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要多堅強樂觀才比醫生預言多活了60歲

他要多堅強樂觀才比醫生預言多活了60歲

今天的筆記是一碗雞湯。

上帝關上了他的所有門窗,最後只留了一道縫隙,而身處黑暗的他卻只從縫隙中看到太陽。

01

他是誰?

Milton Hyland Erickson(米爾頓.艾瑞克森)

色盲,只對紫色有感覺

音盲,聽不到音調的變化

嚴重閱讀障礙,16歲才發現字典是從A到Z排列

17歲患小兒麻痹症,除眼睛外全身癱瘓,醫生預言活不到明天,他卻活到了79歲

02

他取得了什麼成就?

被喻為「現代催眠之父」

二十世紀的首席心理治療師

創立美國臨床催眠學會及《美國臨床催眠期刊》

他是五本催眠書籍的共同作者

發表了超過一百三十篇關於催眠治療的文獻

在催眠領域至今仍然沒有人能超越他

被譽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溝通者

短程策略心理治療的鼻祖

03

17歲全身癱瘓時,聽見三個醫生在房外對他父母說,他活不到明天。Erikson對醫生很生氣,他們怎麼能夠直接告訴一個母親她的孩子馬上就要死了呢?但是母親進來時儘力保持了平靜的表情,Erikson通過轉動眼珠,讓母親把梳妝台挪到床邊,因為通過這樣的角度,他至少可以在死前看到鏡子里折射的西邊落日。如果死前不能再看一次落日,那就太慘了。

他覺得醫生的斷言是一種心理暗示,不經意中想將他們的意志加在他身上,而他拒絕接受這種暗示。看著鏡子里的落日,他把落日旁的其它事物全部忽略了,不自覺地進入了一種自我催眠的狀態。過了三天失去意識的日子後,他醒過來了。

接著,醫生們又發出第二個暗示——即使活過來,也永遠站不起來了。他一樣決心挑戰這個暗示。他又成功了,與第一個挑戰相比,這一挑戰歷程更艱難,而其中的細節也更為引人入勝。

儘管不斷遭受命運的一系列打擊,但艾瑞克森對他內在的力量一直保持著全然的信任。他深深地相信,雖然意識層面的他並不知道該怎樣康復,但他的潛意識深處會知道,所以他令自己的頭腦和身體放鬆下來,向著潛意識深處說:「我有一個想站起來的目標,請你幫我一個忙,指引我該怎麼辦。」

潛意識果真給了他答案。在全然放鬆狀態下,他的心中映現出一幅畫面:兒時摘蘋果的一個畫面。這是真實的畫面,他兒時的確曾這樣摘過蘋果,當時他非常快樂非常享受。這一畫面無比生動,他的手緩緩地伸向蘋果樹上的蘋果,似乎被分解成了一系列細小的動作,而他只是在全然放鬆又非常專註的情形下去體驗每一個細小的動作中手和身體的移動。幾個星期後,這一畫面中牽扯到的肌肉恢復了輕度的行動能力,它們可以做這一畫面中的動作了!

04

在還是很多時間躺床的時候,Erikson注意到非語言溝通的重要性。作為一種娛樂消遣方式,他認真觀察身邊的人和環境。他發現自己的妹妹竟然可以一邊嘴上說「yes」一邊心裡想「no」,也可以一邊給別人遞去蘋果,但事實上卻是在縮手。

除此以外,他還觀察最小的妹妹,才剛開始學爬行。他觀察小妹妹從爬到站到學走路的過程,繼續感受身體肌肉的移動。

他慢慢恢復了上半身的行動能力,下一步的目標是站立行走。醫生建議他繼續鍛煉上半身,於是在一個夏天,還不能獨立站立行走的他帶著幾美金去密西西比河划船,獨自一人划了1000英里。雖然他後來終於沒有能夠獨立行走,但是經過這次划船訓練後,他能夠拄著拐杖走路了。

05

不和痛苦較勁

既然只對紫色敏感,那麼他就坦然享受一個「紫色主義者」的生活,穿紫色衣服,用紫色杯子,在紫色的辦公室里工作,在紫色的家中居住。

因為是音盲,6歲時他走過一個教堂,他聽不到人們正在進行的合唱練習,他只是納悶,這一群人發出這麼奇怪的聲音,為什麼卻那麼快樂?他看著看著,找到了一個答案,哦,他們在一起呼吸,呼吸的節奏是一致的,所以這麼快樂。

於是,從那時起,別人給他講話,他就和別人一起呼吸。譬如老師講課,他不去聽老師講什麼,而是跟著老師的節奏呼吸,老師看著他,他就點頭,發出「嘣嘣」的聲音,這聲音是踩著老師呼吸的節奏而發出的。節奏感成了Erikson催眠的重要基礎。學催眠時,很多人要花很大努力才能做到和個案保持同節奏的呼吸,而Erikson6歲就可以很自然地做到這一點了。

06

在他的學生們心目中:"他始終是我們所見過最樂意活下去的人。見過他的人都對他的個人特質留下深刻印象:Erikson永遠神采奕奕又精力充沛,只要坐在他旁邊,一定會感覺到他真的是完全活在此時此刻。他仁慈、體貼、熱情,經常帶著笑容,有著明亮愉悅的笑聲,當有人惹他發笑時,他總是以呵呵的笑聲感染了大家。他是十分正面思考的人,更以此鼓勵他的病患。"

07

斯蒂芬·吉利根博士是Erikson的得意弟子。吉利根開始跟艾瑞克森學催眠時,他去問Erikson:「你工作時有沒有很多景象?」

Erikson回答說:「沒有!」

「你有沒有很多內在對話?」

「沒有!」

「有很多身體的觸覺嗎?」

「沒有!」

「那你到底有什麼?」

「我不知道,我不知道你怎樣進入催眠,我不知道你什麼時候進入催眠。我只知道,我有一個潛意識,你有一個潛意識,我們在同一個房間一起相處,所以,催眠是必然的。對於即將發生的一切,我很好奇,但到底會發生什麼,我什麼都不知道。這聽起來很荒謬,但這很有效。」

後來,吉利根明白了老師的意思。我們通常處於一個找答案的狀態,結果肌肉產生了壓力,這就是所謂的緊張。但當我們全然信任潛意識,信任內在的靈性時,我們的身體會放鬆下來,這時,我們就穿越了由肌肉所組成的身體,而進入了「內在的身體」,或者說「內在的靈性的空間」,而答案會自然從這個空間升起,我們只須對此保持有好奇就可以了。

在做催眠前和催眠中,催眠師都會對個案說「放鬆」,目的就是讓個案的肌肉鬆弛下來,從而可以從「肌肉的身體」中脫離出來。或許很少有人達到過徹底的放鬆,而Erikson卻在可怕的小兒麻痹症中學到了這一點。被小兒麻痹症擊垮的人數不勝數,或許,多數人之所以被擊垮,是因為將能量放在了「我不想……我不要……」上,他們抗拒自己患有這一疾病的事實,而Erikson儘管拒絕接受醫生們的可怕斷言,但他卻從未和這一不幸較勁。這樣一來,不僅他可以將生命能量放在了自己能做什麼上,他還從這一可怕的不幸中獲取了資源——他穿越了「肌肉的身體」而深深地認識了自己「內在的身體」。

08

一次,Erikson去治療一個有被迫害妄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Erikson進入病房時,他正在窗戶上釘釘子,他認為這樣就可以防止敵人攻擊他。Erikson和他一起釘釘子,而且比他還認真。釘子釘好後,Erikson建議把地板中的縫隙也縫起來,那樣敵人就徹底沒機會了。接著,Erikson建議他和醫院的醫生護士一起加強醫院的防範工作,不斷擴大他的安全範圍。這個患者一一接納,隨著這個工作的不斷進展,他的防備範圍——這同時也是活動範圍不斷擴大,而他也逐漸從與世隔絕的孤獨中走出來。

09

70歲以後,Erikson只能坐在輪椅上。有天晚上,吉利根去廚房裡見Erikson太太,看到Erikson也在廚房,他穿著紫色的運動裝,在切晚餐用的菜,非常投入,並對吉利根說:「我正在運動。」小兒麻痹的後遺症跟隨了Erikson一輩子,他有過數次嚴重的複發,因為不斷萎縮的肌肉,他本來可憐的視力和聽力也不斷在減損。儘管他傳奇般地站了起來,但他右半邊身體的肌肉幾乎徹底失去了力量,他只能靠著少許的肋間肌和橫膈膜呼吸。此外,他還患有痛風和輕微的肺氣腫。當他70多歲時,早晨是身體最疼痛的時候,通常他要花數小時來進行疼痛管理,要做很大的努力才能穿好衣服和刮鬍子,但即便如此,他也保持著坦然的樂觀。1974年的一天,他對薩德說:「今天凌晨4點,我覺得我可能會死掉,中午的時候,我很高興我還活著,我從中午一直高興到現在。」最後Erikson於1980年過世,他的太太總結說:「他活到79歲,比他自己預期的久得多,直到過世前一周,他還是過著積極不懈的生活。」

筆記整理資料來自: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ilton_H._Erickson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658150101iyts.html

邱綺梅May

美國獨立教育顧問組織IECA成員

May SAT Studio創始人

格藍圖教育創始人

格局 藍圖

美本 美高 美初 高分SAT

一起學習,一起進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AT辭彙閱讀 的精彩文章:

TAG:SAT辭彙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