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泡芙照片引發孩子保暖、挨凍兩大派鬥爭,究竟哪派更厲害?
近日,小泡芙一家遭遇惡劣天氣,導致「團聚困難」,心態超好的媽媽戲稱遭遇人在囧途3。
但小泡芙一家的穿著也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
冬季天氣寒冷,上呼吸道感染疾病高發,家長們都希望孩子能夠吃飽、穿暖,更希望孩子身體健康。由此,本來並不衝突的願望,卻突然「掐架」。孩子保暖、挨凍兩大派系家長的大戰一觸即發。
保暖派:
感冒俗語就叫「著涼」,英語中也常用寒冷一詞「cold」,來指代感冒。氣溫變化就會引起人們大面積感冒,這似乎已經是常識。每到天氣變幻之際,如果不及時增添衣物,注意保暖,那麼很有可能就會感冒!
這在冷空氣突然來襲導致氣溫驟降,或者晝夜溫差大的日子裡,表現得尤為明顯。因為溫差的變化,使人們的體溫調節功能難以適應,就容易受涼生病。
今年冬天格外冷,南方各地都罕見的下了大雪,今年的流感病毒也顯得格外洶湧,很多兒科醫院的急診室都紛紛告急。
故此,老一輩常常會看著節氣,盯著天氣預報,一旦氣溫稍有變化,就催著孩子增添衣物,寧可熱了再脫,也不要凍著生病。
最適宜人體的室內溫度在24-26℃,即使是冬季,也不能長時間呆在過於寒冷的環境中。
孩子的體溫調節中樞相較於成人發育尚未完全,很容易受到氣溫的影響,溫暖舒適的環境,更能讓孩子健康成長。
挨凍派:
我國有一句俗語:若要小兒安,常帶三分飢與寒。育兒並不贊成一味地捂孩子,注重保暖固然沒錯,但天氣變冷後,無論是在路上還是學校,甚至是醫院裡,到處都可以見到被裹成「小粽子」的孩子。由此可見,光保暖並不能讓孩子避免感冒。
穿著衣物過多,身體本身產生的熱量就會減少,對外界寒冷的抵抗能力也隨之降低,孩子的體質會因此變得越來越不耐寒,最終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鄰國日本,就有「凍孩子」的傳統,日本的中小學生,即使在寒冷的冬季雪天,也會穿著短褲、短裙外出。很多日本的影視作品和動畫中,都有冬季家長帶著孩子在屋外穿單衣用干毛巾搓身體、跑步等戶外活動。
很多家長信奉這種挨凍教育,冬季也給孩子穿短袖短褲,讓孩子冷了就多動動,相信這樣孩子的身體就會變好,體質也會變得更加耐寒。
究竟哪個對?
首先,衣服穿得過多,孩子自身禦寒能力就會下降,且由於過於注重保暖,過多的衣物導致寶寶稍動就會出汗,貼身衣服汗濕後,很容易誘發濕疹、汗斑等皮膚病,同時出汗也會加快體表熱量散失,出現寶寶衣服穿得多,反而四肢冰涼的現象。
而長時間的讓孩子挨凍,可能會讓孩子出現體溫過低的現象。體溫過低時,人體的所有生理功能都會優先保護大腦,核心體溫降低,可導致出現冷漠嗜睡、手腳笨拙、易激惹、呼吸減慢或停止,心跳減慢、不規則,甚至危及生命。孩子的體溫調節能力不如成人,更容易出現低體溫症。
其次,感冒和流感主要是由病毒引起的,孩子抵抗力弱,在冬季往往長時間呆在空氣不流通的室內,學齡期的孩子更是長時間坐在教室里,缺乏運動且教室為了保暖,不會在孩子在的時候長時間打開窗門。一旦有一個孩子染上呼吸道疾病,就很有可能快速傳染給同教室的其他孩子。
如果孩子在家或在學校都以室內活動為主,環境溫度一直比較溫暖,想訓練孩子的禦寒能力,可以從氣溫較為暖和的秋季就開始,晨起用冷水給孩子洗臉、洗手、漱口,養成每天晨跑、游泳等運動習慣。堅持下來,到了冷天,孩子就能夠較快適應戶外寒冷的天氣,不容易生病。
家長必須注意,不論是保暖派還是挨凍派,都須有度,不要超過孩子承受的範圍,且每個孩子的身體情況都不盡相同,應該根據其自身情況來制定相應的耐寒訓練或決定穿多少衣物,不要盲目偏聽偏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