悶泡、坐杯、留根、煮茶,這些喝茶時容易被混淆的辭彙,搞懂了嗎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泡茶,總能衍生出許多的話題,如過江之鯽,隊伍聲勢浩大。
這些問題,時而出現在公號的後台,時而在朋友圈冒泡,時而出現在對話框當中,存在感極為強烈。
原以為村姑陳已經把沖泡的話題說得挺透徹,奈何日更的速度,比不上茶友們發現問題的活躍思維。
都說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泡茶也是一樣。一千個茶友泡茶,就會有一千個問題。
可這些問題,問的極為到位。要是能把這些問題都弄明白,搞清楚,就不用發愁茶要怎麼泡了。
一茶友問:「我用紫砂壺泡茶,要是沒有把水倒乾淨,是不是就叫做坐杯呢?那它和悶泡有什麼區別呢?」
其實茶友提的這個問題中,隱藏了沖泡時會遇到的3個問題。
水沒有倒乾淨,其實稱之為留根,而非悶泡和坐杯。
看到此處的您,是否能分得清「留根」、「悶泡」和「坐杯」的區別呢?
其實很這些詞都很簡單,要是看文章之前分不清,那看完之後就能找到答案,我們一個詞兒一個詞兒地來解讀。
《2》
留根
留根,即在泡茶的時候留下一些茶湯,不要倒乾淨。目的是為了讓茶葉的滋味得以延續,風味沒有太大的起伏變化。
通常留根法,是有意而為之,目的性極強,就是為了讓茶更好喝。
在泡茶時,有兩種情況會用到留根法。
第一,煮茶要留根
煮老白茶時,村姑陳會建議茶友們倒茶時,別把茶都倒乾淨,而是要留下1/5的母湯,以備續水之用。
這樣做,可保證每一壺煮出來的老白茶滋味甘醇、柔和,不會有有太大的變化。
要是每煮一壺茶,都把茶湯倒乾淨,那茶湯的濃度下降的快,茶也不耐泡。
可能我們喝到的第一壺茶,帶有濃郁的棗香、葯香,等到我們喝第二壺茶的時候,就只剩下粽葉香。到第三壺的時候,就變淡很清淡,沒有太多的滋味。
第二,玻璃杯泡茶要留根
在用玻璃杯泡茶時,通常也會用到留根法,目的也一樣,為了讓茶更好喝。
比如在用玻璃杯沖泡綠茶、白毫銀針、白牡丹這類茶時,我們也會留下茶湯,以延續茶葉鮮爽甘醇的味道
如果前幾杯都把茶湯滴盡,到後面幾泡幾乎就沒味了,尤其是味淡的茶。
如果用白瓷蓋碗泡茶,不建議茶友們用留根法。
最後幾滴茶是精華成分,如果沒倒盡,茶湯濃度不夠。
如果用留根法,茶葉一直泡在水裡,等到下一泡茶的時候因為泡得過久而苦澀。
《3》
悶泡
悶泡,可理解為悶+泡。
悶,指的是密閉,使不透氣。要形成悶的條件,一定是要有一個密閉的空間。
泡,即茶葉浸泡在水中。
我們平時所說的悶泡,就是加夠水之後,蓋上蓋子悶泡,至少3分鐘時間。
比如用紫砂壺、蓋碗這類有蓋的茶具,都可以達到悶泡的效果。
悶泡,其實是一種比較極端的做法,容易讓茶葉的缺點呈現。
比如有的老茶客喝茶,想知道一款茶有什麼缺點,就會加蓋悶泡,等到茶湯涼了,再倒出來品嘗,找茶葉的缺點。這種做法,不就是大家來找茬嘛。
還有的茶友,手邊泡著茶呢,忽然有事要離開幾分鐘,沒來得及出水,茶葉悶泡在紫砂壺、蓋碗里,把茶葉里最最最深層次的物質都激發出來。
不論是有心還是無意,這種長時間悶泡出來的茶,不建議大家喝。茶湯會變得苦澀、濃烈,極端影響喝茶體驗,簡直堪比現代版「十大酷刑」。
《4》
坐杯
從字面上來說,「坐杯」就是讓茶葉坐在杯子里。
實際上是等待茶葉中的物質析出,讓這些滋味物質均勻擴散而延緩出湯的時間。
平時我們泡茶時坐杯,往往是因為茶湯變淡了,喝在嘴裡沒啥滋味。但看茶葉,它還沒有完全舒展,丟了又很可惜。這時候,我們就會延緩出水的時間。至於延緩的時間,要根據茶湯的濃淡情況判斷。
像沖泡岩茶,到第四沖的時候,村姑陳通常會延緩10秒左右出水,茶葉和水多接觸一會兒,滋味釋放的就更多一點兒。
如果到了第八沖,那這坐杯的時間又會更長一些,通常坐杯1分鐘就行。
坐杯和悶泡,是不一樣的性質。悶泡是瘋狂地讓茶和水長時間接觸,是為了讓茶葉的缺點暴露。而坐杯是循序漸進的,目的是為了讓茶湯更好喝。
說到坐杯,必然會有茶湯提到煮茶和它有什麼區別。這個話題,我們也來聊聊看。
《5》
煮茶
煮茶,就是把茶煮著來喝。
在煮茶的過程中,茶和水直接接觸,經過短時間的沸騰之後,茶葉中的物質析出,溶於茶湯,形成獨特的風味。
「煮茶」和「悶泡」、「坐杯」是截然不同的概念。
煮茶的過程中,水溫恆定。坐杯和悶泡沒有恆定的溫度,水溫還是在一個不斷下降的過程。
同坐杯一樣,煮茶是為了茶湯更好喝,是為了提高我們喝茶的愉悅感。
且能夠拿來煮的茶,也有一定的要求,最好是上了一定的年份。比如陳年的白茶,就適合煮著喝,而當年的新白茶,則不建議茶友們煮著喝。這一點,也是煮茶的與眾不同之處。
《6》
「悶泡」、「坐杯」、「留根」、「煮茶」,這些容易被我們混淆的辭彙,您都搞懂了嗎?
分清這些詞,以後在茶桌上,再也不同擔心自己鬧出烏龍啦。
一飲滌昏寐,情來朗爽滿天地。
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
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
寫文章,還是喝杯白茶最自在!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愛茶,愛上一種雅緻的生活方式
※隱於茶席,卻又不可或缺。粗陶茶具
TAG: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