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沒有等到你的那個下雨天,我們錯過了彼此的人生

沒有等到你的那個下雨天,我們錯過了彼此的人生

若視小說為酒,這本小說的氣息一定令人難忘,因為發酵的時間很長,有十年。

她不是觥籌交錯時的酒,不會濃烈刺口,她會有點甜,有點酸,有點澀,她適合一個人忙碌了一天之後,在夜燈下一小口一小口的喝,喝完後不管是醉了還是倦了,倒頭就睡,這一睡就能夢回自己的十年前。

這本書講的是一個十年前發生過的初戀故事。

起因,是我某年春節前去東方藝術中心聽新年音樂會,發現節目單上一位鋼琴演奏家的名字非常眼熟,回想起來是我妹十多年前的初戀男友,我的位置只能看到他的側面,看不清他相貌上的變化,只確定他肯定不再是青春少年了。一時間我感慨不已,在過了十多年後,我才聽到那個戀愛故事中當事人的琴聲,當然,他倆早已不相往來,各有新鮮的日子,事業發展的也很順,而我知道故事開始的時候,他倆還是學生。

後來過了幾個月,2月14日情人節,還是在東方藝術中心,有一場愛情主題的音樂劇演出,我妹在裡面演唱幾首選段,形象是光彩照人的,事後她發給我一張後台休息時的照片,她坐在一台鋼琴前用手撐著頭,臉是低垂著,我只看得到她的後背,鋼琴後面是一大片深色的帷幔,好像藏著什麼,又好像什麼也沒有。看到這張照片,我告訴自己,我要寫一個故事,因為冥冥中,我已經被告知了開頭和結尾,我有什麼理由不去寫這個故事呢?我只需要用回憶和猜測,去重新塗抹這十年的畫面,應該是件很簡單的事,水到渠成。

但是我錯了,沒有那麼簡單。

我忽略了一件事,時間對記憶的洗刷能力太強大了,我完全記不清中間發生了什麼,他們如何在一起,又是如何分開,為什麼?發生了什麼?到底是怎麼回事?我這才意識到我看到的只是一整塊玻璃被砸成的碎片,而這塊玻璃原本是什麼樣子的,我從來沒有看到過。

我去找我妹,在她的書房裡看著她忙著整理教材,音響里的歌是《蝴蝶》,劉若英唱的,「最近很喜歡這首歌……」她說,然後接著開始聊她的新男朋友。我放心了,大膽地問她曾經發生的事,因為我知道對於她來講,一切都痊癒了。

十多年都過去了,還有什麼不能痊癒的呢?

沒想到的是,連她也不太記得整件事了,她記得也不過是些碎片,甚至我把我記得的情節告訴她,作為當事人的她瞪大眼睛,「有這事?我不記得了」。大概太遙遠了,或是現在太美好,沖淡了顏色抹平了痕迹,不過這樣我也是高興的,所有人都往前越走越好,只是這個故事需要靠我自己了。

「人,為什麼,

憑勇氣一見鍾情,

人海里,這一步,

走向另一段長旅……」

這首歌不斷地重複在房間中,我問她:「我好像記得你說過在大劇院門前等退場,想等到他,偷偷見他一面的,但是沒有見到?」

「那天下著雨,所有人都撐著傘」,她面對著我,突然間眼淚流了下來,「我看到的全都都是傘,看不到傘下的人。」

接著,我也哭了,邊哭邊想,我為什麼要哭啊?這並不是我的故事。

我哭著問她:「你們為什麼要分開?」因為我覺得很可惜。

漸漸地,不哭了,她皺著眉頭想了會,「大概是因為任性吧,那時候太年輕了。」

只有年輕,才能夠輕易把美好的東西棄之摔碎。

最後,直到寫完整本小說,我還是沒有弄清楚真實的故事,它們就像深海的沉船,再也沒有被打撈上來的可能,我補進去自己所設想的情節,直到一切真假難辨。

當我寫完之後,我才明白那時候我為什麼要哭,所有人都年輕過,都摔碎過美好的東西,我們回想這一切,會哭,是因為那些美好的碎片。那是如此無拘無束無所顧忌的年齡,任性卻閃著光亮,我哭,大概是因為知道,青春已逝,人生從無再來的可能。

「人為什麼,

憑感動生死相許,

擁抱前,離別後,

是否魂夢就此相系……」

這是一個曾經愛過的、懷念過的、現在已經被遺忘的故事。

《十年後,我來聽你的音樂會》後記

文丨金沙江

《十年後,我來聽你的音樂會》

金沙江 著

浦睿文化·湖南文藝出版社

十年前,一支鋼琴曲《愛之夢》,她與他一見鍾情,在音樂的道路上攜手奮進;

十年後,她只能遠遠地看著舞台上的他,再次彈奏起那一支《愛之夢》。

有些初戀會白頭偕老,而他和她,終將曲終人散,終不相見。

一次新年音樂會上,莫沫無意間重新遇到十年未見、在台上彈鋼琴的周衡。一曲熟悉的《愛之夢》響起,將莫沫的思緒帶回到那個風輕花靜、他們初次遇見的午後。當時,正是這首《愛之夢》吸引著她打開琴房的門……於是聲樂系藝專生莫沫和音樂學院鋼琴王子周衡的初戀故事就此浪漫上演。但最後,因為「不是不愛,只是不敢」,他們放棄了彼此,從此混入茫茫人海,失去了聯繫。這十年,他們之間到底發生了怎樣的故事,為什麼美好的初戀卻以不再相見告終?

當彼此都成為那個更好的自己時,想起當初為什麼分手,卻也說不出個理由來,看看這本小說,你就懂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浦睿文化 的精彩文章:

姚仁喜:關於不變,我不變的是「初心」
廖一梅:作為完美主義者,接受一個有缺憾的世界

TAG:浦睿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