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殲20不同傳統隱身機:率無人機群碾壓對手
長期以來,對於殲-20的定位一直存在一些疑問,畢竟大家以前都把追趕目標定位為美國空軍。不過,殲-20服役後,起碼在5代機領域裡,中國頭一次跟美國空軍不存在了代差了!儘管技術差距仍然有,可頭一次在「戰鬥機劃代「這個問題上我們跟美軍站在了同一量級。可下一步的發展就讓人困惑了,難不成中國就應該全力發展六代機嗎?殲-20的產能和改進上應該如何處理呢?其實就牽扯到了一個核心問題:殲-20的改進型未來究竟要怎麼改?
我們需要首先濾清一個思路:殲-20並不同於傳統的第五代戰鬥機,傳統的五代機的任務主要是利用4S優勢,全面碾壓對手。可根據美國在2017年進行的F-22跟無人機的系統作戰下,一架F-22戰鬥機配合4架無人機協同作戰,居然把帶有預警機支援的8架F-22成功打了一個0:8!這樣的差距其實正是證明了一個問題:單一子系統的強大,並無法彌補對抗整個體系的優勢,而當雙方體系對等的時候,誰的體系等級更高一級,誰就能掌握戰場的先機。
近期發生了幾個新聞我們需要回顧下,俄羅斯在敘利亞的基地遭到了13架DIY「航模」級無人機蜂群的襲擊,儘管俄羅斯方面宣布全部迫降或部分擊落,可我們細算下13架無人機的包含彈藥的成本價格,根本不足1萬美元/架;13架就算上控制端,也就是15-20萬美元。這僅僅是一枚普通中程防空導彈的價格!可想而知,俄羅斯為了擊落和摧毀這些無人機,究竟投入了幾倍的價格,保守估計5到10倍。還有一點,就是中國的國防科大的團隊,也完成了無人機「蜂群」研製工作,這次項目主要側重於自主集群作戰,無人機自己出來完成戰鬥任務!這就帶給我們一個全新的啟示:無人機「蜂群」的時代已經來臨,而最適合執行這一任務的機型,反而恰恰是殲-20!
我們先說為什麼選擇殲-20作為無人機蜂群的核心,而美、俄都選擇了運輸機或者其他平台。答案很簡單,因為中國面臨的作戰任務,是突破全球防空火力最密集的防空網,如何儘可能的減少損失是我們多年的研究的關鍵課題。如果依靠殲-20的隱身性能執行突防作戰任務,或者儘可能前出到敵方防空火力網外圍,灑出無人機執行防空壓制或者電子壓制任務,任務區域將會擴大的至少4-8倍,摧毀目標數量也要比單純使用小直徑彈藥摧毀的還要多!
同時,哪怕是在空對空作戰中,無人機蜂群搭配殲-20也會去的極佳的作戰效果。有人機在執行空戰任務過程中,由於人體生理極限的限制,9G到10G(9到10個自己壓在飛行員身上)的瞬間過載,這已經是有人戰鬥機的相對最大承受能力。而對於有現代空空導彈來說,10到30G的大機動過載也並不是不可能。所以,如果使用無人機替代有人機執行高強度高危險的空戰或者攻擊任務,無疑將會更大的提升有人機的生存概率和任務的成功率。
只不過,目前來看,最適合改裝這樣作戰任務的還是雙座機,前艙完成飛行作戰,後艙作為無人機蜂群的大腦,來指揮整個局部戰場的過程。我們當然知道,很多人都反對把殲-20改裝成雙座型,最主要的原因在他們印象中,雙座機就是教練機,而五代機的造價都非常高昂,為什麼要用五代機當教練機呢?其實這是一個最大的誤解!雙座型的概念不僅僅是前後區分成操作武器和飛行的區分,雙方還可以繼續輪換的休息,同時還可以針對不同高強度作戰,擔負多重作戰任務,比如在深入敵軍境內時,需要對防空系統進行有效的壓制,而如果依靠單人,哪怕是配合電子系統的資源仍然會讓別人緊張度提升,大大增加失誤的概率。
因此,我們假設建造一款專門執行無人機蜂群壓制任務的殲-20雙座機,搭配特殊設置的無人機,比如類似於SW-6無人機這樣的小型偵查無人機,還有CH901巡飛彈,組成聯合打擊群,發現、打擊一體化,同時有效滯空時間是以小時,而不是以分鐘為例。那麼,這樣的殲-20將會成為一款絕對的空中殺手鐧!這有點類似於隱身轟炸機的概念,可射出去的不是巡航導彈,而是一個個具備智能化作戰理論的飛行機器人,可以組成電子戰群來干擾壓制敵方雷達、通訊中樞;亦或者安靜潛入後勤補給基地,同時多點開花;再不然在跟F-22和F-35的空戰中冷不丁殺個回馬槍,這樣科幻的場景,中國已經具備變成現實的實力和必要基礎,剩下來的就是看要生產多少架了!
※殲20戰鬥機遠距吊射預警機,地空導彈也成迷弟
※殲20發動機之謎終真相大白:美俄沉默
TAG:殲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