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光鮮的另一面:海量美國中產吃不飽 特朗普無能為力
新融街1月31日訊 美國,是全球財富的聚集地,其財富量位居世界之首。然而,在這個光鮮之下,它也有著自己的問題,新融街小編今天就來和你們談談其中的一個方面:中產階層的飢餓問題!
如果不是實際的數據擺出來,外界人很難相信美國的中產階層會吃不飽。然而這就是現實,只是與當年經濟大蕭條的時候不同,當年大蕭條時期失業者面容憔悴、在市區街道上搜撿殘食,而如今的飢餓者,很大一部分標籤是白人,已婚,有車有房有娃,著裝得體。
根據此前的調查顯示,美國人口的1/7,也就是4600萬人,接受食物援助。1200萬兒童和700萬老人,其中還有數百萬軍屬和大學畢業生。令人震驚的是受高等教育者的貧困比例,其中還包括四成的白人。而在有孩子的飢餓家庭當中,有三分之二擁有至少一名就業的成人——通常是全職工作。而另有2000萬人領取本地食品援助,沒有申請聯邦食品券,因此沒有被列入統計,所以國家地理認為飢餓人口波及美國1/5人口。
對應這一新的飢餓圖景,出現了一個新詞:2006年,美國政府棄用「饑饉」,而以「口糧無保障」來描述前一年曾有過食物不夠吃情況的家庭。不論如何稱呼,在美國挨餓者的人數已然大增,2012年達到4800萬人, 是1960年代晚期的五倍,而較之1990年代末增長了57%。
目睹今日美國的饑饉之象,如同步入一個陰暗領域:冰箱里經常只剩醬料,而當事者習以為常,並不覺得難堪;正餐是用乳酪通心粉的調味包以及其他得自派糧點的加工食材做成,新鮮水果和蔬菜只在剛領到SNAP津貼的那幾天吃得到。在這裡,你會遇到飢餓的農場幫工、退休教師,飢餓的非法移民家庭,家族史可以追溯到「五月花號」的貧困戶。
而這些中產階層陷入表面光鮮實地貧窮的陷阱,還在於其高額的貸款。在這些家庭之中,通常賺錢主力是父親,而母親做兼職。如果父親失業,就等於讓家庭吃不飽飯。原則上,美國中產家庭中夫妻任何一方失業都可能令整個家庭面臨生存困境——即便是收入較少的一方。問題在於,絕大多數這種家庭都有房貸。斷供意味著失去所有。中產階級往往被迫接受低收入工作或賺外快。而按揭、貸款或公共住宅的固定支出壓力則在持續增加。按時向銀行還貸、按時支付必要的支出令人們放棄了很多。
此外美國的貧富差距正在席捲大多數底層的財富,讓傳統中產家庭塌陷。除了美國政府的貨幣政策是罪魁禍首之外,全球化的勞工競爭也導致了美國白人勞工失去工作。但美國政客大多不會以底層不懂的金融作為攻擊點,而是把中國和墨西哥的製造業競爭作為訴求,喧囂民粹主義。
這也能說明為什麼當下美國人肥胖人數正在逐年上漲。這些人中許多捨棄了其他支出,僅限於食品,甚至用水沖淡食品,來延長食用時間。由於當下美國最為廉價而又能夠填飽肚子的產品往往富含高鹽、高油,又沒有完善的膳食結構來調整,缺乏營養已經成為了一種常態,在這種環境之下肥胖成為了身體自然而然的選擇。「飢餓與肥胖是同一枚硬幣的兩面,」研究貧富與食品政策的專家梅麗莎?博蒂奇說,「人們在處境窘迫時選擇最能填飽肚子而非有營養的食品,其實會助長肥胖。」對美國的許多飢餓人口來說,因膳食結構差而生出的贅肉是「附帶損害」——由飢餓本身造成的意外副作用。
為了掩蓋這種事實,因為人們為吃不飽而感到羞恥,把它當成秘密,尤其是那些自詡中產階級的人。受過教育的挨餓者想出了大量花招,用以掩飾他們沒錢買不斷漲價的食品的事實。素食者人數逐年增加——同時上漲的是食品價格。出現了稀奇古怪的理念——比如「免費素食主義者」運動,他們原則上不在商場購買食物,只吃垃圾堆里的東西。
那些專門介紹如何在超市找出打折食品並為全家製作經濟飯菜的烹飪書籍大受歡迎,例如用冷凍玉米煮的一碗湯或番茄通心粉。讀者們喜歡這些生存秘訣。
※史上最成功外交官:來自中國 一舉一動都受到世界寵愛
※韓國要對比特幣交易「實名制」,暴跌行情還會繼續嗎?
TAG:新融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