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明光宗期間為什麼疑案不斷?其實原因很簡單!

明光宗期間為什麼疑案不斷?其實原因很簡單!

明萬曆末年,圍繞皇帝寶座的爭奪,紫禁城內連續發生三件疑案,分別發生在明萬曆、明光宗、明熹宗在位期間,也就是著名的「明末三案」「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下面先講講梃擊案始末。

在明萬曆四十三年,皇宮內發生了一件怪事:有一天,一個中年男子拿一木棍,跌跌撞撞地打入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慶宮,並將宮門的太監擊傷,直到闖入前殿屋檐下,才被太子的內侍韓本用等人捉住。

明光宗朱常洛

說到這裡,就有必要先對萬曆皇帝的情況作一些說明,因為「明末三案」的起因,都和萬曆皇帝對立太子的態度和本人的行事有關。萬曆皇帝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一個皇帝,名朱翊鈞,年號萬曆,死後謚號神宗。他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身居帝位48年,據史料記載,他貪財好色,懶散拖拉,多年倦於朝政,對國事漠不關心,曾經創下二十八年不上朝的記錄。他曾一時興起與一名王姓婢女發生關係,並生下一個男孩,並是他的長子,取名朱常洛。但萬曆並不真心喜歡這個王姓宮女,因此也就對這個一時興起而生下的,長子朱常洛也不喜歡。但朱常洛身為長子,理應被立為皇位繼承人。剛開始萬曆皇帝本人也沒怎麼反對,朱常洛的繼承人的位置還算穩固。

太后李皇后與鄭貴妃、朱常洛、朱常洵

萬曆龐愛的鄭貴妃

這種情況到了萬曆十四年,皇三子朱常洵出世後,發生了變化。原來皇三子朱常洵的母親鄭貴妃,是萬曆皇帝的最寵愛的妃子,她因為生下了皇三子,被封為皇貴妃,地位比生下長子的王恭妃還高,這樣一來引起了大臣們的不滿,他們認為這個不符合禮法。大臣們私下裡議論紛紛,同時宮中傳出萬曆皇帝已答應鄭貴妃將皇位傳給皇三子朱常洵。對此大臣很是擔心,紛紛上奏請求早點將皇長子朱常洛的太子地位明確下來。對此,萬曆皇帝既想立三皇子,但礙於大臣們的阻力太大,又不能不考慮,況且李太后也反對。為了避免兩邊不討好,就將大臣們的奏章統統「留中」,就是既不答覆也不發還,想拖些時候再說。於是,在太后、大臣和皇帝與鄭貴妃之間形成了長達10年之久的建儲之爭,立太子的事就這麼拖下來。但最終還是立了長子朱常洛為太子,但鄭貴妃並不死心,仍想尋找機會廢掉太子,但由於當時支持太子的李太后還在,鄭貴妃也沒有輕舉妄動,直到萬曆四十年李太后死後,第二年就發生了前面所說的「梃擊案」。

梃擊者張差

事件發生後,引起了朝廷上下的關注,京師百官群情激奮,都認為是鄭貴妃在後面搗亂,要迫害太子。萬曆皇帝也不能明顯包庇,就一邊命令刑部官員審理,一邊想大事化小。審理的結果是,說闖進宮裡的人叫張差,是薊州井兒峪人,闖宮的原因是被人燒了供應差役的糧草,一氣之下,來到京城,要向朝廷申冤,結果誤闖宮門。刑部判案的結論是,張差語言混亂,好像是個瘋子,就以「瘋癲闖宮」罪論處,草率了事。這個結果最符合萬曆皇帝的心意,因為不用再對幕後指使人進行追究了。但是朝廷大臣們卻不相信,也不答應,但也不能明著和皇帝作對。於是,有個刑部主事叫王之寀的就想辦法私下去牢里審問了張差,結果卻讓人大吃一驚:「張差供稱是受了宮裡太監指使闖宮梃擊的,指使人是鄭貴妃翊坤宮的大太監龐保、劉成及其親戚馬三道、李守才等人。供詞一出,舉朝嘩然,大臣們再次向皇帝提出嚴懲幕後指使人,同時大臣們明確將懷疑的對象,指向了鄭貴妃。

大臣們要求將張差及所供稱的這些人,一併交給三法司重新審訊,要查個水落石出。萬曆皇帝弄得沒有辦法,只好一方面命鄭貴妃向皇太子表明心跡,說她是愛護太子的;另一方面又要太子向廷臣表明態度,證明此事與鄭貴妃無關。而身為太子的朱常洛由於長期處於擔驚受怕的情況下,也希望儘快了結此案。於是,皇帝召集大臣們公開處理此案,宣布此案幕後指使人是龐保、劉成,而兇犯張差是一個有精神病的人,下令將這三人處決,與其他人無關,太子也當眾向大臣表了態。這樣,事情才算告一段落。

然而,張差被處死後,由於鄭貴妃的求情,龐保、劉成並沒有被當場處決,又生出了一些枝節來。最終,萬曆皇帝擔心因此而惹出麻煩,就將龐保、劉成二人在宮內秘密處死。這反而又給此案留下了種種疑雲,因為龐、劉被滅口,恰恰暴露了當事者心虛的一面。據說,張差本人在臨刑時就曾頗感冤屈地說:」事敗獨推我一人死,而多言竟付之不問。「確實,張差成為了爭奪太子之位的一個犧牲品,成為皇帝與廷臣們爭鬥的一個工具,而其中反映出的卻是明朝宮廷內部鬥爭的殘酷性。

本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小蜜蜂 的精彩文章:

毛澤東親赴「鴻門宴」,義曉天下得民心;蔣介石匆忙應對,草簽「雙十協定」
清朝慈禧為什麼敢主動發布「對外宣戰」詔書?但其中的內幕真讓人心寒!

TAG:歷史小蜜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