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議肺與修行的關係

小議肺與修行的關係

編者按:《中醫內景學》課程結束後,學員們就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寫了論文。翀同學對武術與修行一直飽含熱情,她的這篇文章探討了肺與二者的關係,內景學的細緻解析使得這種關係既玄妙又切實,同時也突顯了中醫對於修行與武術的基礎作用。總之,這是一篇值得反覆咀嚼的文章,願諸君詳讀。

內景課上,老師提到肺與修行的關係甚為密切,饒有興趣,今以此文作為整理。

一.為什麼說肺與修行有關?

肺,五行屬金,對應西方。佛法便是生於西方,而金的特性是收斂,收心斂性,是去往西方極樂不可或缺的一個過程。

肺為魄之處。「魄,並精出入,依附於精的本能覺知,其性屬陰。」魄,指體魄,魂魄的魄。佛法中常嫌棄這副臭皮囊常說拋棄色身,而實處的修行中其實不然。達摩祖師當年見弟子們身體羸弱,所以傳下易筋洗髓二經使其強身健體,甚至有一說就是這個成為了後世內家拳的源頭。寺廟中境界更高更容易開悟的也反倒不是高堂之上成天打坐修禪念佛的人,而是伙夫劈柴掃地僧之輩。南師也說,如若中脈不通,何談開悟(人有三魂七魄,這七魄就是位於藏密所說的人體頭頂到胯下會陰穴的中脈之上的七個脈輪,七個能量場)。

相較而言,道家的認知便自有一種平衡,魂魄,正分別應於性命雙修的性功與命功。一陽一陰,當分而習之,再合二為一。形意拳的形意二字,恰恰也是一陰一陽,與之對應。兩個詞的順序細究非常有意思,性命魂魄,都是陽在前,是強調修行的根本。而形意,是陰在前,強調的是修行的過程,從陰的體魄入手,是為方便法門。之所以能夠做到,是因為魄主全身知覺,主身體運動,主本能反應,五官功能,原始慾望等等。尤其對於習武之人而言,練的不是大腦思考要如何行動,而是千錘百鍊後不經大腦思考的身體的本能反應,這就是魄。只有成為身體的本能,才能達到莊子所說的,「得之於手而應於心」。如果反其道而行之,不僅不能通曉神意得手應心,反而只會變得眼高手低,身心不相隨。

七魄圖

最簡單的例子,大家都有過運動得很疲憊之後倒頭就能呼呼大睡,而長時間加班腦力勞動過度後怎麼也睡不著覺的經歷吧?前者是身體到達極限,其內在本能啟動,自行感受到當下最需要做什麼的意(先天的意,非後天意識),便能即刻執行立地成佛;而後者則是大腦先知道該怎麼做,發出後天意識命令身體,但身體卻不聽話,於是意識變得愈發強烈,身體愈發抗拒,如此陷入惡性循環無法自拔。這就是以魄為先和以(後天之)意為先的區別。形意形意,便是要通過激發魄的本能來啟動先天的意。魄越強大,人的本能覺知就越強大,才越能直通先天的神和意。所以練魄練肺,是修行的基礎。

肺為氣之主。道家修鍊修的是虛無一炁。「炁」,簡單來說通於氣,但又不同於氣。「炁」,元炁,指的是人體乃至天地萬物的本原,即最初的先天的能源;而「氣」是指通過後天的呼吸以及飲食所產生的能量。炁,先天,無為法;氣,後天,有為法。修鍊實際上就是通過練後天的氣/呼吸等方法來接通先天的炁,以達到益智強身、煉心養神、増智開慧、返樸歸真、天人合一……。

氣是炁的直接通道,「諸氣者,皆歸於肺」。且人體中最重要的有元氣(由腎中精氣、肺中清氣、脾胃水谷之氣相合而成;伴隨生命而來,是先天之氣;若先天不足,或者久病而損傷元氣,則身體衰弱),宗氣(亦稱大氣,由肺中清氣、水谷之氣相合而成,積於胸中,具有幫助肺臟進行呼吸和貫通心脈以行營血的作用)。肺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二.肺是如何做到的呢?

首先,「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相傅,宰相太傅,都是古代輔佐君王治理國家的最高級別的官員,皇帝身邊的近臣。從肺與心臟(君主)的位置來看,肺恰好是五臟中離心臟最近的。宰相下轄群臣百官,這一點,正應肺朝百脈。群臣的職能是各司其職,而宰相的職能則主要是調節疏通各部門之間的關係,以達到把控統籌主體節奏整體進程的目的。身體各處都能受到肺的調控,這是肺主治節的基礎。

肺主治節,作為調控身體的最重要的方法,便是調節呼吸。修行中最重要最根本的是修心,然而修心談何容易,作為一個便捷的法門,老祖宗告訴我們,調呼吸。無論儒釋道,身體力行的修行的入門階段都是從調節呼吸開始,因為這是我們可以對自身能夠進行主動調控有著直接作用的唯一方法,並且通過關注自己的呼吸可以將散亂的向外的心神收攝到自身上來。

手太陰肺經

從五行角度來講,心屬火,肺屬金,火克金,這其中有制約關係,因而肺金強大了,反過來也可以制約心火。這個方法,不只是針對世外的修行,對於我們入世之人如何去面對壓力面對痛苦,都有著非常落地的指導作用。真理從來都很簡單,無外乎三個字,深呼吸。禪宗還有則著名的故事,總結成一句話,便是,「生命只在一呼一吸之間」。呼吸,是最基本的,同時也是最深奧的。

調節呼吸再細分又分為兩種。一種是刻意的,比如上台演講前心跳很快時,比如睡不著起來靜坐時,等等等等,這些都是著意調整呼吸,作用也只能作用於一時的某個情境,是有用有為之法。但如果修行用此法,長此以往,著意過多,便容易出問題,著意少+用功少出小問題,意識強+用功多出大問題。失之毫釐謬以千里,修行人不可不深察。修行當用的方法,應是第二種,無意識地調節呼吸,這是無為之法。

要知道,修行的目的,在於祛除自我,喚醒本我。只要意識還在那裡,本我就不會出來。關注呼吸,便是著意。如何才能無意識地調節呼吸呢?依個人的經驗,鍛煉是最好的方法。這與肺藏魄又正好相映成趣,在鍛煉的過程中,拋開意識,拋開呼吸,只是不停地重複動作,長此以往,將體魄練得強健的同時,呼吸也就自然達到了。而肺開竅於鼻,所以在鍛煉的過程中,總還是強調用鼻子吸氣而非用口吸氣,用口呼吸,就通到胃裡去了。此外,肺主皮毛,毛孔是與肺同時呼吸的。因而修鍊內家拳的人,從肺呼吸的基礎開始,越往深層越能脫離肺呼吸,進而體會到腹式呼吸,體(毛孔)呼吸,甚至胎息。這是後話。

肺主治節,肺除了能調節呼吸之外,還能調節氣血,脈動,節律等等。肺與呼吸與氣的關係甚為密切,脈氣流經,經氣歸於肺,肺朝百脈,血液便依經脈循環流動,隨呼吸而有節律。人體之氣有推動血液,溫煦身體的作用;血則能滋養全身,安定神魂。通過調節呼吸,肺便能調節氣血,安定神魂。肺能調節氣血,便能調節脈動,這直接和心跳修心相關,不再贅述。節律比較有意思,節律有節奏的意思。人體中的節奏可以以心率,臟腑間的相對關係作比;而天地間的節奏,可以參考節氣。如果足夠敏感,可以感受到天地之氣的節氣,以及它是如何作用於我們自己的,然後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來指導如何調理自己的身體,以過得更加自在。

能夠感受並順應天地之氣,這是養生,更是對道的參悟。道家講性命雙修,除了心念的性功,同時強調身體的命功,不僅僅關注出世的靈魂的一部分,也關注如何與入世相結合,這樣的世界,沒有斷層,圓融無礙。這是中國人的偉大所在。

此外,肺的功能還有宣發和肅降。肺主宣發,布散精微,宣發衛氣。衛氣是充斥於肌膚表層的氣,有抗禦外邪,溫養內外的功能。常言道,人在面對並意識到生老病死苦的時候恰恰是進入修行的契機,但這其實並不是修行的開始,因為這時其人正處於有病的狀態。只有當衛氣的防禦功能強大了,身體和心理都強健的時候,才是真正修行的開始。另一個功能,肺主肅降,收斂諸氣,引氣下行。

修行首先強調收斂心性,正是因為肺的肅降功能,才能夠有此收斂的作用。據《行氣玉佩銘》,「行氣,深則蓄,蓄則伸,伸則下,下則定,定則固,固則萌,萌則長,長則退,退則天。 天幾舂在上,地幾舂在下。 順則生,逆則死。」 其中的開頭最基本的三個字與肺的關係甚為密切。諸氣皆歸於肺,而肺又有調節氣(血)的作用,深則是斂氣下行至深處,所以行氣至深的功能,肺當仁不讓。可見,後面一系列的修行,沒有一個強大的肺作為基礎,豈非妄談?

形意拳的五行拳的修鍊順序是以劈拳(屬金)開始,劈拳又被稱為形意拳的母拳。橫拳屬土,有中德又包羅萬象,為什麼不是從橫拳開始以橫拳為母拳呢?其中的涵義非常值得深思。

除了劈拳是脫胎於三體式,能夠與三體式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之外,此處肺的行氣至深的功能,也是其中一個原因(肺也屬金)。心肺功能是鍛煉的基礎,是因為氣。鍛煉需要大量的吸取並耗費氣,如果不在初始階段把肺練強大了,身體是無法承受的這麼多的氣的存在的。只有先練好了肺,才能夠調節這股氣,並引導它往深處走,才能進入後面的修鍊。此外,雖然橫拳屬土,有中德,但土對應的是脾,主後天運化。而修鍊修的是後天返先天的虛無一炁,所以沒有比劈拳(對應金肺)更合適的了。

(圖片來自網路)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原創文章,歡迎關注宣明中醫學社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宣明中醫學社 的精彩文章:

人活一口氣:中醫「氣」概念之淺識

TAG:宣明中醫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