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半夏種植技術

半夏種植技術

概述

半夏,又名地文、守田、旱半夏等,在我國的藥用歷史已有2000多年了,早在《神農本草經》中就有記載。旱半夏主要以地下塊莖入葯,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是中國中藥寶庫中的一種重要藥材。除內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尚未發現野生半夏外,全國各地廣布,常見於海拔2500米以下的草坡、荒地、玉米地、田邊或疏林下,是旱地中的雜草之一。半夏喜歡溫暖、濕潤的環境,種植地宜選擇高海拔、疏鬆、肥沃、濕潤、日照不強的山間緩坡地域小平地。由於半夏屬耐陰性植物,可在果園和高桿作物下進行間作。

植物形態

塊莖圓球形,直徑1~2厘米,具鬚根。葉2~5枚,有時1枚。葉柄長15~20厘米,基部具鞘,鞘內、鞘部以上或葉片基部(葉柄頂頭)有直徑3~5毫米的珠芽,珠芽在母株上萌發或落地後萌發;幼苗葉片卵狀心形至戟形,為全緣單葉,長2~3厘米,寬2~2.5厘米;老株葉片3全裂,裂片綠色,背淡,長圓狀橢圓形或披針形,兩頭銳尖,中裂片長3~10厘米,寬1~3厘米;側裂片稍短;全緣或具不明顯的淺波狀圓齒,側脈8~10對,細弱,細脈網狀,密集,集合脈2圈。

花序柄長25~30(~35)厘米,長於葉柄。佛焰苞綠色或綠白色,管部狹圓柱形,長1.5~2厘米;檐部長圓形,綠色,有時邊緣青紫色,長4~5厘米,寬1.5厘米,鈍或銳尖。肉穗花序:雌花序長2厘米,雄花序長5~7毫米,其中間隔3毫米;附屬器綠色變青紫色,長6~10厘米,直立,有時「S」形彎曲。

漿果卵圓形,黃綠色,先端漸狹為明顯的花柱。花期5~7月,果8月成熟。

生長習性

半夏根淺,喜溫和、濕潤氣候,怕乾旱,忌高溫.夏季宜在半陰半陽中生長,畏強光;在陽光直射或水分不足條件下,易發生倒苗.耐陰,耐寒,塊莖能自然越冬.要求土壤濕潤、肥沃、深厚,土壤含水量在20%~30%、pH值6~7呈中性反應的沙質壤土較為適宜.一般對土壤要求不嚴,除鹽鹼土、礫土、過沙、過粘以及易積水之地不宜種植外,其他土壤基本均可,但以疏鬆肥沃沙質壤土為好.野生於山坡、溪邊陰濕的草叢中或林下。

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根據生長習性,種植地宜選擇高海拔、疏鬆、肥沃、濕潤、日照不強的山間緩坡地域小平地。土地經多次翻耕打碎, 每畝施農家肥 3000~4000公斤作基肥,起畦高20厘米、寬100~120厘米。

2、繁殖方法球莖繁殖和珠芽繁殖:(1)球莖繁殖。在11~12月選擇無病蟲害、不受傷、直徑1~1.5厘米的球莖作種用,放通風處晾1~2天後,在室內陰涼處貯藏。(2)珠芽繁殖。在夏秋間,當老葉將要枯萎時,將葉柄上長出的珠芽採集後種植。

3、種植時間:半夏一般在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種植前將球莖大小分級,分別下種,以便管理。按行距15~20厘米開溝(溝深5厘米左右),再按株距1.5厘米把球莖或珠芽均勻播於溝內,覆土平畦面,上覆蓋一層稻草或無籽雜草,並用水淋透畦面。

田間管理

(一)及時追肥

半夏是一種喜肥植物,出苗後即進行第一次追肥,每畝施腐熟人糞尿1000~2000公斤,以後看苗再進行多次追肥。

小滿以後,當第一批珠芽長出許多新植株時,田塊內植株密度增大,而且球莖生長迅速,需要水肥較多,此時要重施糞肥、餅肥和尿素,每畝施放腐熟廄肥、草皮灰混合肥 4000~5000公斤,同時加放花生麩50公斤(經粉碎堆漚過),撒施於畦面上。施肥後即進行培土,防止肥料流失。

(二)做好排灌和培土

高溫和土壤乾燥,往往會引起植株枯黃,甚至倒苗,直接影響塊莖生長。因此,在半夏的整個生長發育期內,要經常保持土壤濕潤,以促進植株和塊根生長;雨季要抓好排水工作,防止球莖腐爛。

每年6月以後,成熟的種子和珠芽陸續落地,宜在芒種(6月上旬)至小暑(7月上旬)進行兩次培土,以利珠芽入土生長,長成新的粗壯植株。培土從畦邊取土打碎,均勻地撒在畦面上,厚約1.5厘米,再用手將土撥平,以防積水。

(三)適時摘蕾

為了促進球莖生長,減少營養物質消耗,當植株抽苔時,要分期分批把長出的花苞摘除。此外,半夏繁殖力強,珠芽落地後,生長極快,不易清除。因此,佛焰苞長出時必須把它摘除,使球莖積累更多的營養物質,從而提高半夏產量。

病蟲害防治

(一)球莖腐爛病

一般在雨季和低洼漬水處發生。發病後,球莖腐爛,地上莖葉枯萎。

防治方法:要注意排水,在發病初期拔除病株,並在病穴處撒施石灰粉,防止此病蔓延。

(二)縮葉病

由病毒引起的一種病害,多在夏季發生,發病後小葉皺縮扭曲,植株變矮、畸形。

防治方法:一是徹底消滅傳播病源的蚜蟲;二是選用無病植株留種;三是用西毒稀釋1000-1500倍液均勻噴霧來預防病害發生。

(三)蚜蟲

其成蟲和幼蟲吮吸嫩葉嫩芽的汁液,使葉片變黃,植株生長受阻。

防治方法:一是在蚜蟲發生期,用滅蚜蟲生物製劑噴殺。

(四)菜青蟲

其幼蟲咬食葉片,造成孔洞和缺口,嚴重時,整片葉被吃光。

防治方法:可在發生期用滅蟲生物農藥滅殺。

採收加工

1、適時刨收:半夏的收穫時間對產量和產品質量影響極大。適時刨收,加工易脫皮、乾的快、商品色白粉性足、折干率高。刨收過早,粉性不足,影響產量。刨收過晚不僅難脫皮、晒乾慢,而且塊莖內澱粉已分解,加工的商品粉性差、色不白,易產生「僵子」(角質化)質量差,產量更低。倒苗後再刨收,費工三倍還多。多年人工栽培半夏研究結果表明,半夏的最佳刨收期應在秋天溫度降低於13度以下,葉子開始變黃綠時刨收為宜;黃淮地區氣溫13度正為「秋分」前後;長江流域要根據氣溫差別適當向後推遲;東北各地氣溫偏低,要適當提前刨收。

2、刨收方法:在收穫時,如土壤濕度過大,可把塊莖和土壤一齊先刨松一下,讓其較快的蒸發出土壤中水分,使土壤儘快變干,以便於收刨。小面積刨收時,從畦一頭順行用爪釣或鐵鎬將半夏整棵帶葉翻在一邊,細心地揀出塊莖。大面積種植割地上秧苗後機械收穫。倒苗後的植株掉落在地上的珠芽應刨收前揀出。刨收後地中遺留的枯葉和殘枝應檢出燒掉,以減輕病蟲害的發生。

3、加工技術:

(1)去皮:將半夏塊莖用篩分出大、中、小三級。數量少的可採用人工去皮,其方法是,將半夏塊莖分別裝入編織袋或其他容器內,水洗後,腳穿膠靴踏踩或用手來回反覆推搓10分鐘,倒在篩子里用水漂去碎皮,未去凈皮的揀出來再搓,直至全部去凈為止。如果較大的塊莖去皮後,底部(俗稱「後腚門」)仍有一小圓塊透明的「繭子」時,量少可用手剝去,量多再裝袋搓掉,直至半夏塊莖全部呈純白色為止。面積較大的半夏基地,可採用機械脫皮。

(2)乾燥:脫皮後的半夏需要馬上晾曬,在陽光下暴晒最好,並不斷翻動,晚上收回平攤於室內晾乾,次日再取出曬至全乾,既成商品。如半夏數量較大,最好建有烘房,隨脫皮,隨烘乾,不受天氣影響,其加工的半夏商品質量較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夏 的精彩文章: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半夏

TAG:半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