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職業化」談「個性化」
前言:近日,「個性化培養」成為福建師範大學的一個「新鮮物」。同學們傳統的認為參加完所有期末考試科目,寒假就開始了。而這次卻突然「多」了一周出來。其實,並不是如部分學生說得那樣是「多」出來,認真看下本學年校歷,「個性化培養周」就已經有體現。但還是有同學感覺自己的假期被「偷」了。於是,我也想蹭點個熱度,放開了往遠的來談談對「個性化培養」的認知。
認知決定你的態度
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我想到的是2009年參加學校輔導員入職筆試考試主觀題的第一題。題目有句話:「如果你把人當成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如果你把人當成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獄」。話語不長,但是道理深刻。類比過來,其實這也是在告訴我們在認知一個新事物的時候,對待新鮮事物的時候要懷有更多的好奇、嘗鮮的心理,抱有更多正面的、向上的探知慾望;要把它當做「天使」,如此才能夠有更積極的心態和主動的行為。因此,對待新潮的「個性化培養周」,比起消極的想法,積極的想法才是更現實的。很多時候,我們考慮問題和思考認知的時候,要更多從事物積極的一面來考慮,你就會快樂得多,然後在能產生高回報的事情上集中精力,你就會得到更多的收益。
職業化需要個性化「賣點」
成大事者是具有遠見的人,因為只有把目光盯在遠處,才能有大志向、大決心和大行動。那麼,二十幾歲大學生的遠見是什麼東西呢?我覺得絕大部分同學的「遠見」都是希望畢業後能夠擁有一個自己滿意的好工作,成功開啟自己的職場之旅。那麼,找工作就應該要有「職業化」的修養與要求。當我們習慣於要求人才是「全才」和「綜合素質完善」時,我覺得在當今「互聯網」「物聯網」高速發展時代,做為二十幾歲的大學生,要懂得給自己找到一個與眾不同的「賣點」,這是我們將來作為職場新人很重要的一個條件。當前,一個公司的正式職工,只憑一紙合約是遠遠不夠的。如果你不是一個全才,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技術的話,那你未來的職業生涯也不會有什麼出彩的地方。當今世界日新月異,且不說你要有什麼專家般的才能,如果你連一項比別人「稍微勝出」「比較突顯」的技能、素養或是優勢的話,那你的職場可能都將在失業的恐懼中度過。
尋找自己「個性化」的強項
所謂「賣點」,是指商品具備前所未有、別出心裁或與眾不同的特色、特點。一個產品沒有賣點在市場上很難受到歡迎。同樣,一個人假設沒有賣點,自然在職場上也不會受太大歡迎。我覺得,「賣點」與「個性化」的表意是相通一致的。打造「賣點」,追逐「個性化」,其實也是一個尋找強項的過程。而這一過程中,我們不應該總是思考:我應該加強什麼?而是應該立足實際,找到自己喜歡、自己想做的興趣點,然後持續地保持熱情去做就可以了。當前,有不少大學生動輒就說自己沒什麼特長,好像對什麼都不感興趣。我認為儘可能要多給自己一些機會去接觸最多的選擇。比如,多去聽一些不同學院、專業、學科和老師的課程,然後從中挑選你感興趣的。我想這也是學校開展「個性化培養周」學習的一個初衷所願吧!當然,在日常你可以通過互聯網、圖書館、科技與學術活動、文體活動、志願服務、社會實踐等方式尋找興趣愛好。這也就是我們在日常都去參加一些團學工作的原因所在。其實,關鍵還是要主動去接觸,唯有接觸,你才能嘗試;唯有嘗試,你才能找到你的最愛。
定位決定你的一生
理順一下,尋找自己的興趣,進而培養自己的「強項」,打造「個性化」特色,體現自我「賣點」,最終是為了更優的職場發展。這個道理和過程是相通相連、相互相成的。而這一過程恰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過程體現與重要所在。20幾歲的年輕人正處在人生困惑的時期,其困惑來源於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和不少畢業的學生聊過,剛從學校畢業,從單純無憂的學校步入複雜的社會,很多事情都不像自己所想像的,並不是想要什麼就擁有什麼,也並不是想讓事情怎麼發展就會怎麼發展。現實總是讓人失望,又讓人無可奈何。究其原因,就是在大學裡面的「職業化」定位的意識淡薄了,「個性化」的自我修鍊少了。
因此,我覺得在校大學生就要學會自我定位、早點規劃。只有站在更遠的將來所需的思考,你才會更懂得現今要去做什麼。也只有當你知道了自己最重要的人生價值所在,那麼再去做一些決定就顯得那麼自然,去做一些當前看起來很枯燥,想起來很痛苦的事情是那麼理所當然,或是說誠心誠意去做了。反之,如果你不知道什麼對你是最重要的,那麼就很難做出決定,這往往會成為痛苦的折磨。因此,你要想獲得成功,就要給自己一個明確的定位,找出自己最想要實現的價值、想到想要什麼「與眾不同」的生活,想要擁有什麼樣「個性化」的能力等等,然後努力去做並堅持執行,如此就會收穫完美的未來。
歡迎留言交流!如有錯處就告知我,如覺得不錯請分享!
TAG:福師大胖導劉曉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