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死後,諸葛亮是如何安定內部人心的?
三國的戰火還在熊熊燃燒,蜀國劉備卻再也無力支撐,撒手人寰。留下年弱的幼主托於孔明:「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孔明只能以一己之力,挑起蜀國這片爛攤子繼續走下去。在劉備死後,諸葛亮是如何安定內部人心的呢?
蜀國內部情形
劉備東征大敗而歸。不僅折了手下猛將桃園三結義的兄弟關羽,而且丟掉了具有戰略意義的土地——荊州。在那個時期戰敗的代價,遠不及此。劉備在白帝城撒手人寰,恰逢戰敗。整個蜀國人心惶惶,動蕩不安,士兵數量急劇下降。軍隊在那個時代的意義不言而喻,劉備的逝世,給國家帶來很多不安定的因素,此時朝廷的政局如履薄冰,諸葛亮不得不小心翼翼謹慎主持,選取信任可用之人任重而道遠。
蜀國外部情形
諸葛亮在《出師表》也談到:「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他此時面臨的是內憂外患的局面。「北邊有曹魏,虎視眈眈;東邊有孫吳,不懷好意」諸葛亮應該如何打破這僵局呢?為了蜀國上下鼓舞士氣,他打著興復漢室的旗號,選擇了北伐長安。在七年間對曹魏發動了五次戰爭。戰果頗豐,但卻以諸葛亮心力交瘁猝死五丈原而宣告結束。
幼主劉禪
「樂不思蜀」的劉禪在歷史上成為了懦弱的標誌。太子劉禪雖然在戰亂中沒有接受過當時大儒正規的教育。但虎父犬子,多年跟隨劉備四處征戰,雖然懦弱但絕不會如後世所言一無是處。但由於當時形勢所迫,局面非劉禪能力所能控制。諸葛亮只能親自把持朝政,將蜀國形式暫時穩定下來。
無論是北伐還是代幼主處理朝政,蜀國在諸葛亮的治理下,緩緩有了起色,人心也逐漸安穩下來,不愧是治世之才,無愧於卧龍先生的稱號。
※歷史上搶奪孤兒寡母江山的人,為什麼自己或不遠的後人的下場不太好?
※武林高手真能一統江湖當上皇帝?你沒聽錯,這事真發生過
TAG:小劉說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