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華德福:一個中國媽媽的華德福幼兒園初體驗
歡迎光臨雲杉小屋!
我是雲杉媽媽,兒童語言習得碩士,旅居德國的二胎媽媽。
我在這裡為大家分享孩子語言的秘密,以及我的德國育兒故事。
一、「誤打誤撞」
最近我家老大去了一所有五十多年歷史的華德福幼兒園。很多人都問我們:為什麼選擇華德福?對華德福教育理念有什麼理解?
其實我們報名之前從沒聽說過「華德福」,更不知道華德福理念在國內還挺有市場。
當時給老大填志願時,我根據網上的簡介,就近選擇了三所我認為不錯的幼兒園。
其中一所叫「Waldorf」。入選理由是:離家近。它的日常活動安排跟老大去的托班基本一致,孩子也許比較容易適應。
另外兩所是公立幼兒園,由於錯過了最佳報名時機,這兩所幼兒園都已滿員。只有這所私立的「Waldorf」向我們伸出了橄欖枝。
後來才知道,「Waldorf」就是「華德福」;再後來才知道,老大所在托班的園長就是一位華德福理念推崇者,她的四個子女從幼兒園到高中一直就讀華德福。
緊接著是面試環節,由家長帶著孩子一起參加。面試通過後是一系列例行程序。最後我們很順 利地得到到了這所幼兒園的入園資格。
從那時起我才開始通過各種渠道了解華德福。
比起國內「高大上」的形象,德國華德福只是一種有自身特色的教育理念而已。如果「放之四海皆準」,那它早已遍地開花了。實際上華德福只是公立學校之外的另一種選擇,在德國也備受爭議。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它有很強的宗教背景;崇尚對「人智」的感知和培養,親近大自然,推崇藝術,反對「物慾」,與當今這個追求物質享受的社會格格不入;從上世紀初創立以來,始終堅持自己的「初心」,很少根據時代的發展作出改變。甚至許多中國人提到華德福都說有一種很「仙」的感覺。
華德福幼兒園的孩子們
我總覺著去了華德福,孩子還來不及參與社會,就歸隱山林了。所以報上名之後內心一直忐忑不安,但是又沒有其他的選擇,只有接受現實。
二、「妖魔化」的華德福
昏暗的森林小屋
入園適應時,我著實被幼兒園的裝修風格震驚了。從地板到牆,再到屋頂,全是實木,教室里的各種傢具也是木質的,孩子們的玩具大部分都是木質的,要麼就是純羊毛的毛氈玩偶。這些雖然很符合他們親近自然的理念,可是整個教室的氣氛難免顯得低沉。
典型的華德福幼兒園內景
不知道是不是為了省電,屋頂的大燈是關著的,整個房間里沒有一處明亮的照明,只在角落處零星點著幾盞昏黃的檯燈,輝映著隨處可見的聖母像。
總之,這個地方感覺就像一個森林小木屋,絲毫沒有咱們社會主義學校那種寬敞明亮,窗明几淨的感覺。那一刻,我甚是懷念童年教室上方那幾根鋥亮鋥亮的日光燈……
嚴肅的宗教氛圍
華德福理念飽受爭議,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它有極強的宗教性。教室各處都裝飾著聖母畫像;餐前相互握手禱告;幼兒園活動以宗教節日為主題:聖誕節、三個國王節、復活節、聖馬丁節……老師們跟小朋友哼唱的歌曲有相當一部分是天主教歌曲,誦讀的許多小詩也帶有宗教讚美詩的色彩。
聖誕新年剛過,教室里還裝飾著呈現耶穌降生故事的毛氈玩具
早就知道德國是天主教國家,學校里也會給孩子們開設宗教課程,即使是托班的小朋友也會接受聖經故事的熏陶,但是這種嚴肅的氛圍與平時孩子們接觸的那種輕鬆、自由、充滿童趣的宗教文化截然不同。相比之下,華德福幼兒園的宗教氣氛更加嚴肅、正統。在德國小學,如果孩子不願意上宗教課,還可以選修哲學;但是在華德福,似乎你早已默認了自己的天主教和基督教信仰。
這一點對於大多數沒有宗教信仰的中國人是較難接受的。這也是華德福被「妖魔化」的主要原因。
不過在當今動蕩的歐洲大陸,這樣的宗教特色也有它的優勢:至少可以自動隔離所謂的「難民」和宗教異端份子。
極強的儀式感和規則性
幼兒園的日常生活充滿了儀式感和各種規則:跳韻律操必須穿上特別的舞鞋和袍子;無論是誰,入園後一律不準使用手機;吃飯時可以向老師提要求,但不能交頭接耳……
穿著「魔性」長袍跳舞的孩子們
說到這裡,很多媽媽也許對華德福幼兒園望而生畏了。其實,除了宗教性、儀式感這些形式化的東西,華德福幼兒園的主要活動與其他幼兒園無異:音樂、舞蹈、繪畫、手工、下廚、戶外活動……
華德福幼兒園周計劃,各種幼兒園常見活動都包含其中
三、自我安慰
說實話,陪娃入園適應的這幾天,我並沒感受到華德福有什麼過人之處。
由於這是我們當時唯一的選擇,所以只好在心裡安慰自己:
時間太短,還看不出來,慢慢了解吧;
華德福幼兒園日常活動十分豐富,注重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每天帶孩子去森林裡玩,我已經很滿足了;
班裡的孩子們「動如脫兔,靜如處子」,既有孩童的天真,又有成人的懂事,老師還是很有方法的;
班裡的孩子大部分都不住在附近,有兩個孩子每天驅車近一個小時來上幼兒園,證明這裡還是有優勢的;
據說華德福的家長和孩子們都經過了篩選,孩子的朋友圈應該是沒問題的;
華德福提供有機飯菜,而且都是自己廚房製作,而附近許多幼兒園的飯食都來自於斯圖加特工業化的大廚房;
……
列舉了這麼多理由,我懸著的心卻始終沒有放下。我擔心哥哥排斥嚴肅的宗教氛圍;擔心習慣了彩色玩具的他嫌棄純天然玩具的單一;擔心過多的規則和儀式壓得他喘不過氣;擔心華德福理念不適合他。
華德福幼兒園的日常
四、豁然開朗
第四天,大娃開始適應幼兒園下午的生活,主管下午活動的老師叫史密德夫人。
史密德夫人十分受小朋友歡迎。當她提著竹筐出現在花園的時候,所有的孩子都衝過去,抱住她的大腿,親切地喊她的名字。
與她相處時,孩子們顯得十分隨意,有什麼話都無所顧忌地對她傾訴。
短暫的相處也讓我在心中對這個頭髮花白的老太太留下極佳的印象。這是一個親切活潑的女人,待人熱情又禮貌又很有分寸。與她相處不僅使人感動輕鬆愉快,而且有一種受到重視和被無條件接納的感覺。
在她的幫助下,大娃適應下午生活的第一天就離開媽媽,獨立在幼兒園呆了倆小時;第三天,分離時大娃已經不哭了;第五天分別的時候大娃拉著老師的手,轉過身來迫不及待地對我說:「媽媽,你走吧!」
華德福幼兒園的日常
已經有一年多托班經驗的哥哥早已明白上幼兒園是怎麼回事,也不存在分離焦慮了。他目前的主要問題是對新環境不熟悉。如果他喜歡這個地方,自然適應得快;要是不喜歡,自然就不想去。而一個親切活潑、懂得孩子、接納孩子的老師正是他此刻最最需要的。
史密德夫人的出現讓我對這所幼兒園好感倍增。剎那間我豁然開朗:什麼理念不理念的,最重要的還是要看老師啊!即使是遵循同一種教育理念的老師,相互之間也存在差異。無論如何,只要能讓孩子喜歡,讓家長放心的幼兒園就是好幼兒園!
五、「混齡制」的影響
雖然入園適應才幾天,但是我家大娃已經有了明顯的變化。這種變化主要來自於幼兒園「混齡制」班級的影響。
德國幼兒園都是混齡制。給人的感覺更像是一個有兄弟姐妹的大家庭。由於班裡的孩子有大有小,老師總是引導大孩子幫助小孩子。
每天我去接哥哥的時候,他都興高采烈地告訴我:今天Sophy幫娃穿衣服了;今天Matthew教我洗手了;今天David幫我扶自行車了;……語氣里滿是幸福。
老師說,哥哥的入園很順利,因為班裡的大孩子把他當成大號的洋娃娃,都搶著跟他玩兒。
華德福幼兒園的孩子做木工
回家之後,過去總是等著媽媽幫忙脫鞋換衣服的哥哥,現在竟然主動幫助弟弟脫衣服,還自告奮勇要訓練弟弟上廁所。
真沒想到這樣的變化僅僅發生在幾天之內。看來小孩還是需要跟比他大的孩子接觸,通過無意識的模仿,自然而然就能學到很多東西。
P.S.我們接觸華德福的時間還是太少,各方面了解都很膚淺。今天就先寫到這裡。一會兒又要去幼兒園了,我還是先多多感受吧。希望這些粗淺的分享能給對華德福理念感興趣的你提供一些幫助。
(註:由於幼兒園不允許拍照,文中圖片皆來自於網路)
我是雲杉媽媽,以上是今天的德國育兒故事。咱們下次再聊。
TAG:雲杉小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