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罵慘的90後,可能是中國最正常的一代人
「第一批90後已經禿了」、「第一批90後胃已經垮了」、「第一批90後已經離婚了」......90後真的有那麼慘嗎?
本文3836個字,大概7分鐘讀完。
金融八卦女頻道每日為你送上有態度、有溫度、有深度的精彩內容,歡迎置頂關注,八妹等你
90後法學院副教授陳少威火了。
看著他帥氣的側顏,女網友們紛紛坐不住了,驚呼:這簡直就是現實版何以琛!
不知不覺中,90後已經開始走上各行各業,那些家長眼裡「難管教」的孩子,現在也開始走上講台教書育人了。
後有00後CEO已經開始口出驚人:「在我拿到幾十萬上百萬投資和獎金的時候,很多成年人,拿著基本工資,過著十年如一日的生活。」
雖然後被闢謠,這段話是為了節目效果安排的,可這樣的大口氣還是著實讓人心頭一緊。
相比前幾代人的保守、00後的狂魅張揚,曾被稱為「垮掉一代」的90後,有可能是中國人格發展最正常的第一代人。
不把抑鬱當矯情
你肯定聽過這句話,「小孩子,哪來這麼多心理陰影?」
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最難的就是不被理解。
6年前,網友@走飯發了這樣一條微博:
我有抑鬱症,所以就去死一死,沒什麼重要的原因,大家不必在意我的離開,拜拜啦。
微博的語氣雖然有點輕鬆,但並不是開玩笑,因為南京市公安局江寧分局證實,賬號主人已經自殺離世。
走飯離開後,她的微博多了100萬條留言,每一條都是孤獨得要死。
丘吉爾說,「心中的抑鬱就像只黑狗,一有機會就咬住我不放 」。
哪怕在人前活得光鮮亮麗的明星,也總是逃不過抑鬱症。
2016年9月16日,喬任梁因抑鬱症在上海去世,微博話題瞬間到「爆」。沒人願意相信,平日里這樣一個陽光、溫暖、愛笑的男孩,卻活得如此痛苦。
2016年09月22日,上海,喬任梁追悼會即將舉行,大批粉絲前來悼念。/ 視覺中國
2017年12月18日,韓國男團SHINee樂隊成員金鐘鉉,因抑鬱症在家燒炭自殺,年僅27歲。
金鐘鉉生前在中國出席活動。/ 視覺中國
他的遺書這樣寫道: 「我從裡面開始出了故障,一點點啃噬著我的抑鬱最終將我吞噬。
我無法戰勝它。我厭惡我自己,斷開的記憶抓住我,不管怎麼對自己說要打起精神來,也找不到答案。 被堵住的呼吸如果無法通開,還不如就此停止。」
抑鬱症對於90後的來說,早已不是什麼陌生辭彙。但在大部分中國父母的眼裡,抑鬱總被認為不是病,是矯情。
「你都有勇氣去死,為什麼沒有勇氣活下來」
白俄羅斯作家阿列克謝耶維奇的《二手時間》一書,記錄了蘇聯解體後二十多年間的痛苦社會轉型中,普通人夢想破碎,極端者甚至會選擇自殺。他們只生活在昨天的記憶里,即所謂的「二手時間」。
經歷文革、上山下鄉、大饑荒......時代給我們父輩祖輩們的性格留下了鮮明的烙印,讓他們生活在「二手時間」里,走不出曾經的記憶。
所以看著在物質條件豐裕下成長的90後,他們總愛說:「我經歷的比你慘多了,你現在生活這麼幸福,你在痛苦什麼?」
一個90後說,「我的家族沒有愛,所以從我開始,我要成為愛的源泉。」
再過10年,90後40歲左右,作為獨生子女一代,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他們的壓力無人分擔,也無處訴說。
90後依靠自己來了卻上一輩承載的創傷,結束過去的痛苦,並且了結於此,不再傳遞。
2014年05月11日,福建省福州醫學心理諮詢中心,一名醫生在對抑鬱症患者進行心理引導。/ 視覺中國
不被禁錮的消費觀
作家連岳曾講過自己小時候的故事:他從小就寄住在外婆家,但是他的外婆是一個很節儉的人。
在他外婆看來,連岳的存在是一個「額外的糧食消耗者」,所以很不喜歡他,每次吃飯,只要連岳多吃菜,他外婆就會鬧情緒,用白眼瞪他。
連岳說,這給他造成了很大的困擾。他很抑鬱,但又不知道做什麼,只能寫信給父母,說自己在外婆家不開心。寫完之後,又自我懷疑,怎麼可以說外婆壞話。
成年後的連岳才發現,當年自己沒有錯。
他說:「中國的小孩子,從小到大,從家庭到學校,都要接受"節儉是美德"的教育,小孩子要節約水電,節約糧食。但這種教育是有害的,在這種教育理念下長大的孩子,容易養成各種吝嗇怪僻,小便完捨不得沖水,攢上大便一起沖。因為對他們來說,這就是值得炫耀的美德。」
在很多長輩眼裡,萬般皆下品,唯有省錢好。
2016年,上海宜家貼出告示:因中老年相親一族在餐廳展開活動,自帶飲食,大聲喧嘩,並長期佔座,為維護商場經營秩序,實行先就餐後入座的模式。
這個人群的年齡在45-65歲之間,也就是所謂的50後、60後、70後一批人,他們自泡茶水、外帶餐食、再加上人手一杯免費咖啡,一坐坐一天。
很多老年人對新規不滿 / 新聞晨報
「你看,現在要買十塊錢的麵包才能進來坐,一個月每天買,就是三百多塊,這個不是小錢啊。我們其實就想進來坐坐,」有老人算了一筆賬。
這些老人真的是缺少這300塊錢嗎?恐怕不是。
他們已經從小養成了能省就省,精打細算的生活習慣。很多富有的60後、70後,依然過著節衣縮食的日子,就是因為他們經歷過資源匱乏時期,窮怕了。
有網友說,自己有次回家見奶奶,背著的是香奈兒的小包包。
奶奶問她:「你這包多少錢?」她不敢說真實價格,遂回答:「100塊錢買的。」
沒想到奶奶還是不高興:「這麼小的包賣100,我看就值50。」
想起來自己的奶奶,每個月都能拿到充足的退休金,但花錢總是按分算。吃西瓜瓜皮要留著,做成一道菜;夏天溫度不到40°c,空調都捨不得開。
報告數據顯示,90後雖愛花錢,但不任性,反而很理智。在易觀智庫發布的《中國青年調查報告》中,關於消費觀,相對於70後的保守,80後的衝動,90後實現了回歸,介於70後和80後之間。
消費觀調查 / 易觀智庫
理智,卻不被束縛。90後也是第一批當媽後也不放棄自己的人。
根據《第一財經周刊》對80後、90後媽媽的調查數據,80後媽媽把更多錢花在寶寶身上,90後媽媽則沒忘了特別關注自己,她們也會把很大比例的錢花在穿衣打扮上。
每一代人在不同的時代環境下養成了不同的消費方式,其本身沒有對錯之分。
90後想要過自己想過的生活,稍微寬裕一點,並不是三觀不正。
譏諷90後自私、浪費、大手大腳,就是對90後本身的一種過度解讀和消費。
更加追求真實自我
自改革開放伊始,歷經市場經濟大潮,再到互聯網革命,70後、80後、90後......幾代不同的人擁有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做事風格、不同的人生準則、勢必碰撞出很多火花。
1992年出生的張斌,回想起第一份工作離職的原因。
他7月入職,為了和女朋友國慶節期間一起去新疆旅行,足足準備了兩個星期,光旅行攻略就有10多頁。但就在國慶節的前一天,老闆突然宣布國慶放假期間全體加班。
張斌二話沒說,第二天交了辭職信。
並不是任性,而是受不了領導的「專橫」。
「官大一級壓死人,領導的話就該聽。」這句自古而來的話似乎在90後身上沒那麼行得通。相對充裕的物質條件讓他們開始思考自我,同時在職業選擇上,他們的方向也顯得更加多元。
中國90後青年調查報告 / 易觀智庫
通過對80、90後渴望的成功途徑進行調查,80後更多地把希望寄託於創業和中彩票,而對於其他的各類成功方式,大多均低於5%。
90後的選擇看上去更加均勻,每一種成功途徑都有超過5%的人選擇,在關於成功的想法上更加開放。
生於1990年的女孩何禮會辭掉了待遇不錯的外企工作,去一家養豬場實習了三個月,然後創業開了豬場,很多人都覺得難以理解。
創業艱難,冬天下雪天,她需要早上五六點左右起床,因為窮早上就吃白麵條,只有一點油鹽,什麼都不放。
冒著大雪,推著豬屎去倒。那時的辛苦不可想像,一個人偷偷哭了很多次。
何禮會在查看豬的情況 / 安徽商報
提及為什麼要放棄好好的工作出來養豬,她說:「我希望在有限的人生做一些還算轟轟烈烈的事情,不是以前上下班那種,(那)沒有任何意義,當然不是說一定要養豬(才有意義),還有很多其他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能創造更多價值的事情(可以做)。也許我現在創造不了那麼多價值,但一步步來嘛。」
網友 @靜默初夏 說:作為一個80後,花了很長時間探索活出自我,修復內在。而90後輕鬆做到,因為他們從小所處的時代更開放開闊,物質精神相對豐富,更易培養出身心健康、人格相對完善的「人」。
沒有垮掉的一代,只有垮掉的時代
韓寒前幾天發了一條微博,他說了一大堆話,只是這裡面有一句,讓人覺得太過扎心。
「指責80後90後抗壓能力不強是不公平的,因為經濟和生存的壓力都比以前大很多,社會發展和歷史原因,給了這一代人太多的壓力。」
其實不只是90後,每代人都陷入了被上一代人否定的怪圈中。
就像魯迅在小說《風波》中寫道的那個「九斤老太」,在她老人家眼裡,總是「一代不如一代」。魯迅以此諷刺那些只留戀過去,而不問將來的守舊派。
一代代青年,就是在守舊派的非議中,成長起來的。
王尼瑪曾說過這樣一段話,似乎能夠道出大多數90後的心扉:
「一直以來,總有人批評90後如何思想墮落,如何離經叛道,如何扶不起來,還有人說他們是道德毀掉的一代人,是『垮掉的一代』。
……
如果要給絕大多數90後一個整體印象,可以這麼說:他們是剛一就業就被延遲退休,他們是干二十年都買不起房,結不起婚,卻每天努力工作的一代人。
……
如果誰硬要說他們是「垮掉的一代』」,那也是被現實壓垮的。然而,即使跪著,前方的路他們也會一起走完。」
從來沒有垮掉的一代,只有垮掉的時代。
------我是八妹有話說的分割線------
你覺得90後是怎樣的一代人?
— THE END —
※孫宏斌與賈躍亭1年相愛相殺之後,首次提到了「輸」字
※18歲進哈佛,20年後,這五件事我後悔了
TAG:金融八卦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