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玄武:傳說的獸原型探秘

玄武:傳說的獸原型探秘

全世界的龜鱉250種左右,其中陸龜60種、澤龜180種、海龜8種。陸龜科10屬39種,為分布廣泛的陸棲龜類,在澳洲以外的世界各地都能見到,其中一些僅存於偏僻的海島,主要為植食性,可以生活在較乾旱的環境中。提到玄武的原型,很多人就會想起那些奇怪的象龜來,這些地球的古老精靈正面臨滅絕的危機。

非洲陸龜科最豐富的大本營,如著名的豹龜屬獨有物種豹紋陸龜(見上圖),俗稱豹龜,一般成龜甲長35-45厘米,最大記錄達70厘米重48.6千克,分布於分布於非洲大陸的蘇丹、衣索比亞、南非等地,已知亞種2個,甲紋豐富而漂亮,不同亞種背殼圖案顯著不同,是爬蟲界有名的觀賞龜類。豹紋陸龜棲息於非洲半乾旱草原,常藏在豺、狐狸、食蟻獸所挖的洞穴中,主要以植物為食,喜歡果類和仙人掌植物。扁陸龜屬僅扁陸龜(見上圖)1種,別名扁平陸龜、板龜、餅乾龜、石縫陸龜、薄餅陸龜、非洲軟甲陸龜等,體長15-20厘米,最大特徵為龜殼扁平帶有美麗圖案,背甲深黃色,背甲和腹甲的盾片上長著棕色或黑色斑紋,胸甲上有較大的光滑柔軟區域,外形在陸龜中屬異類,分布於肯亞、坦尚尼亞,善於攀爬,常躲藏到岩縫裡,為草食性龜類。

亞達伯拉象龜屬僅亞達伯拉象龜(見上圖)1種,背甲長0.9-1.3米,鼻孔呈縱向細長狀,腿粗壯,體型健碩,是體型僅次於加拉帕戈斯象龜的第二大陸龜,分布於印度洋的塞席爾群島和馬斯克林群島,該區域曾分布18種象龜,18-19世紀間大量滅絕只剩下亞達伯拉1種。亞達伯拉象龜是第一種受國際保護的陸龜,是最大壽命最長的陸龜,也是全世界最大的陸龜族群,食性與豹龜、蘇卡達類似,主要草食性,喜歡水果類食物,有時也會食用動物死屍。挺胸龜屬獨有種挺胸龜(見上圖),別名挺胸角陸龜,背甲長13-20厘米,體色豐富,背甲色彩與圖案變異較大,喉盾未分成左右兩部分,細長且向前方突出,因雄龜胸甲特別突出而得名,分布於南非及那米比亞南部,棲息於沿岸沙漠地帶,草食性。挺胸龜性情溫順,敏捷靈活,可能是當今跑得最快的陸龜。雄性領域性強,繁殖期常為爭奪配偶而角斗。挺胸龜背甲顏色亮麗,腹甲構造特殊,獨具風韻,數量稀少,目前未有人工繁育的個體。

象龜:枯竭的地球寶石

類別:陸生爬行動物

科目:龜鱉目陸龜科

產地:亞、非、美

瀕危:瀕危

馬達加斯加島盛產2種蛛網龜,代表種蛛網龜(見上圖),甲長12-15厘米,背甲具有特殊的釉黑色澤與近似網狀的鮮黃色花紋,是唯一盾與胸盾交接處具樞紐關節構造可活動的陸龜,主要分布在馬達加斯加島西南部的沿海區域,亞種3個,與輻射龜的分布區域有部份重疊,因花紋神似蜘蛛網而得名。蛛網龜主要清晨活動,乾旱時夏眠,為雜食性龜類,以草食為主,偶爾會以牛糞、土壤中的軟體動物或昆蟲若蟲為食,繁殖難,成長也比其他陸龜慢。扁尾陸龜(見上圖),別名平背陸龜,甲長12-15厘米,外形與習性與分布馬島南方的珠網陸龜很類似,分布於非洲馬達加斯加島西部,棲息於當地乾燥落葉樹林,過去作為蛛網龜亞種,現已獨立為單一陸龜種類,由於棲息地破壞,數量稀少,已被列為CITES附錄I的保育龜類,可能在30年內就會絕種。

還有2種赫赫有名的馬島陸龜,即輻射龜和安格洛卡。輻射龜(見上圖),別名放射陸龜,體長達40厘米,背甲高聳隆起,但與印度星龜等不同每片背甲中央平滑,背甲中央為橘色或黃色放射紋路,背甲上有清晰的星形或放射狀花紋,頭部粗鈍,四肢粗大,分布於馬達加斯加島的南部,生活在長滿灌木和森林的乾燥地帶,草食性。輻射龜因花紋絢麗而成為爬蟲界寵兒,野外數量稀少,是世界上珍稀的陸龜之一。安哥洛卡陸龜(見上圖),別名犁頭龜,體長可達43厘米,呈高圓拱型,背甲由里向外顏色依次變深,從甲片中間的淺棕色逐漸過渡到甲片外緣變為黑色,背甲上有非常淺的放射條紋,在腹甲咽喉部有單一的喉盾,似鳥喙狀從咽喉處沿頸部彎曲深出,在肋盾處有淺棕色與棕色交替的楔形圖案,分布於馬達加斯加島西北海岸的Baly灣和Sada海峽一帶,因棲息地喪失、非洲野豬引進掠食安格洛卡幼龜和卵及非法貿易,導致這一物種野生數量不足1000隻,是世界十大瀕臨滅絕的動物之一。

亞洲的凹甲陸龜屬是現存最古老的龜種,僅2種,代表種凹甲陸龜(見上圖),別名麒麟陸龜、山龜、龜王,體長可在30厘米以上,前額有2對對稱的大鱗片,背甲前後緣呈強烈鋸齒狀,背甲中央凹陷,故得名。臀盾2枚身體背部黃褐色,腹甲黃褐色,綴有暗黑色斑塊或放射狀紋,背甲與腹甲直接相連,其間沒有韌帶組織,四肢粗狀,圓柱形,有爪無蹼,分布於東南亞和我國的湖南、海南、雲南和廣西,野外習性不為人知,因棲息地喪失、人類過度捕獵等因素導致野外種群急劇下降,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靴腳陸龜(見上圖),背甲相對較低,椎盾區域向下凹陷,尾部及左右後肢根部間長有幾枚小趾狀的發達鱗片,背甲長60厘米,重37千克,是體型第四大的陸龜,也是亞洲最大的陸龜,分布於印度西部至東南亞熱帶雨林,亞種2個,性喜溪流附近區域,以植物為食,有時也會捕食無脊椎動物及青蛙。

星龜屬包括緬甸星龜、印度星龜等3種,著名種為蘇卡達陸龜(見上圖),別名非洲盾臂龜,外形似豹龜,但甲殼上並沒有花哨的紋飾,全體幾乎是接近單純的亮棕色,喉甲突出,某些雄性成體在前面及後面的緣盾會明顯捲曲,大腿後側有數枚圓錐形的粒狀鱗片,甲長可長達76厘米,重60千克,最大記錄83厘米重105千克,是世界第三大陸龜,也是大陸型陸龜中體型最大的,分布於非洲的塞內加爾到衣索比亞,棲息撒哈拉沙漠外圍及熱帶稀樹草原等開闊乾燥區域,性活潑,為素食性。印度星龜(見上圖),別名印度星斑陸龜,體長30-38厘米,背甲上每一個鱗甲都有一個星星圖案而得,一般8-12個放射花紋,花紋的粗細又可分為印度星龜與斯里蘭卡星龜,主要分布於南亞半乾旱的草原中,喜歡吃水果類、多刺仙人掌、莖葉肥厚的植物和薊。

印支陸龜屬包括印度陸龜等3種,西里貝斯陸龜(見上圖),別名蘇拉維西陸龜,背甲長25厘米,胸盾有兩塊黑斑,分布在印尼相距上千公里蘇拉威西和哈馬赫拉島兩個區域,草食性,尤喜食黃色果蔬,偶爾也吃昆蟲。代表種緬甸陸龜(見上圖),別名象龜、龍爪龜、黃頭陸龜等,甲長20厘米以上,頭頂有對稱的大鱗片,背腹甲淡黃色或灰白色,略帶淺綠色,每一盾片中間均有不規則的黑色斑塊,同心紋明顯,頭部淺綠黃色,四肢粗壯,圓柱形,有爪無蹼,主要分布於印度東北部至越南一帶,我國見於雲南及廣西熱帶地區,為亞熱帶陸棲龜類,棲息于山地、丘陵及灌木叢林中,素食性,也吃真菌、蛞蝓,因過度捕捉及棲息地喪失,野生種群數量銳減,被我國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沙龜屬又稱星叢龜,共3種,均為非洲瀕危物種,包括南非的瀕危的物種體長達15厘米的幾何陸龜(別名幾何星叢龜、幾何沙龜等)。帳蓬星叢龜(見上圖),別名帳篷沙龜,體長13-15厘米,背甲中央具顯眼的龍骨,兩側斜面則有如帳篷般陡峭,分布於南非、納米比亞、波薩那乾燥地區,亞種3個,喜歡食用仙人掌、扶桑花葉等多肉多汁的植物。鋸緣星叢龜(見上圖),別名鋸緣帳篷陸龜、喀拉哈里星叢陸龜,背甲最大約12厘米,外型酷似印度星龜,不過頭部是呈現褐色帶黑斑,甲緣呈現大鋸齒狀,背甲紋路較象龜屬陸龜規則,主要分布於非洲南部的乾燥草原及沙漠邊緣地帶,草食性,特別喜愛含水分較多的仙人掌等植物。

陸龜屬包括緣翹陸龜(見下圖),等5種,常見種歐洲陸龜(見上圖),背甲16-18厘米,上臀甲1枚,後大腿內側具有大型圓錐狀鱗片,以及尾部無任何大型角質鱗片,分布於北非、歐洲西南部、南斯拉夫至伊朗及前蘇聯西部,亞種4個,素食性,棲息於乾燥草原與森林地帶。歐洲陸龜是最普遍的陸龜,在地中海陸龜中僅次於四趾陸龜,是數量第二大的陸龜。赫曼陸龜(見上圖),背甲18-20厘米,具有上臀盾1枚,大腿上並無大型疣狀鱗片,前肢前緣上有5-10列小型鱗片,分布於西班牙、法國南部至土耳其近歐洲區域,棲息於乾燥草原或灌木丘陵地帶內植物豐富且濕度較低的區域,雜食性,尤其嗜食豆類植物,有時捕食蚯蚓、蝸牛及昆蟲,聰明活潑,是歐系陸龜的代表品種之一,也是溫帶陸龜的代表。

四爪陸龜(見上圖),別名旱龜、草原陸龜等,背甲長12~16厘米,背殼高而圓,呈圓拱形,成體背甲黃橄欖色,幼體略呈草綠色。背甲由36片對稱排列的盾片組成,盾片上具有不規則的黑斑,並可清晰地分出一圈圈的環紋。腹甲黑色,由11片對稱排列的盾片組成,盾片邊緣為黃色,分布於哈薩克南部荒漠、天山山脈的西南部及黑海東岸和伊朗西部、印度西北部,在中國僅產於新疆霍城縣,棲息於丘陵和荒漠地區,除冬眠外還要夏眠,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穴龜屬4種,如哥法地鼠龜(見上圖),別名佛州地鼠龜,最大甲長38厘米,前肢第1雙趾爪根部至第3雙趾爪根部的間隔同於其後肢第1雙趾爪根部至第4雙趾爪根部的間隔,背甲略帶黃色,平滑而細長,頭部碩大,前端較鈍,棕灰色,因為天生會如地鼠一樣鑿地洞躲避陽光或酷寒而得名。哥法地鼠龜分布在美國東南部,棲息於靠近林區且排水良好的砂地,常潛藏於所挖掘的深穴中,草食性,以青草及果實為食。哥法地鼠龜是哥法地鼠龜是所有陸龜中膀胱蓄水能力最好的,野外已瀕臨絕種。沙漠地鼠龜(見上圖),俗名沙漠陸龜,最大甲長37公分,只有1枚腋盾,在所有的椎盾中以第5椎盾的寬幅最大,是一種獨居爬行動物,分布於美國西南部、墨西哥西北部,以青草,花及仙人掌為食。

廣泛遍布非洲中央大陸的折背龜屬共6種,如荷葉折背陸龜(見上圖),最獨特之處在於背甲後半部都有關節可以摺合,遇到敵人時,用來保護其後肢及尾巴。代表種鍾紋折背陸龜(見上圖),別名鍾紋陸龜、婁費爾德折背陸龜,甲長可達22厘米,有1枚臀盾以及1個鉤狀上顎,分布於撒哈拉沙漠以南之非洲大陸及馬達加斯加島,亞種3個,是折背龜中分布最廣和數量最大的一種,主要棲息於乾燥草原或矮樹葉區,雜食性,以掉落的果實、節肢動物、蝸牛及動物腐屍為食。鍾紋折背陸龜性害羞,但較活潑,雄性的領域性比較強,繁殖期會為爭奪配偶而發生激烈爭鬥。

以加拉帕戈斯象龜為代表的龜象屬的品種是世界上最大型的陸龜,而珍龜屬卻擁有體型最小的龜鱉,即斑點鷹嘴珍陸龜(見上圖),別名斑點海角陸龜、斑點陸龜,最大甲長僅9.8厘米,分布於南非納瑪瓜地的部分地區和西部海角,主要棲息於岩石地區,大多時間都隱藏於遮蔽物之下,冬夏兩季一直休眠。珍龜屬5種,如鷹嘴珍龜(見上圖),別名鸚嘴海角陸龜、鉤嘴海角陸龜、鷹嘴陸龜,體長8-12厘米,喙呈鉤狀,最主要被發現在南非南部的潮濕海岸地區,素食性,最主要活躍於溫暖的早晨,聚集在陽光底下取暖。

以加拉帕戈斯象龜為代表的南美象龜屬,是陸龜科象龜的代表,共4種,如分布於阿根廷和烏拉圭乾燥草原地區的阿根廷象龜(見下圖),最大甲長43厘米,比較罕見稀少。著名種紅腿象龜(見上圖),最大甲長達45厘米,體色變異大,一般成體背甲為茶褐色或黑褐色的底色,每塊肋盾和椎盾的中心有淺黃色的環形花紋。腿部和尾部上的大鱗片的顏色各異從黃色到深櫻桃紅色,頭部大鱗片的顏色從淺黃色至鮮紅色,是顏色鮮艷的龜種。紅腿陸龜的分布遍及中美洲南端及南美洲的中北部,通常發現於相對乾燥的草原和森林地區,也出現在潮濕的森林環境中,主要以草為食,也吃動物性食物。因人類過度捕獵和棲息地喪失,種群數量急劇下降。近親黃腿象龜(見上圖),最大甲長82公分。背甲呈茶色,各鱗甲的中央部分為黃褐色周邊顏色較暗,背甲中央部分未呈蜂腰狀-且近後肢邊緣會略為鼓起,四肢鱗片尖端呈橘黃色,分布於南美,與紅腿象龜分布區部分重疊,主要棲息於熱帶常綠或落葉雨林中,以青草,多肉植物果實及動物死屍為食。

南美象龜屬最瀕危的為加拉帕戈斯象龜(見上圖),別名加拉巴哥象龜、大象龜,體型與亞達伯拉象龜相當,成體體長一般1米以上,雄性體重可達260~320千克,雌性體重約130~190千克之間,有些亞種可超過1.5米,壽命依估計可輕易超過150年,也是公認的現存體型最大陸龜。加拉帕戈斯象龜分布於厄瓜多西邊外海加拉巴戈群島的9個小島上,草食性,亞種14個,形態各異,其中Fernandina海島陸龜和Isabela海島陸龜2個亞種已絕種,其他瀕臨滅絕,特別是而Pinta島上的亞種abingdoni僅剩下著名的孤單喬治一個。加拉帕斯戈陸龜體形龐大,生命周期超過一百年,性成熟的年齡大約需要25年,因18至19世紀的捕鯨者及海盜經常捕捉象龜作為食物和人類帶來的家畜和島上所外移的輔乳類動物及貓科動物捕食龜蛋或幼龜導致這一物種瀕臨滅絕。

掃一掃關注我們

更多陸龜趣聞早知道

最全的陸龜百科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陸龜 的精彩文章:

那些年我們一起玩過的陸龜
每天認識一種龜:西部赫曼氏陸龜

TAG:陸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