名將之花,凋謝在太行山上"。
※抗戰時中國士兵手中最好的武器 來源於德國 以校長命名
※插上翅膀的坦克殲擊車 干著反坦克的事,卻有著一顆跑車的心
TAG:桌面戰爭兵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