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開復的達沃斯見聞

李開復的達沃斯見聞

1月23-26日,第48屆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在瑞士達沃斯召開,主題為「在分化的世界中打造共同命運」。會議召集了來自全球政商、國際機構、公民社會、學術、媒體、藝術等各界超過2500多位領袖人士出席,以更新指導多方利益相關者合作的全球議程,共同應對當下重大政治、經濟與社會挑戰。

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博士受邀飛赴達沃斯參會,作為多年參會的資深「記者」,他隨時回傳了在達沃斯的見聞,分享他看到聽到的新鮮。


達沃斯當地時間1月23日,在MIT的午餐會上,李開復與李飛飛(Google Cloud AI/ML領域首席科學家);Richard Socher(Salesforce首席科學家);Mustafa Suleyman(DeepMind 聯合創始人兼主管)進行了對談;主持人是Andrew McAfee(麻省理工學院數字經濟倡導行動聯合創始人)。

上個月,DeepMind團隊發表了最新論文,提出強化學習演算法AlphaZero,一種可以從零開始,通過自我對弈強化學習在多種任務上達到超越人類水平的新演算法。據說,AlphaZero在8個小時訓練後就擊敗李世石版本的AlphaGo;再用4小時訓練擊敗世界頂級的國際象棋程序Stockfish;再用2小時訓練擊敗世界頂級將棋程序Elmo。

一時間,AI界嘩然:通用AI問世啦,AlphaZero完爆人類。

在午餐會上,DeepMind 的聯合創始人Mustafa Suleyman 被問到Alpha zero 的強化學習是否真的證明可以不要訓練數據?除了遊戲還有什麼應用?(潛台詞是,能不能真的「通用」)

Mustafa非常坦誠地說:Alpha zero沒有那麼神,外界對它有點誇大了。它要想工作,必須滿足三個前提:可預測環境(圍棋規則),清晰獎勵系統(輸贏),無變數(variability) 。也並不是外界說的不受監督,Alpha zero的監督來自於它的結構和訓練環境,這些依賴強化學習的具體方法在現實生活中效果不是很好。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無法提供模擬器,進行巨量訓練來形成演算法。

不過Deepmind團隊正在探索遊戲之外的應用,但是初步預測這不太容易,因為真實世界比遊戲複雜很多。他預測三五年內,強化學習是完全沒法普及應用的,Deepmind團隊已經「將目光放到幾十年後了」。

Mustafa也提到:Alpha zero 本身並不能解決AI對於數據的需求,但在數據生成和模擬上的進步(比如說用真實語音合成、人臉合成、甚至類似Grand theft auto來做自動駕駛的模擬)是有可能在未來自動產生可補充的數據。

李飛飛:AI要理解人類情感,早著呢

李飛飛認為人工智慧還是一個新領域,只發展了60年左右,人工智慧的理想是讓機器變得智能,模仿人類智能解決問題,讓人類的生活變得更好。

「回想一下,當我還是一個大學生時,我絕對想像不到人工智慧會帶來的巨變,它巨大的搜索能力,更別說無人駕駛了。我們已經見證了非常了不起的突破。」

李飛飛特別提醒大家,目前AI還不能理解語境、複雜的知識,要識別人類的情緒、感情和動機,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當然,目前有很多研究AI情感的創業項目,也不要因此受到打擊,正是因為有更大的挑戰,成功的收穫才會更大。

李飛飛引用一位在AI領域有40多年研究經驗的同事的話,評價當下我們對完美的人工智慧機器的定義:「一台能做出完美食物的機器,雖然房間已經著火了。」

至於中國AI的發展機會,中國有「四截火箭」助推。

(1)中國一流的理工科教育。

李飛飛就是這一點的證明。中國的理工科教育培養了眾多科學家,而且這些人都有志於從事人工智慧的相關工作。這群傑出的年輕人會是推動中國進步的一股了不起的力量。

(2)活躍的創業氛圍和資本對這個領域的大量投資。

作為一家風險投資機構,我們投資了45家人工智慧公司,這些公司分布在各個領域。比如如何讓借貸更簡單,提供消費者服務,製造能采草莓、洗碗、組裝汽車的機器人。

(3)中國巨大的數據量。

中國共享單車的使用人數是美國的300倍,外賣是美國的10倍,移動支付擁有6億多用戶,是美國的50倍,而且不收傭金、無中間人。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大量的公司和數據。

(4)政府的政策。

國務院去年發布的人工智慧計劃表示,中國要在2030年成為人工智慧創新核心國家,伴隨這一政策而來的是城市層面上大量資源的投入,這顯然會推動我們前進。

施密特評點AI:力量是超人的

在谷歌雲的晚餐會上,董事長施密特也談興很濃。針對AI的發展,施密特的評價是:AI的力量是超人的。

谷歌從2000年的廣告演算法就開始使用AI,很早就意識到AI科研的重要性。從收購Geoff Hinton的公司,到收購DeepMind (現在這個團隊已經750人),再到吸引李飛飛,將深度學習迅速滲透到整個公司。

讓施密特記憶最深的AI里程碑是DeepMind 團隊只用了六個工程師,幾周的時間就在數據中心製冷和能源問題上節省了15%的電費。作為對比,谷歌之前的數據中心是一批很牛的工程師花費多年時間設計的。

從這個角度看,AI的力量的確是超人的。


達沃斯當地時間1月25日,在WPP董事長Sir Martin Sorrell親自主持的 「下十億用戶」 論壇上,李開復和Alphabet、谷歌首席財務官Ruth Porat,美國銀行副董事長Anne Finucane,麥肯錫資深合伙人Adam Bird進行了對談。

Alphabet、谷歌首席財務官Ruth Porat認為,外國公司想在中國獲得成功比本土的公司更難,公司進入海外市場要保持謙遜。

李開復的觀點是,下一個10億有效用戶最大可能會在中國,美國公司如果不調整傲慢的平台主義態度,會在下一個10億有效用戶里遭遇滑鐵盧。美國公司認為他們在中國的發展困境是地方保護主義作祟,事實上,他們在華水土不服有四大內因。

以下是李開復的發言內容:

1)用戶不能只用數量來衡量,需要用活躍度和支付能力。從這兩個角度來說,中國的第三波人口紅利(第一波:PC用戶轉戰移動,第二波:小鎮青年,第三波:二三四線中老年尤其婦女)大約3億人口,將比其它的7億新用戶更加有價值,因為他們有支付能力和經濟能力。另外,有趣的是,對他們來說,互聯網就是微信。

2)對於發展中國家,中國創業者有獨特優勢。國內競爭激烈,而往往在國內無法勝出的公司,殺到國外,反而能夠稱王(比如說在東南亞、印度、南美、中東),往往是把產品copy from China,比如說直播、共享單車、今日頭條的模式。因為中國用戶畫像和這些國家比較相似,所以機會很不錯。

3)互聯網巨頭開發國際市場速度迅速。用滴滴作為案例,滴滴已經經過投資進入多個公司,而且把滴滴更好的界面技術注入了被滴滴投資的公司。這種有彈性的做法,在發展中國家更容易得到成功。

相對來說,美國公司的平台主義,當年在美國擁有科技霸權時是可行的(因此微軟、谷歌、Facebook在全球有很大的份額),但是今天中國公司的技術能力已經不弱於美國公司,如果美國公司繼續用巨無霸平台,不合作不投資,只是期待征服世界,這個模式在下十億用戶肯定會受阻。

我們可以期待美國的產品繼續在英語系國家勝出,在歐洲產品方面理論上可以勝出,但是歐盟對於美國的各種作風不滿意(從壟斷罰款到未來個人數據和產品的剝離)都會給美國帶來很大的挑戰(當然中國公司進入歐洲也不容易)。而新興市場中,中國的科技公司進入東南亞、印度、南美、中東、非洲將成為中長期趨勢,所以我會期待未來十億用戶,在中長期(3年之後),會很大程度的使用中國產品。

4)對於美國科技公司在中國發展不理想,美國人普遍認為是保護主義阻擋了他們。其實當年或許是一個因素,但今天絕對並非如此。我看到了四個美國科技公司的巨大問題:

美國公司希望用單一平台進入中國,對於本土化沒有足夠的彈性,對本土團隊不足夠授權,主要把中國當做一個營銷的市場;

美國公司在中國的負責人(總經理或CEO)越來越多的是不懂國情的老外,他們的事業軌跡是從較小的國家總經理,提升到中國總經理磨鍊,之後回總部再陞官。但是他們主要銷售出身,不懂、不在乎也管不了產品技術,不懂中國不接地氣不講中文,而且個人對中國沒有長期承諾,主要對總部指標負責,最大的願望是保護自己的金飯碗,報喜不報憂。這批人在中國本土公司的角鬥士面前,根本不堪一擊;

中國的頂級人才,從本科畢業到職業經理人,過去認為外企是最好的工作,但現在大部分會把中國的大公司(如BAT)到中型公司(如美團、滴滴、小米)到創業公司(如VipKid、Face++)排在外企前面。沒有了最優秀的人才,外企在國內的發展不容樂觀。

谷歌:進入海外市場,要謙遜

Alphabet、谷歌首席財務官Ruth Porat認為,外國公司想在中國獲得成功比本土的公司更難。

Ruth Porat 2015年3月宣布加入谷歌出任新任CFO,成為谷歌歷史上第一名女性CFO。在此之前,她任職摩根士丹利CFO,人們稱她為「華爾街最有權勢的女人」。福布斯將她評為「第32名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女性」。

Ruth 分享谷歌在海外發展方面的思考。她認為,快時尚、在線教育、外賣, 這些新產品模式最開始都是局部現象,然後才被規模化。除了從風險、機遇角度考慮這些新事物能不能被規模化,還要考慮到要投入的資金,當地政府是不是友好,環境是不是公開、透明。

Ruth Porat說,產品要凸顯出企業的價值與追求,企業要有強有力的企業文化。再好的產品如果沒考慮到文化因素,也可能失敗。

「在Google,我們強調有負責的成長,做到專業和謙遜。當地市場的負責人要保持本地目光和思維。融入當地,從當地獲得成長的動力。」

「我們不能只是把產品搬運到全球各地,保持尊重的態度,定製本地化的產品,或是提供可以本地化的平台和工具。深入地融入當地,是我們當下最高戰略目標之一。」

Ruth Porat提到,谷歌在全球各地有很多訓練中心,培訓當地的創業者,培育創業文化和創業友好的環境,幫助當地的創業者跟矽谷等建立聯繫。深入當地融入當地,是他們當下最高戰略目標之一。

Mckinsey認為未來「中國中心論」

麥肯錫公司高級合伙人Adam Bird 提出中國中心論觀點,他認為中國年輕一代,將會是最有影響力的消費群體。下一個10億中,每消費一美元,就有12美分來自這一群體。Mckinsey此前曾開展的一項實驗,發現未來91%的增長都會來自於城市,這對企業來說有很大的借鑒意義,這是本地化的更深內涵。

他建議在座的每個企業家都找個時間去中國,因為到了中國才會看到、才會相信中國創業者的創新力。「你到華為的深圳總部參觀一下,五萬員工,像一個大學校園一樣非常壯觀。阿里巴巴在杭州有15萬僱員,是華為的三倍。中國人現在已經不僅是模仿了,他們會模仿一些東西,但情況已經改變了,他們現在是領軍人。」

美國銀行:中國內斂,印度可能性很大

美國銀行副董事長Anne Finucane表示,我們關注的還是西方國家或者發達國家,但科技的顛覆性,全球化的可持續性和多樣性,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事實。

因此,我們向很多國家派駐了負責人,因為我們需要了解當地市場,了解我們面對的消費者。目前,我們75%的業務還在美國,剩下的25%在全球各地。

我們也看到了中國和印度中產階級的崛起。目前很多跨國企業,離開歐美來到了印度。對西方國家來說,印度是一個可能性很大的國家。 中國發展得很好,但是中國內斂,和外部交流還很有限。


在達沃斯論壇,李開復和2015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普林斯頓教授 Sir Angus Deaton 進行對談,討論人工智慧和隱私的治理。Deaton教授提出一個想法,開發一套隱私數據授權交易系統,治理隱私數據侵權問題。

在用戶隱私數據保護方面,英國正在討論法律讓每個人擁有自己的數據,會從醫療數據開始。

Deaton教授:用交易來治理隱私數據問題?

Deaton教授認為,今天AI巨頭利用用戶數據獲取了巨大利潤,而且導致未來用戶隱私和財富兩空,所以他認為應該能有一套系統,讓每個用戶擁有自己的數據,選擇性授權給AI 或產品公司。

比如說,一個用戶可以不在乎隱私,並賣自己的數據給最高的出價者,另一個用戶可以只讓自己的數據被自己信任的公司使用,另一個用戶可以只在搜索引擎裡面使用。如果達到這樣的境界,壟斷型AI公司就很難剝削用戶,而且AI公司彼此會更直接競爭,因而降低傷害用戶利益的可能性。

但是這個想法比較理想化,在今天很難執行,因為AI巨頭都已經習慣性使用用戶數據。雖然要尊重考慮隱私,但不應該過分糾結。比如說醫療數據,應該可以脫敏後更允許分享,這樣世界上的AI專家才能更快結合AI和醫療。很多別的領域可能有更高的門檻,但是克服癌症可以成為一個全球人類攜手解決的巨大問題。

Deaton教授:尋求政府強制執行?

Deaton問我是否有可能G20支持這樣的方案。我覺得中美都很難支持。討論後,他覺得唯一的方法就是歐盟來強制執行。

似乎不少歐洲人覺得被美國科技巨頭剝削,因此才有微軟Google在歐盟碰到的問題。如果歐盟真的用這個方法來修改用戶和巨頭的平衡,並且基本改變巨頭的商業模式,而且大幅度影響巨頭的利益,這對美國巨頭的競爭力會有嚴重的影響。除了這種方式之外,也有很多歐美政界朋友提出要探索拆分科技巨頭,或至少不允許他們收購小公司,擴大壟斷。

雖然科技巨頭壟斷是一個挑戰,但不應該用強迫改變商業模式,或拆分處分的極端模式來處理這個問題。過去美國歐盟對科技巨頭的懲罰都很不到位,速度太慢,沒達到效果,只是讓巨頭低頭了,以後做事謹慎一點而已。

鼓勵創新+稅收政策

避免科技巨頭壟斷,保護用戶(包括隱私),最好的方法應該是:

1)鼓勵創新創業。今天AI影響的領域,遠遠超過科技巨頭的互聯網地位,並不是科技巨頭能夠槓桿阻攔的。比如說醫療、法律、教育、生產、無人駕駛等領域,都不是巨頭可以阻攔競爭對手的。這些領域都可以出新的巨頭。以後巨頭越多,彼此跨領域競爭(比如說美圖挑戰滴滴出行,騰訊進入阿里支付領域),就可以一定程度降低壟斷者欺負創業者或用戶的行為。

2)如果巨頭真的特彆強大,提出另一種解決方法就是政府扮演協調角色,一方面確保用戶隱私保護,另一方面從AI巨頭徵稅(比如說超過一萬億美金的利潤要徵稅95%),然後把所得用最有效的方法補助給最需要的被傷害人群。我認為被傷害最大的人群不是隱私被調用的人,而是被AI取代,失去工作的人。我會更希望用這筆錢來重新訓練被取代的人,讓他們能找到新的工作,得到自我實現。當然,這種方式在美國可能較難執行。


2018年冬季達沃斯的主題是「在分化的世界中加強合作」,人工智慧出現在全球各界領袖的討論議題當中。

全球的各界領袖對AI對人類的挑戰尤為關注,主要聚焦在以下六個話題里:

1)安全性:無人駕駛汽車可以被黑客變成武器,如何避免?

2)隱私:個人隱私如何保護,如何讓每個人掌控自己的數據,或至少避免AI公司濫用個人數據(如出售等)?

3)工作:15年內50%的工作任務將被取代,4-8億人需要重新訓練,人類如何度過這個歷史性的挑戰?

4)貧富不均:AI創造的富豪和被AI取代的重複性工作者,這兩者的差距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大。如何避免富人凌虐窮人?

5)數據的偏見:如果數據不完整或標註有偏見,可能帶來對一些用戶的歧視,如何監督避免這方面問題?

6)大公司的壟斷:巨頭公司擁有大量用戶數據,可以靠此優化產品,增加收入,花大錢僱傭AI科學家買機器,再累積更多數據,源源不斷維護壟斷。AI時代的壟斷,因為有數據累積作用,可能比任何過去時候的壟斷都反競爭,應該怎麼辦?


在達沃斯騰訊主辦的會議上,李開復和林毅夫討論中國助力世界的未來。李開復認為,當下中國市場存在的4個重要因素,將對世界經濟產生新的刺激助力,歐美國家應該學習。

1)中國的快速試錯模式,會比歐美透徹討論並得到共識的模式更有效率,建議歐美探索這兩種模式的平衡。

舉個簡單的例子,人工智慧給人類社會帶來困擾,包括安全、隱私、貧富不均、工作的取代,還有偏見,在這屆達沃斯論壇里,也有很多人討論在這麼多挑戰和不成熟的前提下,我們應該怎樣往前進。這個話題其實是有一個標準中國派的辯論,還有一個標準歐美派的辯論。

中國思維的辯論會是:安全問題當然得注意了,但除了安全問題之外我們科技浪潮來的太快,創業一定要快速的執行和推進,AI是需要大量的數據的,所以我們先把東西做出來然後有了數據以後一定會越做越好,我們是可以調整剛開始的錯誤的。

歐美的思維會說,這麼重大的事情我們不能草率來做,一定要從各個方面好好的辯論,從道德的層面怎麼能夠確保一輛無人駕駛是安全的。比如說前面有一個人確定會被撞到,那邊有兩個人可能會被撞到,AI本身很難做這個判斷。歐美思維會希望讓每種不同的聲音都能發聲出來,有一個理性、深度、有邏輯的思維辯論,最後達到一個共識,然後用這個共識再來推進我們的技術。所以這兩種思維方式有非常顯著的不同。

這種思維的差異不僅僅是在政策層面的,它滲透在創業者、投資人、老師、教授的思維里,當然也有政府的政策。基於歐美思維方式的話,政策導向就要先討論貧富不均的問題,要考慮隱私數據應該掌控在自己的手中,每個獲取數據都要經過授權。他們會希望把數據權利給回個人,然後去重寫商業規則。

如果一切推倒重來,這個模式可能會是一個最能基業常青的方法,但是今天Google、Facebook在歐洲已經賺了這麼多錢,然後用戶數據都在手中了,你叫他吐出來,這怎麼能做到呢?

當然我們也看到歐盟可以做到用罰款的方式逼著Google、Facebook就犯,但這種方式會對公司的商業模式帶來挑戰,又會給中國公司帶來機會,因為Google、Facebook不會為了歐洲單獨做一套系統,它一做可能就是全球。這樣的話,騰訊就能更容易的進入非洲,因為Facebook就把這個東西變得很複雜了,所以我覺得這個思維會給企業創造很多變數。

2)中國科技移動產品已經超過歐美,copy-from-China可以帶來更多的產品和機會給世界各地的國家。最經典的例子就是移動支付。

今年一月,李開復在美國和歐洲都走訪了一段時間,有很多感受。過去10年時間,中國互聯網成長非常迅速,誕生了很多原創模式,已從抄襲者變成了被抄襲者。尤其是用2C產品、移動互聯網、共享經濟領域,中國無論是商業模式還是變現能力,的確都已經遠遠超前了。

中國新四大發明裡移動支付是非常厲害的,尤其是移動支付,將成為未來社會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中國整個移動支付的環境打通了六七億的用戶,移動支付其實有三個巨大的好處,其中一個就是幾乎不要傭金,可以點對點,人對人的支付,而且是非常小額的支付。

在過去的兩三年中,中國移動支付本身的交易筆數呈幾十倍增長,目前微信和支付寶加在一起的移動交易筆數,每天超過3億筆,所以移動支付的蓬勃擴張會給中國的整個消費帶來巨大變革。這裡面有三個原因:

第一,電子支付的便捷性和無痛性極大的促進消費增長。相比現金支付,用戶不覺得自己花了很多錢,稍不注意就買了很多東西。

第二,電子支付帶來了消費信用的擴張,不僅是一個支付手段,還帶著消費金融槓桿。過去中國信用支付的普及率只有10%,而移動支付用不了多久,讓中國百分之六七十的人都擁有信用卡,這意味著每一個消費者都加了一個巨大的消費槓桿。而消費槓桿普及之後,將加速這個國家在消費上迅速的擴張和膨脹。

第三,移動支付跟信用卡支付不一樣,它是在手機上,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場合發生,並且可以運行各種各樣複雜的運用,能處理非常複雜的場景的支付。舉個例子,如果沒有移動支付,只有信用卡,共享單車的模式就很難產生,新零售也很難發生,因為信用卡上面不能運行APP。

歐美在這方面有一些掣肘力量。比如美國人強烈的信用卡依賴習慣,為什麼美國人愛用信用卡,因為它返點給用戶,它從商家那邊賺3%,還2%給用戶,自己留下1%。信用卡就這樣把這批人利益捆綁起來了,很難讓它去鬆綁。

但歐美必須找到一個更開放的模式。

3)中國面臨著消費升級,對於高質量產品會有更高的需求,這對歐美而言是個機會。

中國消費市場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一方面中國市場正在經歷有史以來最大一波消費升級。這次消費升級,既是物質消費升級、精神領域、文化體育等家庭綜合性消費能力的提升,長期來看,也是健康和養老在消費支出的結構性提升。

另一方面,中國市場已經從「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過渡,以數字化為代表的線上思維和線下的實體運營思維,正在發生深層次融合,並從根本上提升運營管理效率。

更重要的是,「不怕你貴,怕你沒有價值」,已經成為中國新一代消費的特點。具備以下三方面核心能力的企業和產品,會很容易勝出:

1、運營方和創業者具備一種形成消費價值觀和影響力的能力。

2、能夠做供應鏈升級的,替追隨者選擇能夠配置這種價值觀的產品和服務。

3、在運營過程中,有更多的技術手段作為升級的重要槓桿。

歐美企業應該抓住中國市場正在變遷的消費機會,跟下一個十億用戶建立連結。

4)全世界應該一起關注AI帶來的機會和挑戰。這個機會是加速脫貧。

因為無論國家如何分化,甚至如何競爭,我們全人類面臨著同一個挑戰。這個挑戰就是當我們在用AI創造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財富的時候,我們也面臨了這些問題,安全、隱私、偏見、取代工作、增加貧富差距。但它的解決方案其實是多元化的。

我們可以看到,比如一個工匠在瑞士、日本可能是很被尊重的,有些服務業在某些國家也是很被重視的,比如緬甸等東南亞的佛教國家,它有不同的方法讓人得到滿足,其實是有點與世無爭的,甚至每個人每天工作二三個小時過得窮一點也很開心,最終大家開心就好。我們每一種模式其實都可以參考,所以李開復覺得達沃斯應該更多的彙集全球的智慧,來討論怎麼樣去面對這個問題,提升人類總體的智慧,然後來尋找一些全世界都可以用的解決方案。


李開復在2018年冬季達沃斯論壇上非常忙碌,不過他依然接受了媒體的採訪,在快問快答環節,主持人連續問了李開復多個問題,我們來看看李開復是怎樣回答的。

1、這屆達沃斯論壇最感興趣的議題是什麼?

李開復:人工智慧。

2、最感興趣的嘉賓是誰?

李開復:林毅夫

3、最擔心的世界性風險是什麼?

李開復:AI帶來大量的失業,大量的人不知道何去何從。

4、目前最恐懼的是什麼?

李開復:北韓。

5、你覺得比特幣值得繼續投資嗎?

李開復:比特幣有它的價值,但我們看到其他的風險,所以並不去碰他。

6、在達沃斯最懷念中國的哪項技術?移動支付、高鐵還是其他?

李開復:移動支付。

7、如果你可以做一件事情改變世界,那會是什麼?

李開復:教育。

8、AI會成為合適的婚姻伴侶嗎?

李開復:不會的。

9、你有追過神劇《黑鏡》嗎?(黑鏡是講述未來科技在生活中負面影響的科幻劇)

李開復:有。

10、那你擔心《黑鏡》這部劇的場景成真嗎?

李開復:擔心60%的場景成真。

11、用幾個詞簡單形容一下王思聰這樣的新生代投資人。

李開復:不認識。

12、如果同時受到劉強東和馬雲的晚宴邀請,你更想參加誰的?

李開復:肯定是先去一個再去一個吧,達沃斯不都是這樣的嘛,我每天晚上都吃兩頓飯。

另外李開復在本屆達沃斯論壇上還隔空懟了《人類簡史》的作者赫拉利,赫拉利曾表示人工智慧將會產生「無用階層」,不過李開復則說自己以AI科學家的身份向赫拉利說,不能隨便給人打上「無用」的標籤,人工智慧確實會替代人類的部分工作,但人類也有自己特殊的能力,比如同情心、愛心、創造力等。

來源:創新工場 整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月光博客 的精彩文章:

谷歌藝術和文化應用強勢沖榜

TAG:月光博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