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什麼東西既能臭美又能避邪?

什麼東西既能臭美又能避邪?

說到「蜻蜓眼」,

許多人會對童年時捉過的蜻蜓,印象深刻。

但今天要說的蜻蜓眼,

是古代一種飾物的俗稱。

蜻蜓眼為玻璃製成,

玻璃在古代又稱琉璃,

因發展中在玻璃珠鑲同心圓,

製造出「眼睛」的效果,

形似蜻蜓眼睛,故稱蜻蜓眼。

戰國 蜻蜓眼式玻璃珠

1954年湖南衡陽公行山5號墓出土 湖南省博物館藏

此前我國各地的戰國時期的墓葬中,

都有出土。

但事實上,

這種五彩斑斕的小飾品並不是中國人的創作。

蜻蜓眼式玻璃珠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

古希臘人將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間,

稱為「Μεσοποταμα」,

即「美索不達米亞」,

意為「兩條河流之間的地方」。

作為人類最古老的文明搖籃,

蘇美爾,亞述,巴比倫,

都曾在此地繁榮。

「大洪水」記錄泥板 公元前7世紀 大英博物館藏

公元前3500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

世界上最早的玻璃製品就誕生在兩河流域,

此後,玻璃製品上逐漸出現了彩色條紋圖案,

最晚在公元前10世紀,

地中海沿岸就已經出現了,

這種以同心圓作為裝飾的玻璃珠。

那麼為什麼美索不達米亞人,

要製作蜻蜓眼呢?

相關學者研究認為,

可能與神靈信仰相關。

在北非、西亞、中亞以及歐洲部分地區,

人們認為某些人的眼睛能夠發射邪惡,

能夠詛咒生者,摧毀物體,

這種眼睛被稱為「惡眼」。

但惡眼的威力是逐漸衰弱的,

佩戴眼型的護身符,

可以吸收惡眼最初注視的強大力量,

使人能夠承受後面漸弱的攻擊。

同時,這種有貴重價值的飾品,

在當時可能可以作為交換物,

需要時隨時當貨幣使。

中國的戰國時期,

西亞地區處於,

波斯帝國和馬其頓王國交替的時期。

不知是哪個好事之徒,

將這種產自異域的飾品,帶到了中國。

而立即接受這種異域文化的「舶來品」,

並開始仿製的,

是楚國的能工巧匠們。

宋代文人歐陽修有詩:

「潭潭村鼓隔溪聞,楚巫歌舞送迎神。」

巫術是楚文化中的重要組成,

對於這種閃亮鮮艷的小珠子,

楚國人似乎馬上開始將它和自己巫術關聯起來。

楚國漆畫 巫師作法圖

除了巫師階層,

從西亞舶來的彩色繽紛,

燦爛奪目的蜻蜓眼,

很快也受到楚國王公貴族的歡迎。

楚國強盛的經濟實力,

讓這裡成為了頂級蜻蜓眼的主要產地,

獨特的文化背景,

在中原逐漸形成了一個,

以楚為中心的「潮流輻射」。

秦國、魯國、齊國、魏國等,

無一不為這小小珠子的魅力折服。

戰國 蜻蜓眼式玻璃珠 上海玻璃博物館展出

那麼,這種特別的花紋,

是怎麼製造出來的呢?

有學者根據出土資料推測,

一些蜻蜓眼的眼圈圖案,

應該是首先將細玻璃棒,

在不同顏色的玻璃液中浸泡,

形成較粗的玻璃棒,

而這種粗玻璃棒的截面就是同心圓狀的。

戰國 蜻蜓眼式玻璃珠 洛陽金村出土

此時再將玻璃棒截成薄片,

趁著玻璃珠沒有凝固的時候將薄片鑲嵌進去,

修整外表而成。

戰國玻璃珠 江陵馬山2號墓出土

而另外一些,

則是用各種形狀、顏色的小玻璃片,

在玻璃珠上鑲嵌而成。

用這種方法,甚至可以製作出,

不局限於珠子造型的鑲嵌品。

戰國 嵌玉嵌蜻蜓眼式玻璃銅鏡 美國哈佛大學博物館藏

「蜻蜓眼」獨有的魅力和文化內涵,

成為了玻璃發展歷史上重要的一筆,

在千年後依然鮮艷的這些小珠子,

依然閃耀著跨越地域,文化,時空的絕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秋戰國 的精彩文章:

父親給女兒送去半條魚,女兒卻因半條魚而死
春秋戰國時代的人們都是怎麼打仗的?

TAG:春秋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