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率軍征討高句麗,見到一座土山倒塌,仰天長嘆:天不佑大唐
導讀:公元7世紀,朝鮮半島上一共有三個國家,分別是:高句麗、新羅和百濟。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間,高句麗發生了一場宮廷政變,大將淵蓋蘇文造反誅殺了國王高建武,之後擁立他的侄子高藏當上高句麗的國王,但高藏只是一個傀儡,真正的掌權者是淵蓋蘇文。
為了提高自己的威望,淵蓋蘇文決定發動對新羅的戰爭,討回當年高句麗失去的領土。由於準備充足,高句麗大軍一路高歌猛進,攻佔新羅四十餘座城池,眼看新羅就要有亡國的危險。走投無路之下,新羅請求唐朝出兵幫助抵擋高句麗。
公元644年,唐太宗李世民親率十萬大軍征討高句麗,隨行的有大將李世績、李道宗,還有大臣長孫無忌等人,可以看出李世民對這場戰爭的重視程度。面對氣勢洶洶的唐朝大軍,淵蓋蘇文立刻組織軍隊抵抗,可是收效甚微,645年,唐軍順利攻破高句麗的防線,開始向高句麗首都平壤進攻。
可當唐軍行進到安市(今遼寧鞍山海城市)的時候,卻遭到了頑強的抵抗。安市的城主名叫楊萬春,當年淵蓋蘇文發動政變的時候,想要撤換楊萬春的城主之位,結果楊萬春拒絕接受。盛怒之下的淵蓋蘇文率軍征討安市,最終以失敗告終,只好讓楊萬春繼續擔任安市城主。
面對易守難攻的安市城,唐太宗本來決定先攻打相對容易的建安城(今遼寧營口)。建安城位於安市城的南部,如果攻佔了建安城,唐軍就能對安市城形成包圍形式,迫使楊萬春投降。可隨軍的大將軍李世績聽了唐太宗的計劃之後表示反對,他認為先攻打建安城的話,楊萬春很有可能會偷襲唐軍的後勤補給,如果後勤補給被切斷,那麼會讓十萬大軍陷入被動。
最後唐太宗聽從了李世績的建議,率軍直抵安市城下。守城的楊萬春見到大唐軍隊之後,站在城頭謾罵,惹怒了李世民,他立刻下令開始攻城。可安市城中的將士、百姓都能征善戰,善於防守,所以唐軍一直沒能攻下城市。
大軍中的另外一位主帥李道宗認為硬攻肯定不行,於是他開始帶領軍隊在安市城的東南方修築一座巨大的土山,希望以此來攻破安市城的城牆。隨著土山越修越高,城中的守將發現了唐軍的計謀,立刻開始修築東南的城牆,就這樣,雙方在此相對峙了兩個多月,李道宗修建的土山終於超過了城牆,可以俯瞰城中景象。
唐太宗聽說土山修築完成了,破城指日可待,非常高興就前往查看。沒想到唐太宗和李道宗還有負責修建土山的大將傅伏愛剛要登上土山,結果土山突然倒塌,砸向了城牆的方向。傅伏愛現場指揮不利,結果反倒被安市城的守軍佔領了土山。
唐太宗見攻城又沒了希望,仰天長嘆:天不佑大唐,一怒之下處死了大將傅伏愛,而且命令軍隊發動猛攻,進行最後的一搏。進攻整整進行了三天,唐軍還是沒能攻佔安市城,最後李道宗光腳來到唐太宗面前請罪,不過唐太宗寬恕了他。此時冬天已到,而且大軍的補給也出現了問題,沒有辦法唐太宗只能下令撤退。直到李世民的兒子唐高宗繼位,才最終滅掉高句麗。
※專家解開宋朝第一謎案,四點理由證明:趙匡胤拱手將皇位讓給弟弟
※山東有一個600年皇族村,村中不起眼的小賣部主人是國王17代傳人
TAG:國史講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