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感受玉雕技藝這門古老的藝術

感受玉雕技藝這門古老的藝術

東關玉雕的歷史沿革

上虞東關玉雕藝術源遠流長,至今已有六、七百年歷史。早在南宋時代,由蒙古邊陲人們南遷引入,他們對玉石情有獨鍾,有一批從事收購生活破爛的小販,干起了販賣玉石的行當。特別是以彭家堰村為主體的從事玉石販賣人員,在掌握了玉石知識和造型藝術的基礎上,一部分人從明代開始由販賣玉石逐步轉換為從事簡單的手工玉石製作。到了清代,尤其乾隆年間,彭家堰村已有五分之一的人投入玉石雕刻製作。

玉雕加工

解放後,這些玉石加工製作者繼續走南闖北,從事玉石、玉器營銷,從中吸收了很多玉石鑒別、玉器雕刻的新技藝、新經驗,開始引進現代機械進行雕刻製作。資料反映,在1978年,全村就有12台電動雕刻機,製圖、打磨等從業人員有179人。1992年,村黨支部、村委鼓勵和支持村民辦玉雕廠,全村玉雕廠達30多家。VD—1002、1001型高速雕刻機達到250台,從業人員600餘人,佔全村勞動力一半以上。

在彭家堰村的影響下,玉器加工、營銷向周邊的前村、馬家橋、煉塘、新建庄、王家涇等12個村擴展,形成了較大規模的玉雕塊狀經濟,東關因此成了全國聞名的「玉雕之鄉」,彭家堰村也成了全市乃至全省有名的玉雕村。

玉雕作品

2000年7月,浙江省收藏家協會在上虞成立了以東關彭家堰村為基本組織成員的「浙江省玉器委員會」。2002年隨著電視專題片《走進玉雕村》在中央電視台的播出,東關彭家堰村的玉雕藝術更是聞名遐邇。

東關玉雕的特色和種類

近年來,東關尤其是彭家堰村以半機械化操作為輔助的玉雕工藝技術更是突飛猛進,雕刻藝術領域不斷拓展:大至鼎尊玉佛,小至黍粟之雕,彭家堰人用辛勤的汗水和智慧,磨刻出一件又一件巧奪天工的絕世之作,令人嘆為觀止。

玉雕掛件

東關彭家堰村玉雕藝術具備了以下基本特色:1.原料上乘。東關玉雕取材於我國西北部分玉石產區,根據雕刻玉件選擇二類玉種,即角閃石和輝石類。玉雕石從質地上講主要是新疆的和闐玉、陽昆崙山的崑崙玉、陝西的藍田玉、河南的南陽玉和遼寧的岫岩玉等;2.造型逼真。東關玉雕工藝經歷了浮雕、穿孔雕及立體形玉雕、空間雕刻三個階段,玉雕造型形式多樣,形象逼真,一般分為動物、植物、人物和風景印刻、用具類;3.工藝精湛。東關玉雕雕刻作業有8道工序,即選料、畫圖、切割、上車床加工、打磨、拋光等。別的不說,光玉雕車床上操作用刀具就達四十五種之多,有時一件雕刻作品就要用上二十多種刀具。

東關玉雕的代表性人物和代表作

東關玉雕歷史悠久,在漫長的雕刻作業中,湧現和培養出一批優秀的玉雕大師。

清末有位叫嚴長根的雕刻師,不但識玉入木三分,雕刻技藝名揚江浙一帶,許多慕名者遠涉千里前來尋師學藝。清末民初李馬金、嚴阿張接代成名,又把東關玉雕推上了一個高峰,當時廣州、雲南的一些年輕人也曾到此拜師學習。

精心雕刻

當代林小根、陳新元、陳國泰、李國成等一批行家崢嶸於行內,他們雕刻的「龍鳳呈祥」、「觀音賜福」、「如意在手」、「龍騰虎躍」等一批較大的玉雕品,被市、地政府選送到省市乃至全國農產品、工藝品展覽會上展出。

2007年,東關玉雕列入第一批上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資料由東關街道文化站提供

感受傳統文化的樸素

捕捉現代潮流的意趣

傾聽美好未來的悸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化上虞 的精彩文章:

TAG:文化上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