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考古學常識糾錯·下地「倒斗」的那些事兒(3)

考古學常識糾錯·下地「倒斗」的那些事兒(3)

原標題:考古學常識糾錯·下地「倒斗」的那些事兒(3)


作者:橘子呀


下地「倒斗」的那些事兒(3)


你所以為的後期處理


整個墓室都搖晃起來,一行人沒了命似的往前飛奔,頂部掉落的石塊已經砸到了隊尾那個胖子。

「呦呵。」那胖子突然停下來,用手裡的傢伙從墓道兩側的牆壁上敲下一顆夜明珠來,揣進兜里。


「你丫幹啥呢!」前面那個白凈點的回過頭來,罵了一句。


「沒啥,」那胖子跑的氣喘吁吁,說話一喘一喘的,有點滑稽,「順......順點東西補償補償小爺我的精神損失。不過還好,東西讓他們先帶出去了。」


「什麼時候了你他媽還想著東西!」


墓室搖晃的越來越劇烈,他們身後傳出一陣低沉的「轟隆」聲。


「要塌了,你們先走。」一直默不作聲的一個年輕人,用力把這兩人向出口推去。幾乎是與此同時,「轟」的一聲,墓室塌了。



街角的一間不起眼的小茶館,從外面看上去有些破舊。


「爺,這次收穫頗豐啊,兄弟們都不愁吃喝了!」


這兒的銷贓體系已經有年頭了,從大體結構上來看,主要負責兩個業務:下地拿貨和分銷。下地拿貨的盤口,叫「喇嘛盤」,分銷的盤口叫做「馬盤」。

整個產業鏈的剝削者稱為「鐵筷子」,他們壟斷著最好的資源,包括古墓的信息、探墓的知識、冥器的鑒定。


這些鐵筷子把自己掌握的古墓位置和朝代信息交給下面的喇嘛盤。接著,鐵筷子會出一個「筷子頭」,帶著信息,領著喇嘛盤裡夾來的喇嘛們,一起下地取貨。這就是俗稱的夾喇嘛。


同時,喇嘛盤會有熟悉的「馬盤」,早就等候在一邊,在東西剛出鍋,還沒「涼」下來時,馬盤就聯繫好了買家、設計出運輸路線,之後就在當地直接交易。


(部分引自《盜墓筆記》)


以上均為小編的揣測,但是本著求真務實的精神,小編拉來一個小基友:


小編:「你覺得考古工地挖掘完了之後會幹嘛啊?」


基友:「工地?工地還能幹嘛?」



小編:「那文物呢?」


基友:「上交國家唄,不過」,她猥瑣一笑,「真的不能給我順兩件嗎?」


《文物保護法》規定,對"盜竊國家文物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實際的後期處理(1)


在本系列的之前兩篇推送中,我們已大致為大家介紹了「目前的考古發掘多是配合基礎工程建設或者配合盜墓」以及在發掘中常用的探方法。


所以說,盜墓可能會發生墓穴坍塌的情況,但是考古中常用的探方法就相當於一層層從房頂往下掀,基本不會塌啦。


那麼出土的文物到哪兒去了?


當然是——上交國家啊!


按照《文物保護法》,考古發掘的文物,應當登記造冊,妥善保管,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移交給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或者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指定的國有博物館、 圖書館或者其他國有收藏文物的單位收藏。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或者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批准,從事考古發掘的單位可以保留少量出土文物作為科研標本。


也就是說,除了上交給國家之外,從事考古發掘的單位也可以保留少量文物進行研究。

前方人骨預警!


溫馨提醒:下面可能會出現一些人骨墓葬等相關圖片,如果會引起你的不適,歡迎跳看哦。


整體切割後陳列在西北大學博物館的墓葬▽




人骨實驗室△


小編和小夥伴們洗過的動物骨頭▽



而一些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的文物,則會有選擇的在博物館進行展覽。


什麼才算有價值呢?

例如這件我們曾用音頻介紹過的赤金盆。



純金打造,厚重大方,一看就知道hin值錢。但是這裡價值是多元的,更多的是歷史價值、科學研究價值等等。就像這件赤金盆,價值高不僅僅是因為其質地,更多的是因為它是迄今已知中國古代時間最早、分量最重的金盆之一,而其背後又包含著「洗兒會」等歷史。


再如這件利簋。



看上去只是一件普通的青銅器,既不精緻,也不華美,但是其底內的銘文記載了「武王伐商」一事,讓我們將武王伐商的事件精確到了公元前1046年。有著這樣的歷史價值,這件利簋可以說是無價之寶。


說了文物,那麼考古工地該怎麼辦呢?


《田野考古工作規程(2008)》第十八條:考古發掘的原則性要求 :規定發掘完畢後,無特殊原因探方(溝)必須回填,並注意生態環境保護。


意思就是,回填之後該幹嘛幹嘛——要基建的繼續建,要種地的繼續種,有特殊價值的可以建博物館......


西安唐皇城牆含光門遺址博物館▽


西安唐城牆遺址公園▽



除此之外,還有建綠地、建學校......總之,就是要「再利用」!


在本文的最後,請大家再跟小編大聲的念一遍:挖到文物怎麼辦——


上!交!國!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物說 的精彩文章:

你眼前的黑是什麼黑?

TAG:文物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