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點熱的影響因素有哪些,它有什麼癥狀和體征!
斑點熱(Spotted fever,SF)是由一群病原體為斑點熱群立克次體(Spot te d fever group rickettsiae,SFGR)引起的一組疾病的總稱,包括:落基山斑點熱、鈕斑點熱扣 熱、北亞熱、昆士蘭斑點熱、立克次體痘和日本紅斑熱等。
斑點熱群立克次體的流行病學
經過近40年的研究,我國立克次體研究者對SFGR在我國分布有了一定的認識,雖然目前 對SFGR的調查只局限在部分省區,但在所調查的地區都發現了SFGR感染的證據,因此,可以 推測SFGR在我國分布很廣。現已查明:SFGR在我國北方的覆蓋面為北緯40°~50°、東經80 °~135°的地區。在這一區域里從病人、嚙齒動物、蜱及蜱卵中分離出了SFGR。在我國南 方的分布為北緯17°~28°、東經95°~120°附近的地區,是以人群、鼠類抗SFGR的血清 抗體及蜱中分離出SFGR為依據。通過病原學證實在我國存在的SFGR有:西伯利亞立克次體、 內蒙古立克次體、黑龍江立克次體及虎林立克次體4種。通過血清學證實的有:北亞熱、立 克次體痘及鈕扣熱。人群對斑點熱的易感性是普遍的。
影響因素
感染與流行主要取決於以下兩個因素 :
(1)當地人群抗體水平的高低與年齡因素有關,成人高,兒童低,後者可謂高危人群( 包括外來人員),最易受到斑點熱群立克次體的感染;
(2)感染與蜱接觸頻率的高低成正 比,不受性別制約。春季是蜱活動的高峰季節,人群在野外作業繁忙,也是斑點熱發生的高 峰季節。因此,病例的季節分布依媒介蜱的季節消長和人的活動而定。
在80年代中期以前SFGR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我國北方,南方的研究一直比較薄弱,近10年 來SFGR的研究開始向南方轉移,相繼在福建省、廣東省和海南省的健康人群和病人及鼠類血 清中查到了SFGR抗體,並在福建省的越原血蜱中首次分離了1株西伯利亞 立克次體
癥狀和體征
在70%病例可有蜱叮咬史.潛伏期平均7天,變化範圍3~12天,潛伏期越短,感染越嚴重.發病突然,有嚴重頭痛,寒顫,虛脫和肌痛.熱度在幾天內可達39.5~40℃並持續(在嚴重病例長達15~20天),早晨可稍緩解.可有嚴重乾咳,在發熱的第1~第6天,大多數病人在腕,髁,手掌,腳底和前臂出現皮疹並迅速擴散至頸,面,兩腋,臀和軀幹.熱水,酒精塗抹常引起出疹.最初粉紅色斑疹將變成深色斑丘疹.約4天,疹損會變成瘀斑,融合成大片出血區,最後潰爛.神經系統癥狀包括頭痛,煩躁,失眠,譫妄和昏迷及腦炎癥狀;在嚴重病例血壓下降;肝腫大可存在,但黃疸不多見,局部肺炎可產生.未接受治療者可產生肺炎,組織壞死和循環衰竭,心和腦後遺症.在暴發性病例可因心跳突然停止而死亡.
預後和預防
早期使用抗生素可使死亡率從20%顯著降低到7%,並可預防大多併發症.
無有效疫苗可用,無切實有效方法消滅整個地區的蜱,但可通過控制小動物群體使地方性流行區蜱的數目下降.為預防蜱接觸皮膚可將褲子塞進長靴或長襪,穿長袖襯衫,在皮膚表面塗擦25%~40%二乙基甲氨(diethyltoluamide),衣服上使用苄氯菊酯能有效驅蜱,但在兒童有毒性反應的報道.應保持良好衛生習慣,特別在兒童,要經常檢查有無蜱粘附身體.已吸過血的蜱應小心除去,不要用手指壓碎,防止感染.可用小鉗咬住蜱的頭部慢慢拉出,粘附處用酒精消毒.
在地方性流行區被蜱咬傷後,但無臨床癥狀者,不要立即給予抗生素.但病人或其父母應密切注意早期癥狀的出現,如有發熱,頭痛和疲乏出現,不管有無皮疹,抗生素治療應迅速開始.
流行病學和病理學
落基山斑點熱限於西半球,起初在落基山州發現,實際上美國所有州(緬因州,夏威夷州,阿拉斯加州除外)都有該病,特別是大西洋州.在成年蜱活動的5~9月,人類進入蜱浸染地區後易獲得感染,在南方的一些州,病例全年都可發生.<15歲的兒童發病率高,此外是經常進入疫區工作或休閑人員.
硬殼蜱(硬蜱科)儲存立氏立克次體,感染的雌蜱還可將病原體傳給子代.蜱和某些哺乳動物是自然儲存宿主,動物是供蜱吸血.Dermacentor andersoni(林蜱)是美國西部的主要媒介;D.variabilis(狗蜱)是美國東部和南部的媒介.病原體也長期存在於兔和其他小型哺乳動物.RMSF不可能從人直接傳染給人,也不會經咳嗽產生的飛沫傳播.
小血管病變是典型的損傷,立克次體在損傷內皮細胞和血管中增殖可形成血栓導致阻塞,在皮膚,皮下組織,中樞神經系統,肺,心,腎,肝和脾中產生血管炎,在嚴重病人常產生彌散性血管內凝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