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日本投降時,為啥侵華天皇的詔書叫終戰詔書而不是投降詔書?

日本投降時,為啥侵華天皇的詔書叫終戰詔書而不是投降詔書?

關於日本天皇投降,我寫過幾篇文章,投降的套路是很深的。

貝爾加米尼的《天皇的陰謀》中,有一個細節,說8月13、14日的時候,日本頑固不降的好戰分子,大概幾十個人,為了阻止天皇投降,搞了一次政變。

頭目有東條英機的女婿、陸軍大臣阿南惟幾的內弟等,他們和皇宮的近衛師團幹了起來,槍擊了幾個護衛。

他們要奪取玉璽,阻止發布終戰詔書;銷毀裕仁宣布終戰詔書的錄音碟。

這一幕在美國電影《天皇》中也有精彩的鏡頭。

老首相鈴木和天皇裕仁在地下室謀劃投降,另一派極端分子在外面謀劃叛亂。

在鈴木的府邸,右翼分子縱火燒了他家,老鈴木的汽車發動不起來,被警衛抬著抬到高坡上,趁下坡才推著,乘車而逃。

這些頗具戲劇性的一幕幕,就發生在8月15前的幾十個小時內。

而更讓人大跌眼鏡的是,貝爾加米尼調查研究後稱,這一幕幕全部是導演的,故意玩的苦肉計。

目的是為了劃清界限、開脫罪責,給盟國證明:天皇和首相是願意投降,之所以遲遲不投降,是因為軍部太猖狂:「看,我們為了接受波茨坦公告,老命都快沒了!」

這些套路和細節,跌宕起伏,出乎人的想像,世人也知之甚少。

我們熟知的,就是日本在原子彈下服服帖帖地投降了,而對細微之處的日本,了解得太少了。

這只是「投降前傳」中眾多套路中的一個。

日本善於演戲,十分頑固,欺軟怕硬。

遇強敵,服帖得比孫子都服帖,把自己國家的女人主動獻給美國大兵玩,還不要錢。遇到落後軟弱的,就製造慘絕人寰、令人髮指、出乎倫理的大屠殺。

日本善於偽裝、精於陰謀,沉溺技巧、缺少戰略。焦躁不安的憂患性格中,常常做出出乎常人想像和倫理的拚死執著。

譬如自殺式特工隊、魚雷;

譬如快餓死的戰場上,人吃人繼續戰鬥也不投降;

比如原子彈即便扔下兩個,如果不答應保留天皇的皇位,他們願意「一億玉碎」也不接受波茨坦公告等。

這就說到今天的問題的核心了:日本為啥不說自己投降。

如果投降,那就意味著對以往的否定,日本死了那麼多人,如果天皇宣布投降,日本人會認為他們的丈夫、兒子、父親死得毫無價值,這將引起社會的動亂。

雖然他確實是投降了,確實是接受波茨坦公告上所說的「無條件投降」(實際上不是無條件的),但對天皇裕仁來說、對自己的子民來說,絕對不能用有辱天皇的字眼,絕對不能讓民眾失望、讓社會動蕩。

是的,當領導的要繼續「愚民」,子民要引導,看不清全局和歷史的子民,才能聽話,天皇才能做好自己的皇位。

這是當權的天皇不讓研究歷史,設置「思想警察」的原因。

他在終戰詔書中說些什麼呢?

1,解釋為啥終戰。

接受波茨坦公告,是為了不忍看到日本繼續受原子彈的轟炸,不忍看到子民再犧牲。

2,解釋什麼是終戰。

終戰,就是戰爭終止,而不是投降。戰爭結束,日本轉入「建設新神州」的下半場,他號召日本人要繼續奮鬥,蟄伏一百年再崛起。

為了保持虛偽的尊嚴,天皇裕仁找漢學家數易其稿,對每一個文字都精雕細琢,比如在提到中國時,依然用了帶有歧視性的「支」,而不是「中國」。

因此,題主說這是不是日本「賊心不死」,我覺得可以這樣理解。但是不是發動戰爭的「賊心」,就是後話了,需根據之後的情勢具體而論。

可以斷定的是,這份詔書目的就是告訴日本人,日本「不死」。

另外還需補充的是,雖然天皇對日本國內用的是《終戰詔書》,但在和盟國簽訂協議時,協議書上可是用的「降書」二字。

【本文史料參考:《天皇裕仁傳》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飛春讀傳 的精彩文章:

蔣介石的舅父,名片上赫然6個字,看了沒人敢惹
東條英機的後代,為啥受天皇「關照」?骯髒的交易

TAG:飛春讀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