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為您解說:背為陽,腹為陰!陰陽調和好過冬
中醫有個很知名的理論,叫做「天人相應」!即人體和大自然是不可分割且息息相關的一個整體,就是說大自然會根據人類的活動而變化,而人體也會隨著大自然的變化而變化!
秋意漸涼,天氣開始逐漸變冷,人體為了適應這一變化,體內的陰陽也隨之而變化。由於人體的變化趕不上自然的變化快,所以此時人體容易出現陰陽失調,容易生病。
趁寒冬凜冽還沒到,養好背,護好腹,陰陽調和,養生固本。
「背為陽」
陽脈之海,陽和在背
-
1
-
人體背部分布的基本上都是陽經,脊柱是主一身陽氣的督脈所在,督脈為「陽經之海」,統攝一身之陽,全身陽氣的運行無不與之相關。刺激這些經脈穴位,可以起到振奮陽氣、調和氣血,恢復臟腑功能的作用。
1
捏脊
捏脊可以刺激背部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及五臟背腧穴,達到調整陰陽,調和氣血,恢復臟腑功能的作用。捏脊對於常見的疲乏、消瘦、失眠、食慾不佳、消化不良、怕冷、易感冒、肩背腰疼痛都有很好的效果。
捏脊時可用兩手沿著脊柱的兩旁,用捏法把皮輕輕捏起來,邊提捏,邊向前推進,由尾骶部捏到枕項部,重複5~10遍。
2
搓背
搓背可在洗浴時進行。用濕毛巾搭於背後,雙手扯緊毛巾兩端,適當用力搓,直至背部發熱為止。
如果自己不方便,也可以讓他人代為搓背,但用力不要過猛,以免搓傷皮膚。搓背法可防治感冒,緩解腰背酸痛、胸悶、腹脹等。
3
艾灸
艾灸是藉助艾火的純陽熱力和藥力給人體以溫熱性刺激,通過經絡腧穴的傳導,來調節臟腑的陰陽平衡,可以強身健體、培補陽氣,調理五臟氣血、安神定志、通經活絡。
大家可以選擇艾灸貼或是艾條熏灸、艾灸盒施灸,都可以起到很好的保健效果。
4
撞背、捶背
撞背時雙足與肩同寬,背靠牆壁站立,約相隔20~40厘米,全身放鬆,身體後仰,用背部輕緩的撞擊牆壁,用力適度,借撞擊的反作用力使身體恢復直立,撞擊下背部時,上身適當前傾,使下背部略向後突出。
此外,也可以用捶背的方式進行,同樣可以有效刺激背部穴位,幫助疏通背部經脈氣血,從而起到氣血調節,養生強身的作用。
「腹為陰」
陰脈之海,陰和在腹
-
2
-
腹部有7條陰經所過(6條陰經和1條任脈), 是先天最容易寒凝的地方。中醫認為:陰屬寒、寒則凝、凝則結、結則聚、聚則不通、不通則痛。
中醫養生根據沖任督三脈循行的規律。沖任督均起於小腹之內胞宮之下,形成「一源三岐」的人體生命點。任脈有統化全身各陰經,主管五髒的作用。督脈有總督全身各陽經,主管六腑的作用。因而腹部被喻為:「五臟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源。」
1
揉腹
揉腹可通和上下,分理陰陽,去舊生新,充實五臟,驅外感之諸邪,清除內生之百症。現代醫學認為,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胃腸平滑肌的血流量,增加胃腸內壁肌肉的張力及淋巴系統功能,使胃腸等臟器的分泌功能活躍,從而加強對食物的消化、吸收,並明顯改善大小腸的蠕動功能,可起到排泄作用,防止和消除便秘,這對老年人尤其重要。
一般選擇在夜間入睡前和起床前進行,排空小便,洗凈雙手,取仰卧位,雙膝屈曲,全身放鬆,左手按在腹部,手心對著肚臍,右手疊放在左手上。先按順時針方向,繞臍揉腹60次,再逆時針方向按揉60次。按揉時,用力要適度,精神集中,呼吸自然,持之以恆,可以收到明顯的保健效果。
長期摩腹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腸蠕動,對便秘和消化不良有很好的治療效果。也可以對神闕(肚臍)進行艾灸,可以懸灸、隔姜灸,效果都不錯。常灸神闕,百病自滅!
「足」
排毒養顏、滋陰助陽
-
3
-
我們的腳上分布有足三陽和足三陰經。其中足陽明胃經及足少陽膽經是專管消化功能的,足太陰脾經和足厥陰肝經則是管消化分類吸收的,足少陰腎經和足太陽膀胱經是專管排毒的。
這些經絡都在足這裡彙集,所以足部是我們調陰陽一大部位。我們可以對足底進行敲打按摩艾灸或者熱水足浴。足浴水溫在45度左右,時間約20~30分鐘,以泡至微微出汗為宜,此法能促進血液循環、滋陰助陽、排毒養顏。艾灸可灸療足底的湧泉穴,尤其是晚上,能補益腎精,幫助入眠。
「腋」
提高免疫力平衡陰陽
-
4
-
腋窩是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循行之處,此三條陰經可調理心臟和肺臟的陰陽。現代醫學的解剖學認為腋窩分布有大量且重要的神經、血管和淋巴結,如果經常按摩腋窩,能促進體液循環。
按摩方法:可沿著手臂內側面,逐漸向下搓揉至手腕,以發熱為度。尤其是女子,更應該經常按摩,對於預防乳房疾病也有幫助。
陳俊傑
中醫針灸理療師
畢業於陝西中醫學院,經過多年的臨床經驗及遍訪名師形成了一套中醫治療思維體系,年富力強,技術精湛,擅長中醫內科、針灸專業,運用針灸、推拿等中醫傳統特色理療手段治療頸椎病、要三橫突綜合症、肩周炎、急性腰扭傷、眩暈、失眠、慢性病、腸胃疾病等疑難雜症。
來源:處州國醫館
※麗水有位「姑娘」,竟然是畫壇、攝影圈、影視界的大紅人!
※精品民宿專題 50/童話里的絕美小木屋
TAG:一機游麗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