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後蜀到南唐:江山美人,終成作弄!
南唐後主李煜
十四萬人齊解甲,寧無一個是男兒
公元964年除夕,後蜀帝國皇帝孟昶心情大好,親筆在釘於屋門兩側用於驅鬼避邪的桃木板上題下了兩句吉祥話: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通常認為,這是中國最早的一副春聯,文采飛揚的孟昶自然就是春聯的「專利持有人」。
不過,這個故事還沒完,一年後,大宋帝國滅掉了後蜀,宋廷派到成都的第一任地方長官正是一個叫呂餘慶的人。另外,宋太祖趙匡胤自大宋建立(公元960年)就將自己的生日定名為「長春節」,身居蜀地的孟昶在題寫春聯時也許並不知道「長春」乃宋之「聖節」,而據說後蜀降宋這一天正是宋太祖誕辰之日。歷史上第一副春聯竟然同時又是一雙讖語。
蜀道險遠,所以蜀地天然與中原相區隔,內外溝通殊為不便。也正因如此,一遇分裂亂世,蜀中便會有獨立政權產生,自古就有「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治蜀後治」的說法。唐末,「起自賊寇」的軍閥王建割據兩川三峽之地,建立了蜀國,史稱「前蜀」。由於中原戰亂不已,很多士人名族逃入四川避難,為王建所用,經營著「沃地千里」的前蜀很快成為一個強國。但王建死後,他的繼承人王衍是個無心理政的「文藝青年」,終日只沉溺在遊山玩水、花天酒地當中,有「月華如水浸宮殿,有酒不醉真痴人」的名句。還留下了一首著名的《醉妝詞》:
這邊走,那邊走,只是尋花柳;
那邊走,這邊走,莫厭金杯酒。
如此浮艷的辭句出自一位帝王之手,不難預見他的國家將有怎樣的命運。王衍在位只七年,前蜀於公元925年被後唐所滅。
又經過九年亂離,被後唐朝廷封為蜀王的孟知祥在公元934年趁後唐內部皇位爭奪之機自立大蜀帝國,史稱「後蜀」。孟知祥稱帝沒幾個月就病故,他十六歲的兒子孟昶繼位。
孟昶這個名字被後世提到時總是會跟一物一人聯繫在一起:物是七寶夜壺,人是花蕊夫人。聯想力好些的人還會馬上悟到此物和此人都是孟昶在床上用的,自然也都是他驕奢淫逸終致亡國的明證。
其實,孟昶初登帝位時,立志吸取前蜀敗亡的教訓,整頓吏治、舉賢任能、廉儉持國、勵精圖治,使後蜀很快走向繁榮富裕,頗顯出了一位少年新帝的英明,深得蜀中民心。公元941年,孟昶手書《頒令箴》頒行全國,以告誡諸郡縣的官吏。此文一出廣為流傳,國民爭相傳頌。多年以後,宋太宗從中摘錄出四句作為大宋的官場箴規:
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這十六個字就是《戒石銘》。自宋開始,每個府州縣的衙門都要立戒石於大堂前,戒石朝南的一面刻有「公生明」三字,向北的一面便刻著這四句,衙中長官坐堂理事,從坐北朝南的大堂里一抬眼就能看見,以提醒其秉公辦事,為民著想。
孟昶在四川當皇帝的三十一年間,中原正亂成一團,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直至大宋,政權不斷更迭,加之契丹蠻族不時侵擾,生靈塗炭。而後蜀卻幾乎沒有任何戰事,不見烽火,不聞干戈,五穀豐登,安享太平。所以在四川的各種逸史雜記和民間故事中,對孟昶的評價還是很高的,而宋人修史時只說他荒淫無度,無非是為了標明宋滅後蜀的合理性。
但長期的太平繁榮,也確實變成了後蜀走向滅亡的前奏。宮廷中的日日笙歌、夜夜美酒,把曾經的壯志豪情消磨殆盡。三十多年的太平日子足夠一個國家成為富足之邦,也足夠一個政權腐敗變質。當政中後期,孟昶已經完全安於享樂,沉迷聲色,比前蜀王衍更有過之。受其影響,整個後蜀朝廷也日漸奢靡,揮霍無度,只知尋歡作樂,醉生夢死。
傳說孟昶的七寶夜壺是用金、銀、珍珠、美玉、鑽石、翡翠及瑪瑙裝飾而成,精美無比。據載宋軍攻佔後蜀後,這件寶物被運回宋都,宋太祖趙匡胤看了十分生氣地說:「一把尿壺都要搞成這樣,如果是食器要搞成什麼樣!奢靡到如此程度,怎麼能不亡國!」命侍衛將其砸碎。就是這則記載讓這把夜壺進入史冊流傳後世,名氣與孟昶本人不相上下。其實這個小故事很可能經過了文學手法的處理,其主要意義在於歌頌趙匡胤的聖明,至於孟昶是不是真的每天在被窩裡塞這麼個東西,顯然無從考證。
相比而言,花蕊夫人的故事似乎更可靠,至少更可考。因為這位美人自幼能文,尤長於宮詞,有不少作品傳世,差不多可以算作一個女詩人。其宮詞的特點是用語濃艷,所描寫的宮中生活場景極為豐富。這些作品對後人啟發很大,所以後世關於這位美人與孟昶在宮中那些奢華淫艷生活的描寫往往不厭其詳,添油加醋。
不過,花蕊夫人最著名的一首作品並非宮詞,而是在孟昶死後完成的。公元964年末,大宋以五六萬的兵力向後蜀發動進攻,而只顧與花蕊夫人夜夜逍遙的孟昶胡亂任用一干無能將領,空有高山險關卻根本無力阻擋宋兵的長驅直入。宋軍很快攻至後蜀首都成都,城中十四萬守軍竟不戰而降。孟昶在國破之時曾經嘆道:「我父子以豐衣足食養士四十年,一旦遇敵,竟不能東向發一矢!」自大宋出兵之日算起,只六十六天,後蜀即告滅亡。孟昶入汴梁被封為秦國公,七天後暴疾而死(一般認為實是被宋太祖毒死)。
孟昶死後,宋太祖召見花蕊夫人並命其侍宴,因知其能詩,席間便要她來上一首。花蕊夫人隨口成誦,就有了這首《國亡》詩:
君王城上樹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寧無一個是男兒。
此詩道出了深切的亡國之痛,卻又絲毫沒有表現出對征服者的仇恨,甚至連敵意都沒有,一句「妾在深宮哪得知」也可以擺脫對女色亡國的指摘。這首詩不光能證明花蕊夫人的文學才華,更能證明她的精明通透。宋太祖大悅並深深為之所動,這位美人於是又成為了另一座深宮裡的寵妃。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趙匡胤在開封登基建立大宋帝國的第二年,也即公元961年,南唐帝國的皇帝李璟死了,他生前指定的皇位繼承人——他的兒子李從嘉在金陵(即南京)繼位。
李從嘉繼位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李璟最初指定的皇位繼承人是自己的弟弟李景遂,但這位「皇太弟」志不在此,主動辭去了皇儲之位,於是,李璟又立長子李弘冀為太子。李從嘉是第六子,本來跟皇位沾不上邊,但由於前面幾個哥哥相繼早亡,他成了實際上的次子,也就成了李弘冀猜忌的對象。根本不願參與政事的李從嘉雖然完全無意與兄長爭位,但問題在於他的相貌無法讓人對他放心,因為他生就了一副標準的「帝王之相」。
李從嘉「駢齒重瞳」,就是說門牙重疊,另外有一隻眼睛裡長了兩個瞳孔(其表字「重光」便由此而來)。古人認為這是帝王或聖賢才有的長相。其實按現代醫學來解釋,這是牙齒和瞳孔同時存在畸形,通俗的理解就是齙牙兼早期白內障。
李弘冀既是長子,又建有戰功,而且已經成為了皇太子,卻十分猜忌一心嚮往隱士生活的、生著齙牙和早期白內障的弟弟,這樣荒唐無趣的局面跟醫學不發達、對人體器官畸變缺乏科學認識有很大關係,而危機還不止於此。李大哥的強橫作風和對權力過度的渴求終於也引起了老爹的不滿,這位皇帝老爹就又開始重提「皇太弟」這件事。李大哥當然很不爽,他不但是野心家,而且是行動派,是個敢於出手的人,毅然決然地毒死了自己的叔叔,想以此絕除後患。不想這一來徹底激怒了老爹,於是這位皇太子很快也莫名其妙地「暴卒」了。
李弘冀死後,李璟欲立李從嘉為太子,卻又有大臣出來反對,說李從嘉「德輕志懦,又酷信釋氏(即信佛),非人主才」。李璟這時候已經沒有了耐心,一怒之下把反對的大臣貶職流放,立李從嘉為太子監國(相當於常務副元首或代理皇帝)。之後沒幾個月,李璟病故。
25歲的李從嘉即位後改名為李煜,史稱「南唐後主」。本來就對治理國家毫無興趣的他,又親眼目睹了這樣一場皇位爭奪,厭倦更甚,加上南唐自三年前在後周帝國的大舉攻擊下就已經上表稱藩,江北土地盡行割讓,此時與更加強大的宋帝國為鄰,亡國壓力無時不在,這個皇帝當得顯然很不愉快。
對李煜來說,當皇帝唯一的好處在於可以讓心愛的女人成為皇后。他的妻子周娥皇(大周后)是一位風華絕代的才情女子,精通詩詞、音律、歌舞、美容、服裝設計等各種上流社會最高雅時興的東西,兩人如膠似漆,恩愛無比。李煜當了皇帝以後,幾乎把全部的精力都用來營建奢華浪漫的後宮生活,作為一個天才藝術家,一個「千古詞帝」,他此時的詞作寫的也全是香閨韻事、兒女柔情。
非常不幸的是,19歲嫁給李煜的大周后只做了三年皇后,竟然在29歲就突然病故。李煜悲痛欲絕,寫了一篇長達一千餘字的祭文《昭惠周后誄》,是他傳世作品中最長的。在此後很長時間裡,李煜都無法走出喪妻之痛,過去柔情沉醉的詞風也開始轉向哀婉凄惻。
然而,通常認為,李煜對大周后的感情並不忠貞,正是在大周后病重期間,她的同胞妹妹小周氏入宮探望,李煜趁機與小周氏私通,對其寵愛比大周后更有過之。幾年後,長到19歲的小周氏正式成為第二任皇后,即「小周后」。小周后比姐姐小14歲,大周后死時她最多不過15歲,果真是當時就私通的話,李煜的行為就屬於誘姦未成年少女,而且是在妻子病重之時,以現在的標準來看,確實很過分,簡直毫無人性。但考慮到當時的社會文化背景,尤其以皇帝的身份來說,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即使不去跟歷史上那些著名的荒淫皇帝相比,就一般情況而論,李煜在帝王中也算是很專情的了。當然,再專情也還是沉迷女色,這個是無論如何推不掉的。
由於有了與大小周后的感情生活,李後主為我們留下了很多經典的名句名篇。不過,另有一項遺禍千年、名聲極差的重大惡習也跟李煜有關,這就是女子纏足。根據通行的看法,李煜的後宮嬪妃中有一個據說是來自西域(或為混血)的妖艷女子,叫做窅娘,此女為討得李煜歡心,發明了一種與現代芭蕾有共通之處的舞蹈,其重要特點是以白帛把腳纏到尖細如弓。李煜觀罷此舞深感震撼和迷戀,為窅娘親解足上白帛以愛撫其足。皇帝這種舉動令後宮轟動,所有人都大受啟發,自此人人纏足,後來竟發展成最變態的一項民俗。
以上種種都無關朝政,作為一個皇帝,李煜實在沒做過什麼對國家有益的事。他做過的一件真正與國家存亡直接相關的重大決定就是中了大宋的反間之計,誤殺國家重將林仁肇。
南唐雖然不是軍事強國,卻也擁有過林仁肇這樣一位令敵國聞而生畏的猛將。此人生於福建,體魄健碩,膂力驚人,勇不可擋,當年在南唐與後周的戰鬥中就給趙匡胤及麾下眾將留下過深刻印象。宋軍平滅南荊、後蜀等國之際,林仁肇曾經向李煜獻策:趁宋軍兵馬勞頓,出兵江北,收復失地。而且他的計劃是自其發兵之日,南唐就先將其家眷拘押入獄,如其得勝則國家受益;一旦兵敗,南唐便稱其謀反,殺掉他全家向宋廷謝罪,以確保李煜的地位。如此忠勇之心令人敬佩,但李煜膽小怕事,沒有同意。後來,趙匡胤決意平滅南唐,出兵之前,先派間諜到南唐偷得了一張林仁肇的畫像,然後指著畫像告訴來到開封的南唐使臣(李煜的胞弟李從善):這個人已經歸順我國。這樣一條沒頭沒腦的信息傳回南唐,竟然就讓李煜做出了毒殺林仁肇的決定。
名將一死,南唐如失長城,朝中再無人能敵宋軍。公元975年,宋軍攻破金陵,李煜肉袒(光著上身)出降,南唐遂滅。
李煜及其嬪妃都被押解到了開封。由於此前破罐破摔的李煜多次拒從宋廷的召見(實為勸降),趙匡胤封李煜為「違命侯」以示羞辱,不過總體來說對他還算客氣。趙匡胤死後,趙光義繼位,李煜終於徹底明白了亡國之君的滋味。天生好色的趙光義早對小周后垂涎三尺,時不時就強召小周后入宮。為了獲得更多征服的快感,這個變態色魔在「行幸」小周后時還命一干畫師現場觀摩作畫,實際上就是把強姦的畫面保存下來(後來確有《熙陵幸小周后圖》這樣的色情畫作存世)。已從堂上國君淪為階下之囚的李煜只能眼看著心愛的女人被糟蹋,卻根本無力保護。
公元978年的七夕,這一天正是李煜42歲生日,他寫下了人生中最著名一首《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正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最深切的痛苦催生了最感人的作品,卻也把李煜推向了人生的終點。他在這首詞中所表達的對故國的懷念,引得即兄位為帝的宋太宗趙光義勃然大怒,下令將其毒死。不久,小周后也自殺身亡,年29歲,與姐姐大周后同壽。
作者:路德 來源:中國經營報
※征服,你是怎麼理解的?
※讀史十餘年的雜思:我們為什麼失去了古人那種寫史風骨?
TAG:讀史 |