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此事慈禧太后曾親自禁止,三年後又下令恢復,卻不料因此導致亡國

此事慈禧太后曾親自禁止,三年後又下令恢復,卻不料因此導致亡國

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1月29日,曾被八國聯軍趕跑的慈禧太后痛定思痛,發布「變法」上諭,表示要更法令、破錮習、求振作、議更張,實行「新政」。此次改革,其內容與三年前的「戊戌變法」高度相似,但深度與廣度卻遠勝前者,不僅在軍事、官制、律法、教育、商業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還廢掉了歷經千年而不衰的科舉制度。

慈禧太后劇照

然而對於這場變革,我們給予的關注卻比「戊戌變法」要少太多。20世紀初的中國,正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從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起,清朝被打慘了,統治者也被打怕了。就連曾強硬終結「戊戌變法」的慈禧太后也認識到,「祖宗之法不可變」純屬妄語,再按舊方式統治下去,清王朝的覆滅只是時間問題。

當改革議題被保守派主動提上議程後,全國上下為之震動,三股活躍的政治力量對於未來政體,卻有不同看法。慈禧太后為首的宗室保守派,希望以推行新政的方式鞏固現有統治,漢族官僚、士紳和商人則主張改良,效仿西方的君主立憲。此外,還有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堅持推翻滿清政府以實現民主共和。

孫中山舊照

縱觀歷史,成功的改革都是統治階層順應時代變化而實行的主動變革,最高統治者對此予以堅決支持,並通過各種措施迫使既得利益者接受妥協,「商鞅變法」與「明治維新」等皆屬此列。反觀「清末新政」,壓根不是清廷主動變革以順應世界潮流,而是為苟延殘喘被迫採取的舉措。最高統治者對此並不堅定,既得利益集團又絲毫不願妥協,還妄想通過改革進一步攫取利益,這就註定立憲派最終會與清廷分道揚鑣。

山東省議會舊照

從內容上來看,從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到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的「新政」措施,基本上是戊戌年的老調重彈。從光緒三十二年起到清廷滅亡的前一年,清政府才扭扭捏捏地推行憲政改革,進行「預備立憲」,成立咨議局、議會與責任內閣,試圖參照德國建立二元制君主立憲政體。

立憲派對此曾三次請願召開議會,卻都沒能如願。在這過程中,新一輪的中央集權得罪了已經掌握了實權的地方督撫,而「皇族內閣」又得罪了大批漢人官僚,比如掌握北洋軍的袁世凱。究其本質,這實際上是歷史的一種反動。所以步履蹣跚的清王朝最終在革命炮火中倒下,看上去很美的「新政」也戛然而止。

袁世凱劇照

雖然歷史沒有如果,但我們不妨討論,假設沒有「辛亥革命」,清末新政能使中國擁有另一種可能嗎?我想答案是否定的。自滿洲入關以來,尖銳的民族矛盾一直是大問題,從天地會、白蓮教、天理教到太平天國,都是漢人密謀推翻清王朝的組織。所以即使是在清末為挽救局勢無奈起用大批漢族官吏,清廷絲毫沒有放鬆對他們的防範。

因此我們不難發現,有大量漢人參與的各省咨議局、議會只是虛有其表的「橡皮圖章」,並不能與滿清統治者分享政權。就連「預備立憲」時間,經過立憲派無數次的請願,才從9年縮短到5年。所以就算沒有辛亥革命,清朝這個狹隘的部族政權也會遲早為民主政治讓位。

前身為湖北咨議局的鄂軍都督府

此外,清末新政帶來的弊病我們也不能忽視。對普通百姓而言,這場改革的最大陣痛,就是民主權利、參政議政等改革紅利與他們毫無關聯,但卻要承擔改革的高昂代價。在簽訂無數不平等條約後,清廷將白銀賠得乾乾淨淨,財源極其枯竭。改革要實行新政策、設立新機構、安置舊群體、派大臣留洋考察,種種事宜都要用錢,苛捐雜稅和強行攤派紛至沓來,憤怒的百姓紛紛抗稅抗捐,這為將來的革命埋下了民意基礎。

孫中山與革命者舊照

從上不難看出,清末新政非但沒有延續滿清統治,反倒使其加速滅亡,是一場不折不扣的失敗改革。於是歷史留給中國的就只剩一個選擇——暴力推翻滿清統治,建立嶄新的民主政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觀歷史 的精彩文章:

明末有座堅固城池,炮轟數日仍無法攻下,一俘虜上前說我有辦法
這是史上爭議最大的起義,教材肯定民間批判,問題根源卻無人在意

TAG:趣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